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河水库溢洪道结构安全分析
2021-07-26崔立军
崔立军
(唐山市陡河水库事务中心,河北 唐山 063021)
陡河水库溢洪道位于左坝头凤山山坡,轴线距输水洞左侧50 m,于1971年水库续建时完成,1988年提高保坝标准时对下游挑坎和陡槽边墙进行了加固,由引水渠、闸室(长14.5 m)、陡槽(长151.0 m)、挑坎段(长21.0 m)和尾水渠组成。引水渠渠底高程33.0 m,溢流堰采用开敞式实用堰,堰顶高程34.0 m,下游趾处高程32.0 m。闸室宽25.2 m,净宽12.0 m×2,设有2扇宽12.0 m、高7.0 m升卧式钢闸门,采用2台QPQ-2×25 t启闭机控制。闸室下游接陡槽,陡槽末端设挑坎段,坎顶高程28.5 m,坎下游设混凝土防冲齿墙,齿墙底高程15.0 m,尾水渠渠底高程23.0 m。
溢洪道防洪调度运用方式为:起调水位34 m,库水位在300 a一遇洪水位(40.37 m)以下,当双唐区间洪水小于400 m3/s时只用输水洞泄洪,当区间洪水大于400 m3/s时水库关闸错峰;库水位超过300 a一遇洪水位时,输水洞和溢洪道敞开泄洪。
1 控制段闸墩顶高程分析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18),溢洪道控制段的闸墙顶高程,泄水时不应低于校核洪水位加安全超高值,挡水时不应低于最高挡水位加波浪的计算高度和安全超高值。溢洪道为1级建筑物,泄洪时安全超高0.5 m,挡水时安全超高0.7 m。经计算,300 a一遇洪水位时,闸墩顶高程41.82 m;校核洪水位加安全超高0.5 m时,闸墩顶高程43.31 m。溢洪道现状闸墩顶高程43.30 m,满足规范要求。
2 泄流安全分析
根据水库调洪成果,300 a一遇洪水位为40.37 m,1 000 a一遇设计水位为41.05 m,10 000 a一遇校核水位为42.81 m,对3种水位下溢洪道的泄流能力进行复核。
2.1 溢洪道泄流能力分析
溢洪道控制闸始终为自由式曲线型实用堰流,泄流能力按《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18)中公式计算:
式中:c为上游坡修正系数;m为流量系数;δs为淹没系数;ε为闸墩侧收缩系数;B为溢流堰总净宽(m);H0为计入行进流速水头的堰上水头(m);g为重力加速度(m/s2)。
经计算,溢洪道闸门全开,300 a一遇洪水位时,泄量为699 m3/s;1 000 a一遇设计水位时,泄量为802 m3/s;10 000 a一遇校核水位时,泄量1 084 m3/s,泄流能力满足防洪要求。
2.2 消能防冲分析
2.2.1 挑距计算
溢洪道采用挑流消能,挑流鼻坎顶高程28.5 m,反弧半径20.0 m,下游尾水渠渠底高程23.0 m,按照《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18)附录A.4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L为自鼻坎末端算起至下游河床床面的水舌外缘挑距(m);v1为坎顶水面流速(m/s),按鼻坎处平均流速v的1.1倍计;θ为挑流水舌水面射出角(°);h1为坎顶法向水深(m);h2为坎顶至河床面高差(m);g为重力加速度(m/s2)。
2.2.2 下游冲坑以下水舌长度计算
参照《水利计算手册》(第二版)公式4-3-8计算:
式中:Lc为河床面以下的水舌水平投影长度(m);t为冲刷坑深度(m);β为水舌外缘与下游河床面的夹角(°)。
2.2.3 冲坑深度计算
式中:T为最大水垫深度减去下游水深的冲坑深度(m);q为单宽流量(m2/s);Z为上下游水位差(m);K为冲坑系数,破碎围岩取1.5。
经计算,300 a一遇洪水时冲坑深度为8.74 m,总挑距36.77 m,冲刷坑上游坡度取1∶4,冲坑上游影响范围距离鼻坎1.81 m。鼻坎下游设有防冲齿墙,底高程15.0 m,当溢洪道下泄300 a一遇洪水、1 000 a一遇设计洪水、10 000 a一遇校核洪水时,冲坑均不会影响挑流设施安全。经分析,溢洪道消能防冲设施满足调度运行安全要求。
2.3 泄槽边墙顶部高程分析
计算条件如下:①计算流量。溢洪道建成至今尚未泄过水,1978年水工模型试验值比计算值偏大,差别在5%以内。从安全考虑,本次流量复核采用1978年水工模型数据,Q设=835 m3/s,Q校=1 126 m3/s。②泄槽工程布置。陡槽由收缩段、陡坡段、扩散段组成,总长151.0 m,长度、宽度、坡度分别是40 m、25.2 m(起始宽度)、1/50;86 m、15.3 m、1/150;25 m、21.4 m(末端宽度)、1/125。③泄槽边墙超高。校核工况取0.5 m,设计工况取1.0 m。
2.3.1 起始水深计算
泄槽上游接实用堰,泄槽水面线计算起始断面定在堰下收缩断面,用能量方程试算得到,按《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18)中的公式计算:
式中:q为起始计算断面单宽流量(m2/s);Ho为起始计算断面渠底以上的总水头(m);θ为泄槽底板与水平面的夹角(°);h1为起始计算断面水深(m);φ为起始计算断面流速系数,取0.95;g为重力加速度(m/s2)。各控制标准情况下起始断面水深计算结果,详见表1。
表1 起始断面水深计算成果
2.3.2 泄槽段水面线计算
水面线根据能量方程,按《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18)分段求和法计算,公式为:
