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之科普文章

2021-07-25凌霄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社会性科幻原文

凌霄

解题技巧

科普文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频频出现在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中。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寓严密的科学性、生动的文艺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就其内容看,一般是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对新兴学科的介绍,对某种规律的阐述,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说明,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的特征和性质。就其写作看,主要是运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结构,以或形象生动、或通俗易懂、或亦庄亦谐的语言来展示科普知识。

一、务必读懂文章

阅读科普文章,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层面的目标和要求:一是科学与人文的层面,也可以说是科学的人文性,从科学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体会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另一个是知识和能力的层面,要根据科学小品这一体裁的特点,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有用信息,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概括出一篇科普文章的中心意思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科普文的语言特点,分析科普文的体裁特征等。

具体则需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理清如下要点:

1.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

2.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

3.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二、科学答题

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的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如果题干中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的说明”“不能表明‘××××××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中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是最简单的题目,需要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是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4.勾画找到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

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

(1)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

(2)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

(3)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

(4)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

(5)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如表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等的词语。

6.识记错误选项的错误类型。

(1)答非所问。

(2)张冠李戴,将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

(3)无中生有(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

(4)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

(5)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6)混淆时态(时空穿越或将然变已然),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

(7)或然变必然,可能发生说成必定发生。

(8)因果错乱,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果关系。

(9)混淆是非(否定不当),故意将原文信息反说,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

(10)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代词的指代表述错误。

模拟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已成為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最钟爱的主题,以至于它占据了我们关于未来的主要想象空间。不幸的是,这些作品所描述的人工智能窄化了我们对于未来生命和生活形式的想象,似乎人类未来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与机器人斗争。同时,过去一百年充斥在科幻文化中的拟人化手法也把人工智能窄化了。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典型形式和一个发展方向,而人工智能对我们的意义不只是它可以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理解人的语言、思维和智能本身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科幻文化对人工智能的窄化还在于:好莱坞电影中总是将机器人和人的根本差别归于感情或者说是“爱”。其实人的社会性存在是人工智能尤其是人工生命研究领域最大的难题。人工智能必须建立一个可预测的世界模型以及反应、修正机制,这都是建立在一个理性个体的假设之上。问题在于,世界上不止有一个个体,还有无数他者,如何以算法应对无数社会性个体之间复杂的、充满非理性和偶然性的相互作用?这才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难点所在。心灵没有方程式,社会性的心灵更加无法用算法解决,这或许正是艺术的机会。

然而,人的社会性在今天这个网络社会受到了新的挑战。近20年来,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技术在明显加速,我们能够感觉到各种技术对生活的“重置”。技术的发展在引诱着也在强迫着我们跟随,不断跟它一起更新换代——引诱是因为花样翻新、追求时尚,而强迫是因为整个服务系统在更新,我们只能跟着更新,否则等待你的是脱离网络、去社会化。这种加速度,这种迅即的自动化、现成性,取消了我们自主的学习与生产。那么,我们是不是还能保持艺术创造的欲望?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最切近的应用场景中,淘宝、京东设置了众多的“推荐”和“方便”,这些“方便”不但是引导消费的诱饵,更是对我们自身的诱导和窄化。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合作中,我们的偏好被强化。据说阿里巴巴对每一个淘宝用户的定义,可以拓展到几千个标签。这意味着,它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欲望、需求、目的、冲动。然而,这只是你的数码存在,这不过是由概率算法导出的一种“显示性偏好”。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人群做了无穷细分,但同时人文学者们又总是在抱怨技术把人同质化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能否弄清楚,新科技究竟是把社会变丰富了还是变单一了?我个人这些年的感觉是,在表征意义上人的确变得更加多元、丰富,但是在深层意义上,人的社会性以及社会能力却被极大地削弱了。

人们思考问题时,如果缺乏辩证思维,会偏向一极而无暇顾及另一极。面对技术把人同质化的趋势,如何找到反向的动力并将之作为“辩证的另一极”?这是未来艺术的根本任务。

(摘编自《当科幻窄化了人工智能,艺术的新命题出现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到科幻文化的影响,一些人容易将人与机器人的斗争当作人类未来活动的主要内容。

B.人工智能技术当下的难点所在,是建立一个可预测的世界模型以及反应、修正机制。

C.各种技术正在“重置”我们的生活,技术的发展在引诱也在逼迫着我们紧随其后。

D.概率算法导出的“显示性偏好”往往是被强化的偏好,与人的真实需求未必一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科幻文化对人工智能的窄化的问题,为进一步论证奠定基础。

B.文章通过讨论人的社会性在网络社会所受到的新挑战,将论证推向了深入。

C.文章运用例证法,以淘宝、京东为例指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在对人群做出无穷细分。

D.就新科技对社会的影响问题,文章从表征意义和深层意义两个维度表明了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能够应对无数社会性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解决社会性的心灵所产生的问题。

B.艺术可以表现未来,科幻文化可以展现人们对未来科技、生命和生活形式的想象。

C.艺术创造的欲望产生于对迅即的自动化、现成性保持警惕,追求自主的学习与生产。

D.艺术的根本任务是在技术之外找到反向的动力,并能够把它作为“辩证的另一极”。

猜你喜欢

社会性科幻原文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Burst Your Bubble
社会性死亡
the Walking Dead
未来科幻城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