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无痕,育人无声”的《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1-07-26张英马志国吴孟华曹晖
张英,马志国,吴孟华,曹晖
(暨南大学药学院,暨南大学岭南传统中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岭南资源分中心,广东 广州 510632)
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1-2]。
作为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药用植物学是运用植物学的知识与方法研究药用植物形态特征、显微构造、分类鉴定、生长发育、化学成分形成与变化和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一门学科,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3]。近年来,《药用植物学》教学团队一方面吸收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的经验,将混合式教学法、PBL教学法、翻转课堂和微课等新的模式和方法应用于药用植物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充分挖掘该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教学团队精心设计,在《药用植物学》的全程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从育人角度和学科地位全面体现该课程的价值,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立德与树人相结合,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综合型人才。
1 课程思政元素举例与内涵分析
教学团队以教学大纲为要求,分析归纳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与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点的契合,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与科研创新思维;挖掘学科发展历史中有担当、有作为的典型人与事,激励学生勇担传承创新的社会责任;基于药用植物的本草生命特征传授本草智慧,引导学生感悟人生,涵养心智;针对药用植物与中国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引入历史事件、本领域人物故事、古诗词、民俗、中医药文化,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歇后语等元素,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专业认同感(见表1~3);并结合典型案例的设计和分享,鼓励学生深入讨论,充分表达见解,进而达到高层次认知的学习目标。
表1 《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元素举例-人物故事
2 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意义
2.1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无痕,育人无声
2.1.1 药用植物领域先辈的光辉 数千年来,众多的伟人和先辈在药用植物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学科的启蒙、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坚守专业的感人情怀、不计个人得失的无私品质、大无畏的拼搏精神尤其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
比如我们在表1中所列举的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淡于功名利禄,27 年不改初衷,专心编撰《本草纲目》。为获取第一手的翔实资料,携子带徒开展实地考察,翻山越岭,访医寻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行万里路,听万人言,参考历代医药典籍数百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三易其稿,终于完成这部192万字的巨著,不仅领衔“药学集大成者”,而且对其他相关学科包括天文学、地质学、矿物学、动物学、农学、化学等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4]。李时珍的精神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不畏艰险、坚持不懈、严谨细致、求真务实、勇于实践正是他高尚精神的写照,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他完成了常人所不可能做完的事。他的精神永不过时,在被我们广为赞颂的同时,更激励我们珍惜当下的大好时光,勤于学习、勇于探索。
再如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现代植物园的创始人之一——陈封怀先生难舍故土的情怀也深深感动着我们(见表1)。陈老访学英国,从事分类学研究的同时,还深入学习植物园的科学、艺术、建设与管理,他的严谨、聪颖颇受师友赏识,他却谢绝师友挽留,在炮火连天的抗日期间,毅然学成归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建设庐山森林植物园[5]。继而设计规划杭州植物园,主持建造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领导筹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和华南植物园,除此还为许多植物园付出了精妙的构思和心血,被尊称为“中国植物园之父”。陈老学识渊博,既是著名的植物学家,还擅长书画诗赋,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园林科学知识,正是这样深厚的底蕴,才留给后人一座座情趣丰满、风格各异的植物园。正如陈老在《忆童年》中所记述的“七十年来建园圃,江南江北度生涯。问道故乡何处在?园林无处不为家。”陈老一次次放弃安定的生活环境,一次次义无反顾地接受新的挑战,无怨无悔,鞠躬尽瘁,为祖国的植物园建设奉献毕生精力。其高尚情操,令后人无不为之钦佩和动容。
还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的药用植物学领域的先驱者和伟岸脊梁,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高尚的品格、渊博的学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历史会记住他们,后人不会忘记!
