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用类文本阅读技巧之新闻

2021-07-25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1年14期
关键词:文本孩子

解题技巧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

一、新闻的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上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两种。其中多行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2)导语:指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导语常以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3)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一般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或者按事物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4)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以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以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等等。

二、新闻类文本的解读方法

新闻属于记叙文的范畴,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可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全套照搬。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阅读时可采用以下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按这六个步骤展开,一般就能全面把握一篇新闻。下面,对这种阅读方法作具体介绍: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新闻类型”,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

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本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即根据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以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有顺叙,有倒叙,中间或许还有插叙、补叙等。

第五步“挖中心主旨”,即明确文本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六步“析表现手法”,指的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文本,一般可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对比、抑扬、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炼词句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几个角度考虑。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场上的阅读时间有限,因此宜结合新闻对象,抓住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某一点来分析、探究。

模拟演练

一个未婚女人和她的六个儿女

1976年5月19日,在牡丹江市丝绸厂工作的唐兵下班途中,突然被一辆疾驰的货车撞飞……孱弱的生命,在死神面前久久地徘徊……尽管逃离了死神的魔爪,她却要面对这样的惨状——右脑凹了一大半,整个右臂活动很吃力,左手有两根手指骨折;同时,她還丧失了做母亲的权利。

不久,唐兵的父亲因病撒手人寰。父亲的离去、身体的残疾,让她一度开始迷茫和绝望。然而突然有一天,一则新闻报道让20岁的她重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报道说,有一位古稀老人一连收养了几个孤儿,并供他们考上了大学……

1983年6月15日,唐兵邂逅了生命里第一个可爱的“小天使”。县医院有一个遭遗弃的女婴刚刚出生两天,面色发紫,啼哭不止……目睹此状,唐兵的心碎了……她给这个婴儿取名唐孟兵。

一个残疾的母亲,一个可怜的弃婴,艰辛的生活由此拉开序幕。

1985年冬,唐兵在牡丹江市妇产医院门前,捡回了第二个女弃婴,取名唐孟欣;

1987年夏,一对只有6个月大、父母双亡的孪生姐弟被人送进了唐兵的家,取名唐孟博、唐孟伟;

1996年6月,这个5口之家又接纳了一个已经6岁的流浪男孩儿,取名唐孟辉;

2000年8月,唐兵收养了最后一名由一个朋友从广西带回来的孤儿,这名13岁的小女孩在唐兵家有了新的名字——唐云天。

尽管来自五湖四海,尽管血管里流淌着不一样的血,可同样凄惨的身世、同样辛酸的泪水,让6个“苦瓜”一样的孤儿走到了一起,他们紧紧地偎依在妈妈唐兵这根柔韧坚挺的青藤上……

从1990年开始,唐兵的单位效益一直不好,常常发不出工资。为了贴补家用,唐兵忍痛把母亲留下的那处房产变卖了。而这笔钱花光之后,唐兵和孩子们只好过起了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生活——在孩子们的记忆中,搬家成了家常便饭,“最多一个礼拜搬8次!”

1998年,唐兵正式下岗。此时的唐兵不得不靠收废品、捡破烂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里,除了唐兵外,没人敢奢望孩子们会有个好的学习成绩。

唐兵说,最让她遗憾的是大儿子唐孟伟。2002年中考的前一夜,下了整整一夜的大雨,小屋里一片汪洋……第二天一早,孟伟发起了高烧,晕沉沉的他走进了考场,在答最后一道题时,竟因体力不支,晕了过去……成绩发布后,他仅以1分之差,没能考上牡丹江市的重点中学——第一中学。而在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中,他的成绩都是全校第一名!

