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秘前场杞家村

2021-07-25超玉李

荷城文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稗子张氏水塘

超玉李

杞家村是彝族村,位于姚安县东部,距县城 30 多公里,属前场镇稗子田村委会管辖。杞家村分为三个村民小组,沿石者河南北两岸而居。石者河南岸,东面是一组嘎勒簸村, 西面是二组波库度村,两村南倚高峰山,位于罗马 ( 罗家村至马鹿塘 ) 公路旁。石者河北岸是三组,东面是他列簸村,西面是老倪卡簸村,中间隔着大石头箐,两村北靠豹顶山, 位于前适 ( 前场镇至适中乡 ) 公路下方。

嘎勒簸是彝语,意思是悬崖上的村庄, 有十四户人家,十一户是杞姓,三户为周姓。据昆明铁路局退休职工杞忠才回忆,他们小的时候,即一九五几年的时候,嘎勒簸村山清水秀,周围全部被树林包围,全是楸木树、婆树、夜蒿树,看不见对面的村庄,对面的村庄也看不过来。对面村子的人路过,如果是外地人,根本不知道这里还有个村子,因为看到的全部是树木,看不见树木下的村庄。他们小的时候,几百米高的小悬崖上,开阔地小凹子处,周自荣家房子边上,有棵桃子树处,一个叫阿依度的地方,还出盐水。当然,现在已经不出盐水,但水,依旧汩汩流出, 只是小了点, 只有筷头大的两三个口。杞家村过去水源丰富,除了村中有水外,还从背后的乌密兹波 ( 彝语山名,高峰山中的一座 ),一个叫小水井的地方,清澈地一路往下

流,经过自咪鲊 ( 彝语地名,意思是那个箐是我们家的地 ),一路往下流,直到流入村东面,一个叫依度鲊的山箐,汇入石者河。小水井至上世纪九十年代还出水,我们小的时候还去那里放牛羊,煮饭吃,只是水量没有过去的大。据老人说是多批苴大箐出水口更矮, 那边的水口越流越大后, 这边就小了。现在就更小, 雨季还有水流, 冬春就断流。如果牧羊人、放牛人需要在冬春季人畜饮水, 需要掘开小水井,围成一个小水塘,把一滴一滴的水,聚拢后,方可饮水。

嘎勒簸村周姓的来历已不可考,但杞姓, 依然记忆清晰。据祖上老人讲和杞家老祖先杞氏张母墓碑刻,杞氏自清朝中后期,迁自定远县巴图鲁,定远县为今牟定县。至于巴图鲁,一个可能是今天的牟定县凤屯乡把堵路或把嘟噜村(彝语),也可能是清朝彝族英雄杞彩顺大都督,彝家兵马大元帅府左都督、哀牢义军栋梁、中兴名将杞绍兴、都督府副将军杞彩云的后裔,或者是跟其一支,其家族成员之一。巴图鲁在满语中是英雄之意, 清朝时由满族统治,把图鲁也可能是彝语地名,即把都鲁,巴嘟噜、巴堵路。巴图鲁, 源自蒙古语 "Baturu( 英雄 )" 一词,清朝时作为战功卓著的勇士封号。根据杞母张氏碑文刻“启祖原系定远把图鲁人氏,因启祖能识

蜂音,故名壮蜂”一句,再据四世祖杞天顺墓碑刻“天顺君暨德配罗氏之也,祖籍原系把都鲁人氏”一句。两处墓碑两处均提到把图鲁和把都鲁, 音相近, 只是字不同而已, 其实很容易理解,这两个音相近的词,说的就是同一个地名,或同一个英雄,即彝族的巴图鲁,彝族的大英雄。

杞母张氏碑文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杞家村人全族同立于杞家大坟山,其碑文由清代秀才、姚州儒学文生七旬如星金灿老人所撰。根据撰写者年龄七十岁推断,此人应该很了解杞家祖上来历,或是听了杞家人的一些讲述。此墓为假坟,是后人为纪念始祖张母而修的。真正的张母死于阿皮西度(阿皮西度,位于豹顶山,属稗子田地盘,稗子田北去六七里,石堆窝以东数里,菖蒲塘以西数里),死后便埋于此,土坟,具体位置,据很多老人回忆,他们小的时候,去阿皮西度割荞,找蜂子时,还有一个土包包。据杞家祖上代代相传,笔者亲自听杞氏后裔杞国清、杞忠寿、杞忠才、杞忠兰、杞云祥等讲,稗子田杞家祖张母生前带着两个儿子逃难至此, 便隐居于此,在阿皮西度打(盖)土掌房而居,开荒种荞,打猎为生。母子三人躲于阿皮西度时,女的三十来岁的样子,两个儿子约十来岁。据杞家长老说,是为躲避灾祸而逃亡来的,由于摸黑左(彝语地名,包括阿皮西度、丫背窝箕、科西密的广大山林)不适宜人居住,野兽较多,约几十年后,躲了一两代人后,杞氏后人从阿皮西度搬迁至嘎嘞簸村。相传从荣、从德、从富,此三兄弟中一人埋于木薯依克堵后山,一人埋于女慈么,一人埋于嘎嘞簸杞家大坟山。