式中:Δl1-2为分段长度(m);h1、h2为分段始、末断面水深(m);v1、v2为分段始、末断面平均流速(m/s);α1、α2为分段始末断面流速分布不均匀系数,取1.05;θ为泄槽底坡角度(°);g为重力加速度(m/s2);i为泄槽底坡;为分段内平均摩阻坡降。
2.3.3 掺气水深及两岸墙高计算
泄槽段边墙墙高由5 000 a一遇洪水最大泄量控制。掺气水深按《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18)附录A.3.2公式估算:
式中:h为不计入波动及掺气的断面的水深(m);hb为计入波动及掺气的断面的水深(m);v为不计入波动及掺气的断面的平均流速(m/s);ξ为修正系数,取1.0。
2.3.4 分析结果
经计算,1 000 a一遇设计洪水情况下,现有边墙顶部高程满足要求;10 000 a一遇校核洪水情况下,现有边墙顶部高程不满足超高要求,但掺气后水深基本不出槽。从正常运用情况考虑,现有边墙顶部高程满足运行要求。
3 溢洪道结构强度与稳定分析
3.1 闸墩稳定分析
(1)计算工况。正常运用情况为设计水位40.37 m,溢洪道闸门关闭,排水系统有效;设计水位40.37 m,溢洪道闸门关闭,排水系统失效。非常运用情况为设计水位40.37 m,溢洪道闸门关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 g。
(2)抗滑稳定安全系数采用抗剪断强度公式计算:
式中:Kc为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为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抗剪断摩擦系数,取0.7;C′为基础底面与岩石地基之间的抗剪断粘结力(kPa),取300 kPa;∑G为作用在闸室上的全部竖向荷载(kN);∑H为作用在闸室上的全部水平向荷载(kN);A为基础底面面积(m2)。
(3)地基应力计算公式为:
式中:∑G为竖向力之和(kN);A为基础底面的面积(m2);e为偏心距(m);l为基础底长(m)。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18),当采用抗剪断强度公式进行抗滑稳定计算时,其安全系数K在基本组合时应大于或等于3.0、特殊组合Ⅱ(地震情况)时应大于或等于2.3。经分析,中墩抗滑稳定和地基反力均满足要求;边墩抗滑、抗倾覆稳定及地基应力满足要求。
3.2 闸室结构分析
3.2.1 中墩强度分析
计算工况为正常运用情况,水库水位40.37 m,闸门关闭。
(1)门槽配筋计算。门槽颈部承受的压力计算公式为:
式中:A1为门槽颈部前闸墩水平截面积(m2);A为闸墩水平截面积(m2);P为沿闸墩高度为1 m的门槽上左、右闸门传来的水压力(kN)。
(2)门槽颈部所产生的拉应力计算公式为:
式中:P1为门槽颈部承受的压力(kN);b为门槽底宽(mm)。
经计算,得出σ1=0.75 N/mm2,小于R200混凝土允许拉应力1.1 N/mm2。根据溢洪道中墩钢筋竣工图,闸墩门槽配筋为4φ25(5号钢筋),故原设计强度满足要求。
(3)中墩门槽颈部的截面尺寸分析。根据抗裂强度要求,按不允许出现裂缝的轴心受拉构件计算:
式中:Ns为由荷载标准值按荷载效应长期组合计算的轴向力值(kN),取374.4 kN;αct为混凝土拉应力限制系数,对荷载效应的长组合取0.85;ftk为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取1.59 N/mm2;AO为换算截面面积(m2),取门槽沿闸墩高1 m的断面面积,不考虑钢筋换算面积,取0.5 m2。
经计算,得出αct ftkA0=637.5 kN>Ns=374.4 kN,闸墩门槽颈部的截面尺寸满足强度要求。
(4)中墩底部最大应力及门槽混凝土承压强度分析。设计水位下溢洪道单孔泄洪时,中墩底部侧向最大应力选取闸门槽处断面计算:
经计算,中墩底部最大应力及门槽混凝土配筋满足强度需要。
3.2.2 机架桥安全分析
机架桥主梁为简支T型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宽0.25 m,高1.2 m,翼缘板厚0.15 m,钢筋采用5号钢筋,混凝土为R250。根据《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 191-1996),机架桥为1级建筑物,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计算配筋面积为6 908 mm2,现配受拉钢筋为8φ30+2φ25,面积为6 637 mm2,计算配筋面积与实际配筋面积差值小于计算配筋面积的5%,满足设计要求。
3.2.3 泄槽底板稳定分析
泄槽全长151.0 m,分为3段,坡降分别为1∶50、1∶150、1∶125。底板均设有砂浆锚杆,锚杆为L120 cm、φ19@200 cm。底板下设纵横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预埋φ20缸瓦花管;纵向排水管中间为排水带25 cm×25 cm,两侧设φ34混凝土滤水管,中心线距离底板高程30 cm。泄槽底板采取了有效的防渗、排水、锚固等措施,满足稳定要求。
4 结论
陡河水库溢洪道于1971年水库续建时完成,1988年提高保坝标准时对下游挑坎和陡槽边墙进行了加固,建成至今尚未过流。经复核,溢洪道闸室结构的稳定性能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均符合规范要求;泄流能力满足调度运行要求,消能防冲满足要求;闸室抗震稳定性及结构强度满足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