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生保障交出新时代新答卷

2021-07-26杨双双

今日中国 2021年7期

文| 本刊记者 杨双双

建党100年以来,如何让老百姓吃得饱饭、看得起病、上得了学、走向富裕是中国民生保障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建党100年以来,如何让老百姓吃得饱饭、看得起病、上得了学、走向富裕是中国民生保障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

端牢饭碗:让老百姓吃饱吃好

每年的六月,正是小麦丰收的季节。在多个小麦主产省份,农民忙着将麦粒收仓,同时新一季的农作物也在紧张播种中。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获丰收的笑容。

中国有句古话:仓廪实,天下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对于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更是如此。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因长期的战争破坏和封建土地制度的桎梏,大多数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为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同时也为了解放生产力,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粮食产量已超过解放前最高水平。

“一定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袁隆平说,三年困难时期,他看到路有饿殍感到十分痛心。1956年,为了响应国家“科学发展规划”,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几年时间,凭借自己摸索的经验,袁隆平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长乐镇灯高山村南充众益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在改良后的果园挑运刚采摘的准备销往市场毛桃

1966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下一张包产合同书,掀起了包产到户的序幕。1983年,全国范围内普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极大解放了生产力。2005年,新中国实施了近50年的农业税条例被依法废止,极大鼓舞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确保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追求的目标与责任。据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国杂交稻研究和应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杂交稻主要在中国,年应用面积约为2.2亿至2.5亿亩。

同袁隆平一样,“时代楷模”赵亚夫数十年如一日,与江苏老区人民保持血肉相连,扎根农村、服务农民。2008年,年近七旬的赵亚夫响应号召,担任江苏对口支援四川绵竹灾区高效农业示范园技术总顾问,帮助灾区发展高效农业。退休后,赵亚夫依然用全部精力带领农民致富,探索出一条科技兴农、以农富农的新型农村小康之路。

“50多年来,江苏丘陵山区的风霜,染白了我的双鬓,但不变的是我为农民服务的心。”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赵亚夫坚定地说,“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我再添一句,就是为农民服务到老。”

在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老人正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学习插花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

分级诊疗:构建覆盖更多人口的医疗保障网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卫生事业落后,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卫生资源稀缺。1950年8月周恩来总理作出指示,“希望在三五年内使每一个县都有医院,每一个区都有卫生所。”到1952年底,全国共建起县级医院和卫生院2123所,病床37467张。一个涵盖全国县、乡、村的医疗卫生网络初步形成,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要加快推进解决医疗资源,特别是医务人员配置不均衡的问题,让更多的全科医生下沉到基层,到乡镇、社区和村卫生室,给百姓们看病,以进一步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筑牢基层医疗网。”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周松勃说。

作为扎根基层33年的乡村医生,周松勃非常关注农村地区群众的就医问题。多年来,他把患者当亲人,让患者少花钱、看好病作为行医准则。对于贫困患者,他向他们舍药,或是降低药价,方圆数十里的患者都愿到他这儿看病。

“老村医去世后,我就回来了,现在对这个地方有感情了。”在宜昌市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卫生室,望开奇告诉记者,他大学毕业后先在大城市打工,2010年才回到许家冲村当村医。他说,“现在家乡发展越来越好,不打算再出去了。”如今,越来越多跟他一样的医学毕业生选择回乡,支援家乡建设。

2021年5月17日下午,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厅熙熙攘攘,前来问诊的附近居民三言两语地聊着家常,医护人员耐心地询问病人的症状,并给出治疗方案。

“我有慢性高血压,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熬药、吃药,现在血压稳定了。”韦培是重庆市上清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居民。她说,“这里的医生很细心,药也不贵。”其家庭医生吕俊表示,“我们建了微信群,所有签约居民可以随时在里面提问,团队里的家庭医生会及时解答。”

该中心主任钟宇介绍,中心为重庆市全科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强化“全科+专科+专病”的联动,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服务,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服务格局。目前,重庆市渝中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站17个,机构标准化率100%,渝中区居民群众步行10分钟内就可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在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学员们正在操作机器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是中国分级诊疗制度下的重要一环,为中国医疗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模式创新。上海市是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医生制度改革的地区,通过“5+3+1”完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1+1+1”签约服务做实家庭医生制度,同时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分级诊疗制度不断推进。2015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各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出意见。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要求,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到2020年,分级诊疗模式逐渐形成,基本建立“促进病人有序就医,加快形成‘大医院舍得放、基层接得住、患者愿意去基层’的格局”。

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4亿人口约80%不识字,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全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生只有11.7万人。2001年,中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实现。现在,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即将跨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我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大学四年,基本上每年暑假都有机会评上您设立的‘英子姐姐’助学基金的优秀学生。”写这封信的是“方佳豪”,而收信人是“戴爷爷”,是江苏常州的一名退休老人,为他们牵线搭桥的,是“英子姐姐”刘发英。

刘发英是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花坪小学副校长,从2005年开始通过网络联系爱心人士帮助山区贫困学生。截至2021年4月底,她在2000多名国内外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募集了2472万元人民币助学款,帮助3696名贫困学子圆了求学梦,长阳县贫困生教育资助率达到100%。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扶贫既是富口袋,也要富脑袋。2021年6月29日,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给“校长妈妈”张桂梅颁发“七一勋章”,表彰她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的伟大事迹。

“以前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用华为的最新设备和系统学习5G技术。”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的大一学生陈龙激动地说。与华为合作办学,是重庆市永川区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培养新技术人才的应时之举。

“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永川的靓丽名片,这里具有良好的办学优势和产业基础。”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理事长、华为(永川)联合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程前说。目前,永川有本科、高职、中职等17所大中专院校,33个大类299个专业,9000余名高素质教师,14.4万名在校学生,年均培育对接产业发展、契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4万余名。

中共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走上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拥有1.13万所职业院校,3088万名在校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可堪大任的杰出英才。”清华校长邱勇在清华2021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致辞。这一天,清华800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离开校园,投身伟大事业。

“作为社会进步的见证者、记录者和推动者的传媒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时期,肩负着比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的责任。”2021年6月26日,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寄语4502名毕业生,“要时刻牢记传媒人的使命,把光明送给他人,把理想带给社会。”

1999年以来,国家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开启了中国高校大发展的新阶段。2000年高校继续扩招,并向西部地区倾斜。2017年,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即“双一流”建设高校,以打造世界顶尖学科为切入点,推进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推动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彻底改变了教育底子薄、整体落后的状况,建立了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中国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走向富裕: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群众

“路通了,农产品终于能运出去卖了!”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一条通村公路让村民们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曙光。

“通自来水了!”在湖北宜昌五峰大山深处枫香坪村,家家户户告别“饮水难”,喝上自来水。胡庆东家不仅安装了淋浴、抽水马桶,两口子还养了200头猪,收入比以前更多了。

“随着港珠澳大桥、高铁香港段相继通车,我们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和冷链运输配送到大湾区的每一个区域。”在广东省佛山三水区大岗村,村委会将村民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开发,落实了村企共建、万企帮万村工作,农产品运输到全国各地。

2020年11月23日下午,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布贵州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这也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减贫扶贫,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扶贫开发道路。中共十八大召开后,党中央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明确了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一路走来,千辛万苦。习近平说,“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根据国家农村贫困监测调查,2020年国家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8元,中共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11.6%,高于全国农村居民2.3个百分点;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