2001年,当小云天站在牡丹江市春节晚会的演出现场,吹奏一首韵味绵长的萨克斯曲《回家》时,夺眶而出的泪水伴着绕梁的余音,泉水般缓缓流淌……在场的听众被优美的旋律深深地打动了。“我要把这支曲子,送给我深爱的妈妈。”谢幕时,小云天说这句话时,突然哽咽了……

让唐兵感到骄傲的还有大女儿唐孟兵。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刻苦求学的艰辛,她不愿多提,可厚厚的日记中却记录着那段终身难忘的岁月——

“夏日的傍晚,家里没有电,妈妈就把我们领到路灯下做作业。昏黄的路灯,发出惨淡的光,我们坐在板砖上一字排开,专注地学习功课;而妈妈则用扇子在我们身边,不停地驱赶蚊虫,不时为我们擦拭汗水……”孟兵说,只有“学习成绩优秀”才是回报给母亲最好的礼物。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何况6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住房和吃饭,成了压在唐兵心头的两座大山。

“不能再苦孩子们了!”酸楚日子里的一幕幕,让唐兵彻夜难眠。泪水中,一个心碎的决定产生了——2002年12月的一天晚上,唐兵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饭。当几个年纪小一点儿的孩子狼吞虎咽地品尝着难得的美味时,孟兵和几个稍大些的孩子注意到了母亲异样的表情——她不停地给孩子们夹菜,自己却一口不吃,眼里更有晶莹的泪珠在閃动。果然,晚饭后,母亲突然叫住了所有的孩子,从怀里掏出一本带着体温的小本子。“这是你们的身世,我全都记在上面了。孟兵、孟欣、孟辉,你们是被父母遗弃的,他们一定是迫不得已,你们不要嫉恨他们;孟博、孟伟的父母是矿工,在一次事故中双双罹难;云天的父母都是导游,一次工作中遭遇劫匪,由于拼死反抗,双双惨遭毒手……”

此时此刻,孩子们早已泣不成声。“你们都是苦命的孩子,这么多年跟着我又吃尽了苦头,妈妈真的对不起你们。孟博、孟辉,你们还小,不能再受这份苦……”唐兵的下半句话还没说出口,6个孩子一下子扑到了唐兵的怀里——

“妈,别让弟弟们走。我们会手挽手出去打工,再回来读书!”大女儿的话,像针一样扎在唐兵的心上。“妈,是不是我们不听话了,你打我们啊,千万别让我们走,别让我们离开你,离开家!”抱着唐兵的腿,孟博和孟辉哭得像个泪人。“去福利院,你们就不用再挨冻、挨饿了!”唐兵忍住泪水这样劝慰着。“我们哪也不去,愿意和你住水泥管子,愿意和你一起吃苦……”说完,两个孩子哭着跑了出去……

一次不成功的“谈判”过后,唐兵明白,孩子们离不开自己,自己更离不开孩子们。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他们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四处打工,帮妈妈减轻生活负担。

就在一家人为生计而疲于奔波时,当地政府也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关爱——

大庆派出所每逢年节,会送来大量的食品、衣物;平时,还派民警孙波专门定期走访、探望。6个孩子就读的学校,最大限度地减免了他们的学费;当地街道办事处还补贴了一部分租金,让一家人有了安居之所。在得知一家人的生活境况后,房主也主动减免了大部分租金。

(有删改)

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A.把本文的主角塑造成残疾且下岗的单身女性,确实具有很强的煽情效果。

B.唐兵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把六个不幸的孩子抚养成人,表现出博大的母爱胸怀和坚韧的毅力。

C.唐兵中途想把其中几个较小的孩子送到福利院,也说明了她在重压下的犹豫,然而,这种“犹豫”还是为孩子的前途和幸福着想,并无放弃之意。

D.本文交代了唐兵的种种困境,从而突出地表现了她的爱心和性格,使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E.唐兵之所以对这些不幸的孩子关爱备至,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她自己也遭遇了生活中很大的不幸。

2.简析本文标题的表达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的感人要素有哪几个?请分条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这篇文章主题的丰富性表现在哪里?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2)你觉得此类文章在选材和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文本孩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