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鲍硕: 飞控中心40年来的首位女性总调度

2021-07-26小亮

妇女生活 2021年6期
关键词:天问指令嫦娥

小亮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着陆于火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在这项人类壮举的背后,有个90后女孩功不可没——

从好奇宝宝到飞控中心总调度

鲍硕1992年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妈妈是首钢工人,爸爸是出租车司机。父母文化程度都不算高,能给女儿带来的影响,就是以身作则、吃苦耐劳、善良正直。这些宝贵品质,恰恰是鲍硕一步步向上攀登的基石,也是她的闪光“底色”。

青春懵懂的少女时期,情窦初开的鲍硕也曾大胆追求过自己喜欢的男生,但没有成功。沮丧之中,她经常仰望星空发呆,继而对茫茫宇宙产生了浓厚兴趣。

望着夜空中闪亮的星辰,十几岁的鲍硕想象着上面会不会有火山、空气、水,乃至生命。浩瀚无垠的宇宙和宇宙中无数的天体,对鲍硕有着神秘而强大的吸引力。

父母不懂天文知识,无法和女儿探讨高深的问题,但对女儿的兴趣爱好很支持,鼓励她业余时间多看相关书籍,让她自己通过学习破解心中的一个个谜题……

基于对星空的好奇,鲍硕长大后又开始羡慕宇航员的工作。因为那些飞天英雄可以近距离观察一颗颗在普通人眼中遥不可及的星球,甚至可以用双脚踩上去。

于是,高中毕业时鲍硕以优异成绩报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如愿被录取。

上大学期间,她经常泡在图书馆钻研天文学知识,还订了几本相关杂志。大学毕业,鲍硕虽然未能当上女宇航员,但有幸入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成为一名航天人。

鲍硕从事的是调度工作,主要任务是给航天器发送指令,并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调度工作并非简单地对着程序念口令。鲍硕说,在前辈们传下来的本子上,记满了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对任务状态、关键节点、易出现的问题等,她都要熟记于心,工作中更要时刻保持清醒,遇到突发状况必须立即做出决策,稍有迟疑都有可能影响航天器的安全。

鲍硕和同事们甚至要学会把自己变成一个“多线程并行处理器”——当电话指令和上级调度命令同时到达,就很考验他们对流程的把握和应变能力。只有提前有效预判即将发生的事情,才知道是应该回答对方一句“明白”,还是停下所有的事情去优先处理另一项紧急事务。

从一个学习和模仿前辈的新手,到能够独立组织各岗位完成工作的调度,鲍硕只花了一年多时间。在经历了调度“玉兔二号”在月面运行的考验之后,她变得更加成熟了。

那时,每当看到前辈们对全球几十个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声传天地、号令八方时的神气,她心里就十分羡慕,希望将来有一天自己也能在这个岗位上耍耍帅。

工作四五年之后,因为鲍硕心思缜密,专业过硬,航控中心领导真的把总调度这个关键岗位交给了她,结果她却差点“怂”了。

那是2019年,鲍硕首次站到总调度的岗位上,操控“嫦娥四号”巡视器。当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声音响彻航控大厅时,她心里直发颤。作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组建40年来首位女总调度,鲍硕虽然自己已经提前模拟演练了无数次,但在拿起话筒时还是紧张得不行。大厅里鸦雀无声,同事们都在等她下达口令。当她好不容易平静下来,嗓音微颤地发出相关指令后,一位同事的评价让她差点崩溃:“你传达指令怎么还带娃娃音啊?”

“娃娃音”让调度命令听起来不那么严肃,这可不是小事,弄不好可能扰乱同事们的正常工作。

鲍硕下意识地握了一下拳头,当即表态:“那我改!”

从那以后,鲍硕加班加点观看、研究前辈们的工作录像,模仿他们怎么干脆利索地发布指令,并尽量压低嗓音,放慢说话节奏……记不清经过多少次练习之后,她的声音变了,往调度台上一坐,气场都不一样了。

“嫦娥”与“天问”,全听她指挥

把娃娃音变成沉稳的女声,算不上什么太艰难的任务。接下来担任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指挥官就没那么容易了。

因为探测器要降落到月球表面,还要从月表带回土壤,任务难度比之前的嫦娥四号提升不少,鲍硕的工作压力随之增加。

“每一条发往月球的命令,只要几秒钟就能到达,一旦出现错误就没有机会更改,必须一次成功,不能有丝毫差错。”为保证不差丝毫,鲍硕不断苦练本领,做每项工作都一丝不苟。

首先她要掌握成千上万条调度指令,还要明白各个系统的运行环节,了解飞行器的最新状态等。海量的学习内容让她备感压力。

“有段时间,我这个新手总调度甚至都有点坚持不住了。嫦娥五号的状态太多,挑战不断,我压力很大,觉得再努力也学不完。”鲍硕陷入了焦虑,她害怕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整个计划失败。越是这样,她学习和工作的状态就越不好。好在,鲍硕是个不服输的人,而且善于自我激励,她告诫自己:“要挺住!你是第一个站在这个岗位的女性,必须开个好头!”

