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杨三角”理论框架构建国有企业组织力

2021-07-27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政治能力

徐 庆

(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河南郑州 450006)

1 引言

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然而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的影响下,在体制机制不灵活、组织活力不强、执行效率不高、关键技术“卡脖子”等内部问题的制约下,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是空前的。2020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把党的十九大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至关重要的三年。国有企业应抓住当前改革的机遇,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寻求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尝试新的管理工具,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企业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2 “杨三角”理论简介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是华人管理学家杨国安经过多年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开发形成的组织分析和诊断框架,是用于提升企业品牌、人才、组织管理等软实力和团队战斗力的管理工具。基于“杨三角”理论模型所制订的组织能力建设方案,曾帮助宏碁集团、腾讯公司、金蝶软件等多家企业实现快速成长、扭亏为盈和转型变革,在华人企业管理领域广受追捧。其核心观点包括两点(见图1),一是企业成功方程式:“企业成功=战略×组织能力”。二是组织能力的三大支柱:“员工能力、员工思维、员工治理”。

图1 “杨三角”理论框架核心观点

2.1 企业成功方程式

“杨三角”理论认为,正确的战略和合适的组织能力是企业成功的两大关键因素,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企业首先需要充分分析内外部经营环境,找到正确的战略方向,随后明确2~3项与其相适应的关键组织能力进行系统打造。“杨三角”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企业战略可以被他人复制或在短期内制定,而组织能力的打造则需要历经数载,必须得到团队全体成员的支持,投入大量的精力,往往是遏制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相较于战略方向,组织能力的高低更能决定一家企业能否持续成功。

2.2 组织能力的三大支柱

组织能力是一个组织的竞争力的DNA,是其在某些方面能够明显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它具有独特性,深植于组织内部,不依赖于个人,是整个团队的战斗力。优秀的组织能力具有明显的客户需求导向,必须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在组织能力的构建中,企业首先要打造“员工能力”,解决“会不会”的问题,即是否拥有与组织能力相匹配的人才?如何打造领导者和员工的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当企业经历战略转型、商业重组、体系老化、机制变革等情形时,需要对“员工思维”进行重塑,解决“愿不愿意”的问题,即员工每天关注的事情是什么?是否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能否朝着公司制定的发展战略而努力?当员工具备了能力和意愿时,还需要经过“员工治理”,设计有利于组织能力发展的组织架构,提供关键的管理资源和制度支持,解决“容不容许”的问题。只有当三大支柱坚强有力、发展平衡时,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基业长青。

3 “杨三角”理论框架下的国有企业组织力

3.1 国有企业组织力的内涵

组织能力源自西方组织管理学,被普遍认为是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结构日益多元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从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性和组织性出发,将组织能力嵌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概念体系和建设体系之中,提出党的组织力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中国国有企业是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组织,是我国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一般企业的特性,又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国有企业组织力的内涵(见图2)更为丰富,不仅包含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和自我革新力,还体现在面向市场的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图2 国有企业组织力的内涵

3.2 组织能力“杨三角”与国有企业组织力的契合点

相较于西方舶来的企业管理模式,“杨三角”理论可以更好地嵌入中国国有企业的组织运行中,成为提升国有企业组织力的有效工具。如图3所示,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图3 组织能力“杨三角”与国有企业组织力的四项契合点

一是目标一致。“杨三角”从战略和组织能力两个维度出发,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做出了系统的分析,目标是探索中国式管理模式,促使更多的中国企业超越自我,成为基业长青的世界级企业。这与国有企业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不谋而合。

二是本土优势。国有企业组织力的构建具有政治特色,需要从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职责出发考虑,这与西方组织理论的落脚点不同,不能直接照搬使用。“杨三角”生长于中国土壤,以大量华人企业的实践经验为样本展开研究,深知华人企业存在的优势和短板,深谙中国经济循环的规律和形势,是针对帮助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发展而提出的,适用于“以人为本”的中国企业,目前已有国有企业对其开展应用研究。

三是重心切合。当前国有企业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战略目标明确,发展的重点在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公司制改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杨三角”虽然存在对企业战略的定位缺少动态考量、忽略组织内部各类复杂因素的因果逻辑关系等缺陷,但其从人力资源角度提出的员工能力提升、价值观转变和组织结构变革方法,正好适用于解决国企改革深水区的“硬骨头”“老大难”问题,具有较强的可借鉴性。

四是实战性强。“杨三角”是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务实方法,多年来不断积累研究案例,至今仍在拓展优化,活跃在华人企业管理领域。“杨三角”推荐的员工能力模型、5B模型、六个盒子模型、KPI管理、组织架构设计等大量实战工具和案例,可有效运用在企业变革和方案执行等过程中,能够被国有企业快速理解和应用。