阿皮西度为彝语,阿皮,即阿皮玛,即老妈妈、老奶奶、老太婆之意。西度,死的意思。阿皮西度翻译过来就是老妈妈死的地

方或老奶奶居住的山箐(即杞家始祖张夫人死的地方),此地名沿用至今,其山名跟杞氏张母有关,有纪念之意。

根据碑文“故合族建立张氏老太婆之碑”和碑末“全族同立”两处,再据“盖闻人有祖,木有本,水有源也,不昧根本”等句,再结合杞家祖上相传,可证明杞母张氏其坟为假坟,即只有碑文,坟内没有埋葬张夫人。据其墓碑所刻,稀寿,即古稀之年, 71 岁至 80 岁,即杞家始祖张老夫人生前活了七十多岁。

据清代嘎嘞簸村一世祖杞母张氏墓碑所刻:“税契立户,乐其山清水秀、柴右,水便 野,蔬騰于珍馐”一句,我想再次深入探讨, “税契立户”,笔者不明白是杞家祖上跟别人租田立契约,还是别人跟杞家租田立契约, 还是从阿皮西度搬迁至嘎嘞簸村后,跟当地人租田种地。“山清水秀、柴右,水便野,蔬腾于珍馐”,说明杞家村在清代时风景优美,树木丛生,美食很多,山茅野菜遍地,尤其是右山居多, 依度鲊大箐到处流水, 有泉, 水源充足。而时至今日,杞家除大坟山还树木葱茏、古木林立外,箐中树木明显减少, 已为山地,除雨季外水源绝迹。当然,除了张母碑文外,杞氏还有很多碑文均刻嘎嘞簸村风景优美、山清水秀等字样,如四世祖杞天顺碑刻“自祖人由至,改移稗子田,乐其山清水秀”。据很多老人讲,杞氏祖传祖屋, 古朴老式,后墙顺山挖下,后墙即后山,前门为四合院,高大威武,防贼防盗,防猛兽。

杞家人大部分认为他们是彝族英雄杞彩顺、杞彩云的后裔,至少和他们是一个家族或是他们家族的一个分支。这个秘密只有杞母张氏知道,但张氏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 为了逃命、活命,躲过清政府的追杀,连他儿子都没告诉,后人只能零星地从巴图鲁这

三个字,以及很多诡异的事件中去推断。笔者对杞氏家族的来历也是最感兴趣的,也认为稗子田阿皮西度深山老林突然冒出这么母子三人,在这里隐姓埋名,采食野果、野菜、野生蜂蜜和狩猎为生,也认为是逃难而来, 也认为是受杞氏家族的影响和拖累才逃难至此,而且时间高度吻合,请听我细细道来吧。

清咸丰三年秋,即公元 1853 年,官府诬陷大清良民杞彩顺“聚众谋反”,将他逮捕,在押往镇南州城途中,被一群彝汉贫苦农民从官差手中营救。官逼民反,他和弟弟杞彩云率众揭竿而起,聚义抗官,支持回民起义,一场浩浩荡荡的彝族大起义、反清斗争便拉开了序幕。1856 年,与李文学、李学东、王泰阶、杞绍兴在天生堂建立“彝家兵马大元帅府”,与大理杜文秀遥相呼应,有力地支持了太平天国运动。由于杞彩顺骁勇善战、机敏果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被封为“南都督”,在阿雄镇守哀牢山南部,被当时的黎民百姓称为“铁弹王倮倮”。杞彩顺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于 1859 年在大帽山战斗

中中弹阵亡,年仅 25 岁,可谓英年早逝。最后,起义军被清军打败。杞彩顺、杞彩云、的子孙及家族只好四出逃散,为躲避官府追杀,后来有改“起”姓的后世子孙,还有人说“起”字是“彝族杞家站起来”的意思。

