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降低胃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2021-07-26夏晓静邓佳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2期
关键词:分泌物肺部胃癌

夏晓静,邓佳林

(重庆江津区中心医院,重庆 402260)

0 引言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极大威胁。目前,临床多以手术方式治疗胃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在胃癌治疗中取得理想效果[1]。胃癌患者由于癌症影响,机体免疫力减弱,手术耐受性差,术后恢复周期长,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时,可减少手术应激损伤,创伤小,但是由于术后膈肌活动幅度少,肺活量减少,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肺部与毛细血管结构改变等,均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肺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研究发现[2],术后开展有效有效排痰,提升肺功能水平,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是一种弹性治疗手段,在腹腔镜术后康复治疗中应用可取的良好效果。因此,重庆江津区中心医院特选择65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析术后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在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作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重庆江津区中心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入的胃癌患者共计65例入组,均以腹腔镜手术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个组,一组以对照组命名,病例有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51~83岁,平均(72.59±3.74)岁,病理分型:腺癌22例,鳞癌11例;一组以观察组命名,病例有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9~81岁,平均(72.12±3.89)岁,病理分型:腺癌20例,鳞癌1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接受胃癌腹腔镜手术治疗;②自愿参与研究,意识状态清晰,配合度良好。排除标准:①术前接受放化疗治疗者;②接受胸肺叶切除术或者全肺切除术治疗者;③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④意识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⑤免疫系统疾病或者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两组均接受胃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呼吸,引导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卫生护理、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呼吸训练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训练,具体方法:①药物康复:给予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祛痰等药物治疗;②呼吸训练:指导患者平卧位,用枕头将腘窝处垫高,双手紧贴于腹部,让患者并拢双腿后屈曲,经鼻缓慢吸气,待达到最大肺容量后,屏气1~2 s后,经口缓慢呼气,腹部要随着呼吸变化而变化,吸气时要将腹部外凸,呼气时将腹部内凹,每次锻炼时连续呼吸20~30次,每日锻炼2次;③加强氧耐力训练:指导患者开展四肢联动训练,评估患者的肌力调控阻力,使患者自行改变调控速度,在可耐受范围内,适当加快运动速度。若运动过程中出现明显下肢疲倦、气促等症状,血氧饱和度降低至88%以下时,应停下休息,待呼吸状态平稳,疲劳状态消失后,再进行锻炼,每日锻炼1次,每次锻炼时间为15~30 min。开展爬楼梯训练,由专业医师陪同患者,期间指导患者正确调整呼吸节奏,用缩唇呼吸,用力呼气,稍有气短时继续坚持,若出现呼吸困难则需短暂休息[3],片刻后继续运动,每日锻炼1次,每次锻炼15 min;④6 min步行训练:术后指导患者早日开展床旁活动,以床旁站立为主,待术后第2 d,指导患者开展步行练习,待患者可在病床内扶床行走后,在病区走廊地面贴上胶带,形成一条长度为30 m的跑道,在起始端与末端均贴上醒目标识,并每隔3 min做一标识,可让患者每日根据耐受情况,用最快速度在病房跑道上往返步行6 min,期间患者需要佩戴手腕式建议血氧饱和度检测仪,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测,每日训练1次,可根据患者的训练情况,增加至2次/d。

1.3 观察指标。①统计两组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低氧血症;②了解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包括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根据计数、计量进行划分数据资料,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别采用χ2值检验与t值检验,描述方法为(%)与(±s);数据比较值P<0.05时,提示差异含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肺功能比较。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s)

?

2.2 肺部相关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肺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肺部相关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胃癌患者的首选手术治疗方式,手术作为常见的应激源,会影响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导致患者的术后依从性差,不利于术后呼吸道管理质量,影响术后肺部功能恢复[4]。胃癌患者后,由于自身免疫力与抵抗力降低,会增加呼吸疾病发生风险,手术风险大,手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较高,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手术也会导致患者的肺功能与运动耐量降低,大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5],术后开展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训练,对于患者术后肺部功能恢复,预防肺部相关并发症具有良好作用。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是一组特定的呼吸练习,可有效去除支气管内多余分泌物。训练过程中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呼吸控制,是通过正常潮式呼吸,达到放松目的,避免过度换气,改善呼吸困难症状;第二部分是胸廓扩张运动,放松的同时主动增加肺容量,促进肺部分泌物松动、移动,使塌陷肺组织再次膨胀,使胸廓顺应性提升,使呼吸机肌力与耐力提升[6];第三部分是用力呼气技术,先在低肺容积位进行哈气,使外周分泌物移除,再通过高肺容积位哈气或咳嗽,使分泌物有效清除。训练期间指导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可使患者的呼吸肌放松,减少呼吸困难表现,使肺容积提高[7]。主动呼吸训练技术训练开展后,患者可用很小力气,即可将肺部内多余分泌物清除,避免分泌物长期堆积于肺部,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更好促进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

本组研究结果证实,相比于常规术后护理而言,观察组开展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6 min步行距离明显改善,肺功能水平又优异,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低氧血症、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也大幅降低。结果证实,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训练的良好开展,可使胃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有效改善,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综上所述,胃癌患者术后开展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训练,可有效果改善肺功能,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可有效促进患者早日预后康复。

猜你喜欢

分泌物肺部胃癌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油菜营养生长期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