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分辨率3D-SPACE在老年性前庭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

2021-07-27张小青张春燕徐志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4期
关键词:内耳迷路高分辨率

张小青 张春燕 徐志华

(合肥市滨湖医院耳鼻咽喉科,安徽 合肥 230000)

全球人口老龄化是目前的重要人口变化趋势,前庭神经损伤在老年人中高发,60岁以上有近50%表现出某种形式的前庭生理损失。眩晕和失衡是居住在社区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老年人前庭功能降低预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内耳病变通常是引起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导致患者旋转性眩晕发作、波动性听力下降等,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1〕。研究指出,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改善老年性前庭神经病患者预后意义重大〔2〕。但目前临床较少有可准确诊断的检查方法〔3〕。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是以往临床常用于诊断、判断内耳病变情况的两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反馈内耳病变情况,但无法对内耳结构进行有效区分,应用效果不理想〔4〕。而高分辨率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的分辨率更高和层厚更薄,可更加清晰显现内耳软组织病变和液体信号变化,从而降低漏诊误诊率〔5〕。但目前临床有关诊断老年性前庭神经病的相关研究较少,针对性分析高分辨率 3D-SPACE诊断老年性前庭神经病的相关研究更不多见,其有效性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分辨率 3D-SPACE在老年性前庭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合肥市滨湖医院98例疑似老年性前庭神经病患者,其中男50例,女48例;年龄60~73岁,平均(66.81±4.16)岁;头晕病程1~12年,平均(6.25±1.03)年;体重指数17.91~25.33 kg/m2,平均(21.15±1.26)kg/m2。纳入标准:①符合老年性前庭神经病相关诊断标准〔6〕;②近2 w内未接受相关治疗;③均接受常规MRI和高分辨率 3D-SPACE检查。排除标准:①脏器功能障碍;②恶性肿瘤;③精神疾病史;④有MRI检查禁忌。

1.2检查方法 使用西门子MAGIVET0M Trio Tim 3.0T MR检查。常规扫描:在患耳部行常规平扫,冠状面快速自旋回波脂肪抑制T2WI参数设置:重复时间(TR)7 160 ms,回波时间(TE)79 ms,层厚3.0 mm,层间距0.3 mm;轴面快速自旋回波脂肪抑制T2WI参数设置:TR 7 160 ms,TE 79 ms,层厚3.0 mm,层间距0.3 mm;FLAIR序列T2WI参数设置:TR 8 500 ms,TE 91 ms,TI 2 400 ms,层厚3 mm,层间距0.2~0.3 mm。3D-SPACE序列参数设置:TR 1 000 ms,TE 133 ms,层厚0.7 mm,3D无间隔采集,带宽(BW)289 Hz,回波间隙(ES)6.44 ms。均由同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分析病变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Kappa 检验。

2 结 果

2.1常规MRI与高分辨率诊断结果 98例疑似患者经基本检查确诊老年性前庭神经病92例(93.88%)高分辨率3D-SPACE和常规MRI扫描诊断老年性前庭神经病与基本检查的一致性K值分别为0.138、0.693,高分辨率 3D-SPACE增强扫描与基本检查的一致性更好。见表1,表2。

表1 常规MRI诊断结果(n)

表2 高分辨率3D-SPACE诊断结果(n)

2.2诊断效能 相较于常规MRI扫描,高分辨率 3D-SPACE诊断老年性前庭神经病的敏感度、准确度均较高(P<0.05)。见表3。

表3 常规MRI、高分辨率3D-SPACE诊断价值比较〔%(n/N)〕

2.3常规MRI影像学特征 半规管起始部位或局部存在扩张,且粗细不等、边缘粗糙,部分呈“串珠”样改变,球囊及椭圆囊合并不同程度的扩张,同时耳蜗管示轻微不均匀增生,且以耳蜗底转部位最为明显。

2.4高分辨率3D-SPACE影像学特征 部分患者可见迷路信号高,且前庭内可见明显高信号区,耳蜗信号轻度升高。少数患者前庭和半规管内同时可见明显高信号区。增强扫描可见听道底和前庭内结节状强化区,右侧耳蜗低旋信号减低,前庭内结节状强化。

1)连续校正检验,2)精确检验

3 讨 论

头晕是影响老年人总体生活质量最具影响力的症状之一。有研究报道,年龄≥65岁的老年人中眩晕和失衡的发生率为20%~30%,24%为头晕,17%确定头晕为主要主诉。随着年龄增长,前庭感觉功能下降,常与遗传等内源性因素、前庭毒性刺激如感染、炎症、血管病变、药物和创伤等均有关。尤其是目前老年人前庭损伤对空间认知等功能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来证明前庭损伤和认知之间的直接联系,行高分辨率MRI等相关检查同时可以扫描脑部结构,排除中枢器质性病变可能。

有病理研究发现在前庭神经终末器官存在年龄相关性退化。耳蜗及骨迷路病变是引起老年性前庭神经病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均有限〔7〕。临床以往通常采用X线对老年性前庭神经病患者进行检查,虽可反馈一定病理信息,但仍无法对内耳精细结构及微小病变进行有效区分〔8,9〕。

CT也是目前诊断内耳相关病变的主要影像学方法,因内耳的结构微小精细,耳部高分辨率CT可有效反馈内耳骨迷路的病变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高分辨率的CT检查也无法准确反馈膜迷路病变情况,诊断准确度欠佳〔10〕。同时CT平扫常不包括小脑及脑干,且扫描层厚1 cm,很可能漏掉病变,加上后颅窝的骨质结构较厚,CT扫描很可能出现明显伪影掩盖病变〔11〕。MRI也是常用的影像学技术,主要根据在不同化合物中的信号差异,从而有效区分病灶组织与正常组织〔12〕。目前MRI已广泛用于临床,已被证实具有无电离辐射损伤,可清晰反馈软组织和解剖结构等,且可多序列、多方向成像,同时可与多种功能成像技术相互配合诊断,提供更丰富的影像信息〔13,14〕。但值得注意的是,常规MRI虽软组织分辨能力较好,但因内耳结构微小精细,常规MRI层厚相对比迷路病变仍较厚,无法准确反馈迷路内异常信号,很可能遗漏部分微小病变,同时对膜迷路病变情况反馈情况较差〔15〕。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MRI技术也得到了升级,高分辨率 3D-SPACE逐渐被临床应用,该技术在诊断迷路内病变的价值也被证实〔16〕。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分辨率 3D-SPACE在老年性前庭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更好。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高分辨3D-SPACE扫描后可以发现迷路信号高、前庭内明显高信号区、耳蜗信号轻度升高等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见高分辨MRI增强扫描可提供更多的病理信息,可更加清晰反馈内耳的病变情况。同时高分辨率 3D-SPACE检查中的3D-SPACE序列可实现快速高分辨率三维成像,获取更加高质量图像,相比于T2WI可更加清晰反馈迷路内的小占位,且可显示病灶与迷路间的良好对比,故检出率更高〔17,18〕。

综上,高分辨率 3D-SPACE在老年性前庭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好,相比于常规MRI检查,可更加清晰反馈内耳情况及迷路内微小病变。

猜你喜欢

内耳迷路高分辨率
恐龙内耳的秘密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解译系统
迷路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愿你迷路到我身旁(一)
LDV在耳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迷路别哭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基于Curvelet-Wavelet变换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降噪
内耳局部给药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