3.3 国有企业的关键组织能力的诊断

构建国有企业组织力的第一步,是确定与本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最重要的组织能力,找到能够明显战胜其他竞争对手的优势能力,即关键组织能力的诊断。

国有企业最显著以及最核心的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独一无二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强调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

由此可知,国有企业的关键组织能力是“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就是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坚持党的领导就一定能提高企业的组织力。在打造国有企业组织力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开展党建工作,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巩固党的“战斗堡垒”,将政治优势转变为企业发展优势。与此同时,创新发展、深化改革、社会责任等也是国有企业具有特色的组织能力。在不同的领域和行业中,企业要打造的组织能力不尽相同,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和发展战略,借助调查问卷等工具,对其他需要重点提升的组织能力进行诊断与评估。

4 国有企业关键组织能力的打造

党的建设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及一系列党的事务工作等。国有企业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将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通过组织能力的三大支柱的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构建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组织力。

4.1 突出政治素质标准,强化员工能力建设

在“杨三角”理论框架下,打造关键组织能力的第一步是强化与其相匹配的员工能力。要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最重要的基础是要有一支政治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过硬的团队。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员工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为领导人员标准,以“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为合格党员标准,以“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时刻听党话跟党走”为职工群众标准建立能力模型,找准、弥补现有能力差距,进而提高员工能力(见图4)。

图4 员工能力打造流程

弥补员工能力差距可以使用5B方式。一是在企业内部寻找、培养现有人才的内建(build)方式,例如通过主题教育培训、人才培养计划,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打通人才成长通道,培养精英人才。二是从企业外部外购(buy)合适的人才,例如开展人才队伍分析,合理设置人力资源结构,制订人才引进计划,从高校和社会招聘合适人才。三是解雇(bounce)、淘汰不能胜任岗位的人员,例如加强纪律监管、从严治党,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通过全员绩效考核,淘汰不合格员工。四是以关注员工工作满意度和未来发展空间为重点的留才(bind)方式,例如关心关爱员工、大力表彰宣传先进典型、提升待遇保障,留住关键人才。五是外借(borrow)不属于自己公司的外部人才,例如选派核心专业人才开展挂职轮岗交流,引进成熟人才,创新引才用才。

4.2 利用党的理论武装,塑造员工思维模式

员工思维是“杨三角”的第二大支柱,通过塑造、转变和强化员工的思维,实现企业核心价值与员工所思所想的同频共振。国有企业“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这是所有国有企业需要坚守的核心价值观。每一名党员都是党的一分子,必须确定其“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经营好、管理好、发展好”的思维模式。运用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找出现存员工思维与理想思维之间的差距,进而通过政治理论教育、党史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强化思想理论武装;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依法从严治党、强化正面典型选树,做到真信笃行、知行合一,锤炼过硬政治本能。领导干部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以“关键少数”带动“最大多数”,形成自上而下的思维变革动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接收群众反馈,扩展自外而内的思维塑造路径。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发挥工团力量,发掘基层智慧,探索自下而上的思维形成方法(见图5)。

图5 员工思维打造流程

4.3 深化现代企业改革,完善员工治理结构

改善员工治理,企业需要设计与组织战略和能力相匹配的组织架构,解决组织分工和整合的问题,为员工提供关键的管理资源和制度支持;同时,利用权责、信息、能力和激励四个资源和管理杠杆,改善企业内部的垂直、水平边界,减少不必要的隔阂和障碍,弥补组织架构的盲点和缺陷,使员工的才华与意愿得到更好的施展,帮助企业持续成功(见图6)。

图6 员工治理打造流程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国有企业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大国重器的顶梁柱作用,显示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但是面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面对不稳定的经济市场环境,国有企业不能松懈,要始终确保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要深化国企改革,认真落实“1+N”政策体系,扎实推进“处僵治困”任务,做到围绕经济抓党建,把强化政治导向和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企业统一起来,把党的建设融入各项实际工作中去,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强化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运用信息化创新手段消除组织边界,提高信息流通和政策执行效率。把从严治党与从严治企有机结合,坚持党要管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聚焦重点、难点开展专项治理,发现问题、推动整改,全面提升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5 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极其重视组织力的建设,党的发展史就是党的组织力的建设史、创新史,从“三湾改编”到“土地革命”再到“改革开放”,党的组织力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组织力发表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极端重要性。加强国有企业组织力的建设,不仅仅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关系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民生的改善。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开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国有企业作为“共和国长子”,在新时期承担着新的使命和任务,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面对当前形势,国有企业更需要清醒认识到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要创新思维,敢于突破,更好地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实现战略管理和组织能力的跨越,建设成世界一流企业,接受市场的检验,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检验,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更大贡献,引领中华民族更好地走向未来。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政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