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检测中样品管理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2021-07-25江辉贺心然

环境与发展 2021年1期
关键词:环境检测风险识别样品

江辉 贺心然

摘要:随着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 17025:2017)的改版,新增加了应对风险和机遇措施的内容,风险意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评审组,对环境检测机构,进行资质认定(CMA)、实验室认可(CNAS)的现场评审过程中,大都会出现对样品管理的风险识别不完善的不符合项。本文主要从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来识别样品管理存在的风险及控制措施,规范实验室的样品管理,提高环境检测机构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环境检测;样品;风险识别;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1)01-0147-04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1.01.024

Risk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sample management in environmental testing

Jiang Hui1,He Xinran2

(1.Zhongjian Huatongwei International Inspection (Suzhou) Co., LTD,Suzhou Jiangsu 215000,China;

2.Lianyunga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evision of CNAS-CL01 Accreditation Criteria for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 (ISO/IEC 17025:2017), the content of measures to deal with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has been added, and risk awareness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market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rganizes a review group to conduct on-site evaluation of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CMA) and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CNAS) for socialized environmental testing institutions. In the process, non-conformance terms appear, and the risk identification of sample management is not perfect. This paper mainly identifies the risk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sample management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esting, standardizes the sample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and improves the service level of socialized environmental testing institutions.

Key words:Environmental testing; Samples; Risk identification; Control measures

前言

樣品管理是实验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具有真实性、代表性的样品为准确的检测结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环境检测样品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存期短、运输困难、容易产生交叉污染等特点。出现在样品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点多,概率大。目前来看对于大多数的实验室来说,在样品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对风险识别及控制措施这项工作,把重心放在检测工作上。随着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 17025:2017)标准的变更,“基于风险的思维”成为新版标准核心概念[1]。为实验室在样品管理过程中有效的风险识别提供了依据。

1    样品管理的风险识别方法

通过对实验室样品管理过程中的质量风险源全面识别,运用有效的评估方法与程序,评价其程度,确定风险等级,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控制和减小潜在的质量风险。在识别风险前,制定风险发生概率的评估方法,见表1。实验室按照表1,对样品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按照类别评估。对各质量风险点在各危害因素没有消除的前提下,评估其危害后果发生的可能性,用“罕见”“较少”“可能”“很可能的”“几乎确定”等文字进行定性分析,确定L值。根据表1的内容,有效的对样品管理过程中识别风险,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奠定基础。

2    样品检测前风险的存在来源

样品检测前的风险来源主要包括:合同评审、检测方案的编制、采样、委托、样品运输、样品入库、样品保存、样品领用七个方面。

在特定环境下的合同评审过程中,发生客户委托的样品,所用的检测方法,不在机构持有能力范围内的概率为10%~30%,判定风险等级为二级。

在编制检测方案及采集样品的过程中,发生风险的概率为30%~70%。例如,技术人员编制的检测方案信息不完整,检测指标不明确,缺少安全措施及应急情况的描述。还有一些检测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不够高,在取样、采集方面缺乏完善的技术水平,影响了最终的质量[2],判定风险等级为三级。

在客户送样委托的过程中,发生检测样品信息与委托单不符[3]的概率为10%~30%,判定风险等级为二级。

在样品运输、入库、保存、交接过程中,发生风险的概率为30%~70%。例如:在样品运输过程中,样品会损坏、沾污、丢失。从而影响检测数据的代表性、有效性、准确性。样品入库时样品室的环境条件达不到要求,无法分类存放,样品本身缺少唯一性标识,交接过程中没有记录,得不到溯源,判定风险等级为三级。

3    样品检测中风险存在的来源

样品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有方法的选择、样品的处理、样品的流转、样品的分析四个方面。

实验室在对待测样品的检测方法选择时,会发生检测方法选择错误的概率为10%~30%。

在样品流转过程中,会发生样品管理员等相关岗位人员交接不清晰,没有及时记录而导致样品丢失、混淆的概率为30%~70%,判定风险等级为三级。

在样品前处理及分析过程中发生的风险概率为70%~90%。在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中,存在人员的错误操作、取样量的不准确、盛样器皿不干净、未考虑样品基体本身带来的干扰等问题。同时,在样品的分析过程中,缺少有效的质控措施、没有及时处理异常样品、未发现仪器设备的异常情况等,都会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带来风险,判定风险等级为四级。

