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对比剂注射流率对肝脏普美显增强MRI动脉期伪影及整体图像质量的影响*
2021-07-27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宜昌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北宜昌443000
1.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宜昌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北 宜昌 443000)
2.宜昌市西陵医院放射科(湖北 宜昌 443000)
3.宜昌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湖北 宜昌 443000)
柴蓉静1 龚万庆1 鄢广平1 刘洪涛2,* 陈 荣3
肝硬化发生肝癌的风险较高,因此给予定期影像学随访十分关键,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是临床常采用的检查肝脏疾病的最佳检查方式[1]。在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检查时,往往能发现在动脉期出现异常灌注,而在平衡期及门脉期一般呈现为低信号,临床认为典型的肝内异常灌注病灶常在包膜下呈现三角形、楔形动脉期异常强化,在平扫和增强扫描时呈现等信号[2]。临床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灌注病灶可能呈现为不规则形或者结节状,发生的位置可能远离肝包膜,在肝实质中,部分结节状的异常灌注病灶形态往往类似于小肝癌,且在增强扫描时,部分体积较小的小肝癌患者在增强扫描时不一定均呈现为“快进快出”的特点,部分呈现为轻度强化或者持续强化特点[3]。因此在肝硬化患者中对小肝癌及异常灌注病灶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在明确病变性质时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一定心理负担,因此选择一种科学、有效的鉴别诊断方式是临床研究重点。普美显是近年来最新研发的一种肝细胞特异性MR对比剂,肝细胞能吸收血液中50%,可在诊断过程中准确提供肝细胞信息及肝脏病灶血供信息,特异性较强,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4]。一次注药就可准确采集到肝胆期图像及肝脏多期动态图像,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检查工作。有研究提出,不同注射速度在普美显检查中可取得不同的影像学结果[5],本研究采用不同注射速率注射普美显对比剂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分析在不同注射速度下取得的影像学结果及对整体图像的影响,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进行肝脏普美显检查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各20例,分别给予1.0、1.5、2.0mL/s三种对比剂注射流率,其中1.0mL/s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54.56±5.21)岁;1.5mL/s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4.58±5.33)岁;2.0mL/s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4.57±5.36)岁,三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符合MRI检查的安全范围;均自愿参与本项研究;能持续屏气10s以上;肝功能分级为A或B级。排除标准:呼吸功能存在异常者;合并严重心、肾器质性疾病者;存在MRI禁忌症者。
1.2 方法三组患者在检查前保持空腹4h,并在检查当天清晨禁饮食,在确定患者无MRI禁忌症后训练患者屏气。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超导型超高场MRI扫描仪(型号为Discovery MR750 3.0T)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注入对比剂前后,均给予快速三维扰相梯度回波脉冲序列的T1WI,设置具体参数:TR 3.7,TE 1.7,层厚:4~5mm;翻转角:12度;视野:40cm×36cm;矩阵:260×224,在注射对比剂后20min采集肝胆期图像。选择普美显为对比剂,给药比例遵循0.025mmoL/kg,之后采用相同的流速推注25mL生理盐水,两种注射均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在患者肘正中静脉进行团注。在给药完毕后对患者16~25s的肝动脉期、46~55s的门静脉期、86~100s的肝静脉期、150~180s的动态晚期及给药20min后的肝细胞期进行多期动态扫描,在以往的经验上确定肝脏动脉期的采集时间点,扫描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合作情况,随时询问感受,在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处理,并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肝硬化程度在注射对比剂后16~24s内扫描,单次屏气时间为(17±1)s。完成扫描后将数据上传,由3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影像学评估。
