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村庄环境整治的经验与思考——以天津七里海七村为例
2021-07-26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薛瑛瑛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薛瑛瑛
一、引言
村庄环境整治,是乡村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人居环境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同时,村庄整治工作通过重新高效配置城乡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要素的利用效率,有效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1]。环境急需整治的村庄,通常位于交通较为闭塞的偏远地区,长期以来被视为消极空间,再加之村庄发展较为落后,村民教育程度较低,多年来的垃圾倾倒、杂物堆放、牲畜养殖等行为,导致村庄环境日益恶化,对所在区域大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一定的威胁。
在村庄环境整治方面,国内的学者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涵盖了村庄的整治背景、整治重点、整治机制和整治经验等各方面[2,3]。但在对于特殊区位的农村环境整治规划研究方面还有待完善。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村庄环境整治的方针政策。为响应号召,天津市在2019年印发了关于“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实施方案。在各区重点地区选取村庄作为先期示范村。天津市宁河区选取了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部分村庄作为示范村,拨出专项资金对示范村进行环境整治,对全市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起到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
二、村庄环境整治的挑战
(一)经济发展落后
村庄主要以种植棉花、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东白村、后大安等部分村庄没有发展设施农业园区、畜牧养殖小区等高效农业,个别村庄仍属于全镇的困难村。
(二)村庄风貌单一
由于村庄彼此毗邻,村庄的民风习俗都较为相近,将会导致村庄的风貌特色单一,彼此间的空间形态、建筑形式等方面出现雷同,缺少村庄自身特色,与其他村庄相比缺少竞争力。
(三)坑塘污染严重
由于位于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该地区坑塘众多、水网密布,村内外分散多处大小不一的坑塘和沟渠。由于村民倾倒垃圾等原因,大多数坑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每至夏季,蚊蝇乱飞、恶臭难闻,成为村民避之不及的场所。因此,提出坑塘治理的有效途径,利用坑塘为村民带来收益尤为迫切。
(四)环境不佳
村庄内部普遍缺少整体的绿化景观设计,绿植多为自然树木生长。农房里巷空间是村庄内绿化环境较乱的区域之一。由于缺少统一管理和建设,宅间的空间多被村民用来种植菜园,有部分空间则为荒废状态或为杂物堆砌状态。
三、规划策略
(一)村庄风貌特色挖掘
为了增加聚集影响力,形成特色品牌效应。推出“湿地美七村”的形象品牌。并以村庄现有格局为基础,挖掘不同村庄的内在特色,形成七个鲜明的村庄主题形象。
(二)坑塘空间环境治理
对现状无水、规模较小且与整体水网结构影响不大的坑塘进行回填,回填坑塘需结合周边用地进行整体绿化,并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处理,以降低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对现状有水的大坑塘进行垃圾清理和水体净化处理,整理护坡,满足防汛、安全等要求。坑塘堤岸以生态化形式进行改造,应尽量选取当地价格低廉的碎石砌成堤岸;坑塘内可点缀种植以本土植物为主的荷花、芦苇等。以提升坑塘景观。水旁绿化布置以生态、自由的方式为主,植物品种选取柳树等亲水植物。对坑塘周边,结合场地空间进行公共活动场地、绿化、步道、休闲设施等布置。利用村内外现有沟渠,进行村内水系连通,实现活水贯村,降低后期坑塘维护难度,同时栽植桃花等开花类乔木,形成村内最具特色的乡村景观带和公共活动带。
挖掘坑塘经济,鼓励将本次治理好的坑塘承包给村民个人,坑塘内可养殖鱼苗、虾苗、蟹苗,坑塘的日常维护由村民负责,产生的经济效益,由村民和村集体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成。使用政府专项资金治理的坑塘在村内成为先试先行的示范点,产生的良好效应,可在后期吸引村民和企业主动承包还未治理的坑塘,与村集体签订一定年限的承包合同。从清淤治理到养殖创收均由村民和企业负责,坚持“谁承包、谁收益、谁管理”的原则,从而逐步实现全村坑塘空间治理与村集体、村民创收增益的目的。
(三)公共空间绿化美化
结合村庄规划,每村都根据规模大小以及实际场地情况选取1-3处场所打造成为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此类活动空间宜结合村委会、村庄入口、坑塘、古树等要素进行设计,以成为该村的地标场所,易于形成村庄名片。
应结合有限的里巷空间,打造小巧、精致的宅前景观,对里巷两侧进行绿化、美化,营造小巧、精美的步行环境。对其内部违建、杂物、废弃牲口棚进行空间整理和垃圾清理。结合空间进深尺度,重新规整园地、种植绿化、开辟步行道路,保持村庄内的乡村风貌。园地和花灌木可采用具有乡村特色的石材、砖或木栅栏等材料进行围合、限定。绿化种植,可选择西府海棠、大叶黄杨、紫丁香等灌木和鸢尾等地蔓类植物进行组合设计。同时,结合绿化建设,可局部适当扩大硬质铺装铺设范围,并设置座椅等设施,为邻里交往提供空间场所(图1)。
图1 史家庄里巷空间改造前后对比图
(四)满足村庄特殊需求
当地村民有屋前屋后开辟菜园的习惯,为避免对村民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同时也为保留当地的乡村风貌。规划保留了大多数的田园菜地。可通过木栅栏、砖块等本土材料对菜园进行围合限定,实现田园整齐、美观的效果
在实地走访中,大多数村民提出宅前停车的需求。应根据村庄的现状实际情况,在道路绿化整治过程中,考虑停车需求,规划侧位停车与垂直停车两种形式停车位。统一整治农房与硬化道路之间的空间,调整高差,划定宅前停车空间与人行空间,满足居民停车和人行需求,并保证每户至少拥有一处停车位,停车位铺装采用植草砖或碎石等当地材料,以避免使用裸露土地或过度硬化的水泥浇筑地面。
废弃牲口棚占地面积大、空气污染严重,是环境整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以史家庄为例,对村委会周边的废弃牲口棚进行拆除,规划设计一处小广场及果树园。将果树园优先承包给拥有废弃牲口棚的农户,既消除了村民对于拆除牲口棚的抵触情绪,同时又为村民和村集体增加了经济收入。
部分村庄的道路两侧存在高度差问题,并结合实际高度差,进行阶梯式处理,每阶梯高度可控制在300-400mm。丰富绿化的空间层次与景观层次,并增加休息聊天的空间
(五)先试先行、分步实施
为确保村庄环境的整体提升以及提供近期重点整治抓手。本次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的主要工作由“总体规划引导”和“重点项目治理”两个层面组成。结合本次环境整治资金量、具体实施难易程度,以及村庄目前的现实需求。每村选取几个项目作为先行试点,从需要治理的坑塘、广场、街道、巷道中各选取1-2处作为重点整治项目,为全村坑塘、街道等内容的整治改造提供范例与经验。同时,可以通过对先行实施的重点整治项目进行评估,对出现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改善。
四、结论
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应贴近村庄实际情况,提高规划的指导性和可实施性。自然保护区内的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应在满足自然保护区管控规则的前提下,关注村庄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挑战,在村庄风貌特色挖掘、坑塘环境治理、公共空间绿化美化等方面提出规划策略。同时,提出从“总体规划引导”和“重点项目治理”两个层面入手,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需结合村庄的现实需求及资金情况,每村选取几处场所作为先期重点整治项目进行经验总结。为全村坑塘、街道、广场等场所的整治改造提供范例,进而逐步改善村庄的人居环境,提升村庄的整体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