4    样品检测后风险存在的来源

检测后样品的风险存在于样品的保存和处理、剩余样品的处置两个方面。检测后,在部分情况下会发生样品没有按照要求储存,存在储存条件不满足样品保存的概率为30%~70%。检测剩余的样品,部分情况下会发生没有按照程序要求返还、处置和销毁,处于失控状态的概率为30%~70%,判定风险等级为三级。

5    应对检测前样品存在风险的措施

应在合同评审过程中加强对检测人员、业务人员的培训,落实好合同评审工作中规定的所有内容,完善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

通过增加内部、外部培训频次,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团队,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等措施。以此来降低编制检测方案的及采集样品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内部培训重点是指环境检验机构自己进行的各种培训活动,是最为普遍的培训方式,实施起来非常灵活,可以根据机构内部的具体状况来灵活进行[4];外部培训,主要是组织开展教育课程,安排专家为员工传授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操作方法[5]。同时,应在实验室内部建立完善的考核措施,对方案编写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审核人员要严格把关检测方案的编制。

在采样过程中,应加强对采样人员的培训,编制详细的关于天气对采样影响的应急预案,完善各类样品采集的作业指导书,样品统一由经授权的样品管理员负责存放。

对客户送来的样品和委托单认真填写检查,双方确认后,由样品管理员拍照入库,填写相关记录,方便溯源。以此来降低委托过程中带来的风险。

实验室需编制样品运输中涉及到安全管理的作业指导书,制订详细的应急预案,提出应急措施。以此来降低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风险的概率。

加强对样品管理员的培训、考核。将收到的样品信息核对完整,粘贴唯一性标识后拍照存档,以便溯源。以此来降低样品在入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概率。

实验室需建立科学的样品类别区。经样品管理员根据样品的属性、类别、用途、数量、形态将样品分类存放,做好样品管理入库记录、出库记录、领用记录。 以此来降低样品保存过程中发生的风险。

6    应对检测中样品存在风险的措施

应加大检测人员培训力度,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仔细梳理机构所持有的检测项目和检测能力,公布有效的能力表;及时完成标准查新工作,保證所使用的标准现行有效。

在实验开始前,检测员通过观察样品的状态来预估实验结果是否存在基体干扰。如果干扰过大,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干扰;如果干扰过小,需要预估干扰的比例。通过实验前的结果预估情况,来选择最佳的质量控制的措施。如:加标回收、平行样、空白实验等,以此来降低样品自身基体所带来的干扰。

在样品的流转过程中,应编制详细的实验室器皿清洗作业指导书,清洗好的器皿按照要求存放,以免产生交叉污染;建立有效的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严格执行其中规定的质量控制内容;对异常样品的处理、仪器设备发生异常等情况纳入实验室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考核中。

7    应对检测后样品存在风险的措施

完善样品管理程序,增加检测后样品的处置内容。在样品的保存和处理上,完善样品管理工作,按照样品管理程序的要求,处理检测后的剩余样品,严格记录,方便溯源。按照有关的技术要求,分类处理,有毒有害的水质样品应与实验室废液一起送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排放。固体样品(如固废、土壤、底泥、细菌培养基等)应集中送有资质的固废处置部门进行处理[6] 。

8    结语

通过利用表1全方位地对环境检测样品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提出应对风险的措施。为规范实验室的风险管理工作,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鲁盛静,梁威,贾梦鑫,黄小亚. 浅谈环境检测实验室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A]. 《环境工程》编委会、工业建筑杂志社有限公司,《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

[2]李美荣.环境检测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农业与技术,2020,40(09): 98-99.

[3]周秀红,金波. 浅谈检验检测机构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J]. 宁夏农林科技,2018,59(01):64-65.

[4]林法志. 检验检测机构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探讨[J]. 环境与发展,2020,32(08):227+229.

[5]刘景帅. 生态环境风险识别与环境风险管理[J]. 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2):120-121.

[6]蒋清华. 环境监测样品管理浅析[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02):117-118.

收稿日期:2020-10-21

作者简介:江辉(1991-),河北承德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检测及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环境检测风险识别样品
完善样品管理制度确保农产品抽检结果的准确性
地质测试实验室样品管理方案研究
实验室样品管理
质检机构样品管理的重要性
浅谈强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QA在药厂环境检测方面应知应会①
室内环境检测的常见问题分析和防治措施研究
基于STC89C51单片机的智能窗户启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