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 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观察
2021-07-26陈淑玲罗坤禄
陈淑玲,罗坤禄
(汕尾市人民医院,广东 汕尾 516600)
0 引言
ICU收治的均为病情危重的患者,需要进行24小时全面检测和紧急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实施封闭性治疗管理。在ICU治疗期间,如何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舒适性,缩短ICU治疗时间等成为关注的重点。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理念与护理方式,其强调患者的核心地位,通过认真开展身体护理、心理护理等相关护理工作,形成完备的护理机制[1]。舒适护理工作的目标在于,通过完备的临床护理手段,在改善患者生理感知的情况下,疏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参与度,促进临床治疗成效的稳步提升。本文主要观察ICU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汕尾市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2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18~74岁,平均(51.81±4.18)岁;疾病类型。研究组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21~75岁,平均(52.36±4.8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案,对患者开展必要的用药指导、日常生活等护理措施,24 h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等。研究组开展舒适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 舒适基础护理:本科室的护理人员应组成舒适护理小组,而小组的成员为一名医生、一名护士长以及所有护理人员,这样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还能让患者充分的了解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在成立舒适护理小组后,本科室的主任以及领导应组织小组成员学习什么是优质护理,并进行交流活动。小组内的成员应当共同学习舒适护理模式的相关理论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案。同时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每周都需要对本周的护理措施进行讨论会,分析临床实践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置方式。
1.2.2 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实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对话等多种方式,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例如患者如果出现情绪低落等负面情绪,应当积极做好心理疏导等相关工作,使得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2]。而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在手术之前,应当细致、全面地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并且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做好必要的解释与说明工作,以此来促进临床的治疗效果[3]。
1.2.3 生理护理: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理功能变化情况。由于住ICU患者,大部分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因此会导致自身的肠道蠕动能力降低,所以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进行适量饮水,并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帮助患者进行按摩,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患者实施促进肠动力的药物治疗。随后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定期的翻身和按摩,避免长期卧床而导致的压疮发生。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搭配,确保营养均衡,有效提升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加速其早日康复。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而导致无法进食,应遵医嘱予以营养支持。鼻饲患者鼻饲后30 min内不宜进行翻身、叩背、吸痰等护理操作。
1.2.4 用药干预:住ICU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因此在患者用药之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及时避免出现并发症。同时监测患者24 h的出入量,如果患者出现生命体征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处理。
1.2.5 环境护理: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稳步增强舒适度,通过环境的塑造,加速整个治疗、康复速率。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护理人员需要开展睡眠指导,对病房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做出系统调整,为患者的生活营造良好的康复氛围,加速整个康复进程。
1.2.6 管道护理:加强对患者的管道护理,有效予以固定,并提出患者避免导管弯曲、压折,以防脱落。加强对管路的观察,预防堵塞,以保证引流顺畅。每天更换引流袋与敷料,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状态。使用呼吸机治疗者,应做到随脏随换;呼吸机管道必须是专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呼吸机湿化器温度在35℃~37℃,有利于预防病原菌的滋生与繁殖[4-5]。尽可能地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以减少相关感染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ICU治疗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分析。对于本次研究过程中,获取的数据,借助于SPSS 21.0软件开展系统处理,通过±s进行计量资料的梳理,使用t开展独立样本的测算,并通过卡方进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ICU治疗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患者,在ICU中接受治疗的周期为(7.19±1.23)d,对照组患者,在ICU中接受治疗的周期为(13.26±2.11)d,研究组患者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ICU治疗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2.26%,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患者在ICU治疗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对患者的治疗、心理等多方面造成影响。积极治疗的同时,护理工作的开展也非常重要。
舒适护理干预是通过多种措施来提高患者身心各方面的舒适度,为患者治疗以及恢复打造良好的条件,进而保障临床的治疗效果,并且这种护理干预在强调基础护理的同时,更注重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的综合感受,加大对患者情绪,生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身心的整体舒适度,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等。舒适护理的开展,从心理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提高患者对护理以及治疗的依从性,这也最大程度降低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的满意度。随后从生理方面进行护理,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生理功能的变化,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患者日常饮食的干预,快速提升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改善相应的生理功能,加速患者的康复,最后在改善患者的治疗环境,创造舒适和温馨的病房,有效改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因此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是比较提倡的,有利于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6-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入住I C U 治疗时间是(7.19±1.23)d,对照组入住ICU治疗时间是(13.26±2.11)d,研究组患者入住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2.26%,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说明ICU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显著,缩短患者ICU治疗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