课后题的有效处理策略
2021-07-27杨晨晞
杨晨晞
统编版语文教材是以“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双线结构”编排的,为实现语文要素的落地生根,课后题就起着指向性、定向性和导向性的作用。课后题的编排直接告诉教师“教什么”,教师可以根据课后题精准定位每课时的教学目标,由此决定“怎么教”,继而可以灵动设计教学活动,这是阅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例,根据实例探究如何有效处理课后题,助力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课后习题的教学地位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题主要指每篇精读课文后面的练习题。很多教师在处理课后习题这部分内容时,就是简单地找出答案,教师问,学生答。这篇课文的课后题就结束教学了。其实,课后习题中有很多关于朗读、情感体会等内容,是无法非常简单给出答案或对错的评价标准的。有些教师处理时可能就会简单略过此问题,只解决能立马给出答案的问题。其实这样的做法并没有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陈先云先生在《语文教学要重视研究“教什么”》一文中明确指出“教什么是内容,怎么教是方法,为什么教是目标”。所以,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可以将课后习题作为导向,加上教师个人的个性化设计,然后进行二次加工。这样处理课后题,既能落实语文要素,又能明确教学目标。课后习题可以使课前预习更有针对性,使教学目标更有依据,也能落实每篇课文的语文要素。
二、课后习题的编排特色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就是语文要素的落实是螺旋上升的,所以课后题的难易程度也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一些语文要素的落实也是不断反复,难度是层层递升的。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其实,二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默读,三年级学生默读时尽量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且带着问题读;五年级学生默读要有一定速度。
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的内容其实是与单元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比如,五年级的《慈母情深》一文,课后习题指出: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其实,这道课后题就是在落实单元目标“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情感”。
三、课后习题的种类
1.有关课文内容的课后题。比如,有关于课文内容的朗读、背诵,以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仿说仿写,语言实践等。《白鹭》的课后题有“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落花生》的课后题有“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猎人海力布》的课后题有“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
2.有关联系生活实践的课后题。如,游戏玩耍,动手实践,生活体验,社会见闻等。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课后题有“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可以选用下面的词语,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一年级上册《小书包》的课后题有“说一说你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
四、课后习题使用的策略
1.建立单元整体概念。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不仅是关于本课的课文内容的学习检测,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单元内的每一篇课文都与单元的语文要素密切联结。比如,五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每一篇课文都承担着落实语文要素的作用,但每篇课文的侧重点也会稍有不同,教学内容也就有所不同。所以,课后习题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导向。比如《古诗词三首》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后习题有“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要求,让学生学习“动静态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动静态描写。学生在了解动静态描写的基础上,要通过朗读去体会所描绘景物的韵味。语文要素的落实层层递进,每一课都承担着相应的学习要求。所以我们在看课后习题时,不是简答地回答问题,也不能将课文与单元整体相割裂,而是要有“大单元”的概念。
2.巧设练习,预习有法。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学生如果能预习得法,课堂的学习质量也会提高一截。课堂40分钟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能面面俱到地解读文本,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布置预习作业是常见的教学手段。很多时候,预习作业如何布置得既科学合理又能提高效率,其实很多教师都不知如何切入。其实,课后习题就是很好的布置预习作业的支架。比如《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中第一道课后习题的要求就是“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众神的名字”。这道课后题完全可以布置成预习作业:“朗读课文,找出众神的名字,比一比哪个同学能把众神的名字读好。”这样一来,学生在课上梳理课文内容的人物关系时就非常容易了。
3.二次加工,延伸拓展。课后习题不是简简单单地解决问题即可,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解读;每节课的内容大纲是这些,课后习题是支撑,但是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师自身的创造性能力,对课后习题进行二次加工,延伸拓展。比如,六年级《竹节人》这篇课文,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由于这篇文章篇幅较长,“竹节人”这种玩具离学生的生活距离比较远,为了更好地学习本篇课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份图文并茂的“竹节人说明书”。课上,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如何编写说明书的,从哪些段落里找到的,其实就是在达成“有目的地阅读”这种阅读策略。
綜上所述,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对教师教学起到了导向作用,需要教师依“规”而变,根据学生的学情灵活处理,对课后习题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体现课后习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