每当情绪快要崩溃时,她就通过跑步调节自己,使大脑不再想工作的事情,暂时放松一下,然后再投入緊张的工作,思路就有可能随之一变。

嫦娥五号计划在月面工作48小时,鲍硕想着自己得适应这个时间差,要在最重要的环节时刻保持清醒。于是她提前一个月就开始调整睡眠时间,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刚开始的时候头昏脑涨,但慢慢地鲍硕就适应了这个作息节奏。她还不满足,任务前两周,她干脆两天睡一次觉。“想试试看,能不能在少睡的情况下也保持思路清晰。”节省出来的时间她就用来查看相关资料。

勤学苦练换来了超预期的好结果:嫦娥五号月面初始化、钻取月表土壤、载荷工作、国旗成像等各个环节都与地面远控配合紧密。月表取样工作甚至比预计时间快了7个小时。

在这项重大调度工作中,鲍硕业务熟练、口令准确、遇事不乱,同事都称赞她“不简单”!

鲍硕也为自己的状态和嫦娥五号的成功感到骄傲和激动:“那天我们真的远程指挥嫦娥五号挖到了宝贵的月球土壤样品!”

圆满完成嫦娥四号和五号探月任务后,鲍硕很快又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新任务——命令“天问一号”飞向火星!

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从而开启了我国探测行星的大门!

鲍硕工作的北京航控中心,正是中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的指挥调度所在。作为指挥调度、分析计算、飞行控制、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换中心,这里堪称“天地之间的唯一纽带”,也是“玉兔”“嫦娥”“天问”等中国太空探测器的“大脑”。所有信息都在这里汇集,一切指令都从这里发出,所有的应急处理也都在这里完成。身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总调度、90后航天女工程师,鲍硕工作的重要性和压力可想而知。

指挥全球近百个站点协同作战,让“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我是北京,‘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于23时00分00秒实施深空机动控制!”坐在调度中心的鲍硕,衣袖挽到手肘,沉着冷静地对分布于全球各地的同事们,以及火星探测器发号施令,一如她之前指挥“嫦娥”飞向月球时一样沉稳干练。

“深空机动控制”是挺专业的一个词。以“天问一号”为例,就是控制火星探测器的发动机,在2900多万公里外的太空点火约8分钟的时间,让“天问一号”进入预定轨道,与火星交汇。

怎么让探测器进入预定轨道呢?这得让分布在全球的测控站和地面系统等近百个站点协同作战。鲍硕的工作就像根“绳子”一样串起所有站点,让他们默契配合完成一项接一项的任务,最终实现探测器入轨……

这么多站点都听鲍硕一个人指挥,想想该有多威风!可威风背后是考验,每个站点都会出现各种问题,需要鲍硕协调处理,有时她刚放下这个电话,那边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她得一路小跑着处理各种事情。

探测火星绝非易事。截至目前,国际上已有40多次火星探测任务,但成功率仅有一半。“天问一号”通过一次发射,将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巡视三项重大任务,属国际首创,也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深空探测。

鲍硕自己很清楚,她肩负着崇高的使命和重大的责任,因为她的每一个动作或指令,都可能影响航天器的安全,关乎探测任务的成败。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天问一号”在飞往火星途中,她对环绕器成像的那次控制。当“天问一号”在她的指挥下伸出摄像装置,旋转镜头自拍成功并将影像传回地球时,航控中心的所有人都起立鼓掌,鲍硕激动得红了眼圈。因为“天问”成功拍到了深空中的自己和它身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图案。

每当看到国旗闪耀在太空,鲍硕都会觉得特别自豪,也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能为祖国伟大的航天事业尽一份力。

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环绕火星获得成功,成为我国第一颗火星人造卫星。

2月24日,“天问一号”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顺利进入火星停泊轨道。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当鲍硕沉着冷静宣布这一消息时,飞控大厅顿时响起热烈掌声,同事们纷纷向她表示祝贺:“恭喜恭喜,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鲍硕的名字迅速登上热搜,并为广大网友所熟知。很多网友感叹:“1992年出生的女孩指挥火星探测器?这小姐姐太牛了!”“这才是孩子们该追的星!”

鲍硕一不小心成了年轻人的榜样。其实生活中鲍硕和普通90后沒啥不同——工作中,她会和同事就某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但私底下她又是个爱用美颜相机自拍的萌妹子,还是帅气相声演员张云雷的铁粉儿。

在鲍硕心里,做一名航天人很潮,但也有缺憾,就是无法多陪伴父母,虽然工作单位离家也就40公里,但她每年回去的次数屈指可数。跟同事们一样,她从年头到年尾没有一个完整的节假日,通宵达旦地工作更是家常便饭,但大家毫无怨言,把对家人的愧疚深埋在心底。

得知网友们称赞她为“90后标杆”,鲍硕含笑摇头:“不敢当,别给我乱贴标签呀!为国出力是不分年龄的。”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天问指令嫦娥
一样,不一样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为啥天问一号绕火星 飞了3个多月才着陆?
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儿
了不起的“嫦娥”家族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天问一号”的绝招
《单一形状固定循环指令G90车外圆仿真》教案设计
新机研制中总装装配指令策划研究
“嫦娥”为何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