2.1.2 从历史事件思考我们的处境 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生动形象表达了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提醒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回顾历史,正如我们表 2 所列的“伦敦烟雾事件”,其惨痛的影响至今仍令人触目惊心。由于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等工业污染,在1952年12月5日至12月8日的短短4 天时间里,伦敦市民死亡人数超4 000人,惨剧震惊世界[6]。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环境监督治理,是我们每位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作为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新生力量,保护环境,防御污染,更加义不容辞。
表2 《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元素举例-历史事件
2.1.3 药用植物中的诗话故事 药用植物与古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诗词大家常常也是精通医理、熟知中药之人,因此药用植物在古诗词中出现频次之高就不足为奇了。古诗词具有韵律优美、意境高雅、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的特点,广受喜爱和传诵。因此,由古诗词引出药用植物也就再合适不过了(见表3)。如中药乌头,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块根,味辛性热,有毒,袪寒湿、散风、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节痛痉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疼、心腹冷痛、阴疽肿毒等。其毒性是缘于乌头生品含有双酯型生物碱,此成分也常被用于古代宗教中的致幻药[7]。白居易的《禽虫十二章》形象地展现了这样的画面:“豆苗鹿嚼解乌药,艾叶雀衔夺燕巢。鸟兽不曾看本草,谙知药性是谁教。”鹿中乌头之毒箭而知嚼豆苗之叶来解毒,雀知燕子不喜艾叶气味,衔艾叶于燕巢即可令燕避去。虽只两句,画面感十足,既能感受到鹿的睿智,也可体会到雀的心机,而乌头之剧毒(见图1中A、B)、艾叶之芳香均可跃然于纸上、唇边(见图1中C),令人印象深刻。短短数语,各药的性状、毒、效等,鲜活有新意、即刻便可了然于胸。
表3 《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元素举例-诗话植物
再如苏轼的《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读来清新自然,药香中蕴含着浓浓的友情:“炎炎夏季,枕边清凉的风弥足珍贵,却有人放弃这悠闲自适的时光,冒着酷暑来访,于是东坡我亲自煎煮这清心养胃的门冬饮来招待来客”。东坡的好客之道跃然纸上,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又轻松印入学生心扉(见图1中D、E)。
A、B.乌头;C.艾叶;D、E.麦门冬
在教学活动中,正是这些精心设计和遴选的思政元素,把价值引领渗透进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课程教育回归本位[8]。那么古诗词就巧妙地担当起传播的媒介,让学生在韵律优美的诗词陪伴下,得以熏陶和品味,这恰恰是一种容易被学生主动接受的途径,于润物无声中实现知识与价值的统一[9]。
2.2 课程思政的特色与意义 《药用植物学》把课程思政推广和专业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梳理思路,深挖材料,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把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同时,采用形式多样、手段灵活的考核评估机制,全方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宗旨。
2.2.1 本课程引入大量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情怀、爱国家、爱故土的植物学领域前辈的感人故事,古有神农、李时珍,近有胡先骕、屠呦呦,中有钟扬,外有林奈,从他们的亲身经历中,学生们既能感受到先辈们身处磨难而不惧的豪迈,也能学习到他们严谨治学、献身科学的淡泊,由人及己,标杆在前面,自然就能领会自己的路要怎么走得更有深度、更有意义!
2.2.2 与药用植物相关的古诗词不胜枚举,《药用植物学》摒弃了单纯的直入说教式的课堂教学,尝试将药用植物学专业知识与诗歌、谚语等有机融合,是促进本课程思政成效的一个关键点,也是培育学生人文情怀的有效途径之一。从朗朗上口的韵律中,学生们在欣赏诗词之美的同时,也会去寻找和探究诗词中那些活灵活现的植物身影,这些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如何用?如何能用得好?就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两个富有挑战又充满机遇的问题。
2.2.3 课堂中根据课程进度,引入了很多励志的元素,以小故事或名人名言的形式出现,给课堂打气,给学生加油,鼓励大家抓紧时间,不负光阴,迎接属于自己的收获季。当然,教学活动中还适时融入一些感悟生命、思考人生的片段,生活中既有鲜花,也一定少不了绿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指导学生认识到,“不抛弃、不放弃”是对自己生命最直接的告白。
3 关于思政教学的反思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药用植物学》课程团队明确教学目标,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及进度,秉承宁缺毋滥、优中选优的原则,经过设计、实践、再设计、再实践的循序渐进的有效循环,在探究如何遴选思政元素方面做了诸多尝试,积累了大量与本课程相关的思政素材,重点选择可与专业知识无缝衔接的思政元素巧妙融入,拓展了专业知识之外内容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其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专业传授与价值引领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抓好课程教学质量,打造立体化教学模式特色鲜明的药用植物学“金课”,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层面的提升。
4 小结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和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课程团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与科研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勤奋敏学、长于实践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学大纲为本,探究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与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点的契合,无痕融入历史长河中值得铭记的典型人物与事例,解读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引入中医药文化、古诗词、民俗、谚语、歇后语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热爱家国的文化自信,激励学生勇于承担传承创新的社会责任,实现高阶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和高层次认知水平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