1.3 观察指标1)观察组并记录三组肝动脉期伪影情况。2)评估三组图像质量,包含9个项目,总分为19分,主要包括肝实质轻度强化、脾脏是否存在花斑样强化、肝静脉无强化、肾皮质对比良好、门静脉部分强化、图像有无伪影、肝动脉强化明显、胰腺强化、腹主动脉是否强化良好,以上项目评分标准为:严重伪影记1分,出现轻微伪影记2分,没有伪影记3分;余下项目不满意记1分,满意记2分。3)记录三组患者在注射普美显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肝动脉期伪影情况比较1.0mL/s组伪影发生率显著优于1.5mL/s组、2.0mL/s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肝动脉期伪影情况比较[n(%)]
2.2 三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在进行普美显检查后发现1.0mL/s组、1.5mL/s组图像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2.0mL/s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
2.3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1.0mL/s组、1.5mL/s组均未出现恶心、皮疹、呕吐、热感、头痛等不良反应,但2.0mL/s组中出现恶心、呕吐各1例,2.0mL/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1.0mL/s组、1.5mL/s组(P<0.05),见表3。
表3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4 三种不同速率检查图像结果典型影像分析结果见图1~3。
3 讨论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多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反复、长期作用形成肝损害,表现为弥漫性,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量患者是血吸虫性、酒精性肝硬化[6]。临床诊断肝癌细胞多采用CT、MRI动态增强扫描、超声,敏感性取决于门静脉及动脉的血供变化情况,部分小肝细胞癌、不良结节性癌变、高度不良性结节因缺乏血供、血供不显著导致在检查中出现不易被检出情况,在高场强磁场共振下可检出微小病灶,但受到自身成像的局限性,往往不能检出部分病灶[7]。普美显是一种磁共振造影剂,可从组织学方面反映病灶实质[8]。在肝癌细胞中,正常细胞的吞噬功能受到损害,而病灶区对普美显对比剂的吸收情况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图像表现为低信号、无信号,与肝实质进行对比则可进行诊断,但临床对于普美显对比剂的注射速率尚未定论[9-10],本研究采用不同速率进行研究,分析在不同速率下图像质量及伪影情况发生率,为临床肝硬化、肝癌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图1A~1B 65岁男性,病理情况为肝占位射频消融治疗后复查,能清晰显示病灶区,肝动脉晚期图像。伪影得分3分,门静脉轻度显影,肝动脉显影良好,对比剂的注射速率均未1.0mL/s。图2A~2B 61岁女性,肝动脉显影清晰,为肝动脉早期图像,在腹部周围图像后腹壁显示轻微水波纹样类呼吸伪影,伪影得分2分,对比剂的注射速率均未1.5mL/s。图3 54岁女性,肝脏动脉早期图像,伪影得分1分,对比剂的注射速率为2.0mL/s。
研究提出,在肝硬化患者采用普美显进行检查时,伪影主要发生在动脉期,在动态晚期、肝静脉期、门静脉期则不会受到影响,常称之为“呼吸伪影”[11]。在实际扫描工作中发现伪影仅在局部出现,且并不是由呼吸运动引起的整体性伪影,但在实际看上去类似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未能屏住呼吸导致的水波样呼吸伪影,部分发生在腹壁后,部分发生在前腹壁,不是整体性的伪影,因此称为“类呼吸伪影”[12-13]。本研究发现1.0mL/s组伪影发生率显著优于1.5mL/s组、2.0mL/s组,分析可能原因是对比剂总量只有10mL,在1.0、1.5、2.0mL/s三种速率下,只有5~10s的对比剂团长,明显短于17s的图像采集时间,其时间长度的不匹配导致在检查中伪影的形成[14]。本研究还发现在进行普美显检查后发现1.0mL/s组、1.5mL/s组图像质量评分显著优于2.0mL/s组,提示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0、1.5mL/s两种速率注射对比剂,可取得更优质的图像。本研究还发现1.0mL/s组、1.5mL/s组均未出现恶心、皮疹、呕吐、热感、头痛等不良反应,但2.0mL/s组中出现恶心、呕吐各1例,2.0mL/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1.0mL/s组、1.5mL/s组,提示1.0、1.5mL/s的注射速率较2.0mL/s安全性更高,患者适应性更强。
综上所述,在肝脏普美显增强MRI检查中,采用1.0、1.5mL/s速率注射对比剂所得图像质量显著优于2.0mL/s,且在1.0mL/s速率下伪影发生率最低,提示临床在对肝硬化患者进行MRI检查时,采用1.0mL/s的流率注射普美显更能得到优质图像,伪影也显著减少,较为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