嘎嘞簸杞家人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是南都督杞彩顺后裔,因为张母年龄与生于 1831 年的杞彩顺高度相似。也有人认为自己是巍山耳继苴村杞绍兴的后人,因为杞绍兴阵亡于1872 年,阵亡时年龄在六七十岁的样子,与杞母张氏活了七十多岁,出生时间也大致吻合,另外,杞绍兴曾任猫街都督、左都督, 辖普鲁木支(彝语,即今元谋)、木支(彝语,即今牟定)。猫街在今牟定县猫街乡,牟定与姚安山水相连,离前场镇稗子田不远,

东去五六十里便到。

从 1859 年或 1872 年至今(2020 年),约一百五六十年。而稗子田杞家自祖宗搬迁至此约八九代,平均年龄以 60 岁算,每代以 20岁为间隔,那么时间已经高度吻合,况古代十六七岁就娶妻生子,要阐明一点的是,稗子田杞家始祖搬迁来时还很年轻,笔者推断为二十至四十岁之间,故时间更加高度吻合。根据张老夫人碑文、杞天顺碑文和杞兆

元碑文立碑时间和碑文刊刻内容,以及生于民国年间的国字派出生年份推测,国字派, 大约生于民国十九年至二十九年之间,上下相差可能十岁左右,如,杞国清,生于 1934

年,杞柱兰(国字派),生于 1937 年。玉字派(杞玉洪、玉旺、玉和、玉泰、玉春、玉堂、玉福、玉魁、玉宝)大约生于大清 1907 年左右十年。按古人二十岁左右娶妻生子, 每代按二十岁推算,文字派(杞文富、文龙、文聪、文华、文玉、文凤、文亮、文盛)大约生于大清 1887 年左右十年。天字派(杞天明、杞天贵、杞天有、杞天才、杞天李)大約生于大清 1867 年左右十年。兆字派(杞兆

成、兆四九、兆元、兆富)应生于 1847 年左右十年。从字派(杞从德、从荣、从富)约生于 1827 年。杞母张老夫人应生于 1807 年左右。以上只是作者个人根据墓碑立碑时间等推断,实际年龄可能会有二三十年的出入, 况古代十五六岁便娶妻生子,但据此可以推断,杞家村搬迁时间为清代中后期。

根据杞家族人代代相传,杞母张氏在阿皮西度逃难而来时很年轻,那么可以张氏出生时间可能在 1807 年至 1827 年之间,甚至

确切地说是 1827 年以后,也就是他领着杞从德、杞从荣两兄弟逃难至阿皮西度是大约在三十到五十岁之间。根据杞家人祖上说带着两兄弟逃难而来,来的时候为小娃娃,那么

可以推断,杞从德、杞从荣两兄弟大约生于1827 年至 1847 年之间,甚至还要往后,生于一八五几年之间。

彝族起义时间为 1853 年,最终失败于1876 年。杞彩顺、杞彩云、杞绍兴起义失败,家族衰落大约在 1860 年至 1872 年之间, 彝族起义失败后,杞氏家族相继衰落后,清朝政府大肆追杀起义军,诛灭九族。而彝族起义失败,张老夫人三四十岁的样子,带着两个十多岁的儿子,来到稗子田阿皮西度深山老林隐居逃难,隐姓埋名,直到很多年后,才迁居稗子田杞家,沿石者河而居。时间为什么这么巧合?张老夫人为什么不带着两个儿子,光明正大地到条件好一点的地方生存?为什么要躲在阿皮西度深山老林?稗子田村委会有个地名叫秀水塘,为什么跟彝族起义英雄杞彩顺德故乡秀水塘地名那么巧合?为什么张老夫人说丈夫是养蜂匠,为什么不提丈夫姓名?养蜂匠是不是有隐情,是怕招人耳目瞒天过海而乱编的?碑文中中德把都鲁或巴图鲁,都跟英雄、大都督、兵马大元帅有关?把都鲁或巴图鲁或许不是地名, 而是一个英雄或兵马大都督?张老夫人说是牟定把都鲁人,是不是有什么隐情?是不是怕被清廷追杀而乱编的地名?或者本身的彝族英雄的后代,即巴图鲁,为了找到相近的读音而编的,即一语双关。这一连串的问号, 这一连串无法解释和回答的问题,答案无疑只有一个,这其中另有隐情,不能向世人道破的秘密,家族好不容易保存的香火,可能遭到灭顶之灾,失去身家性命的秘密。

综上所述,前场镇稗子田嘎嘞簸杞家是清朝咸丰年间起义的彝族英雄杞彩顺、杞彩云的后裔后代,而杞彩顺、杞彩云正是当时彝家兵马大都督、大元帅,正是彝族的巴图鲁(英雄),嘎嘞簸村杞氏家族是起义失败

后,被清政府追杀后,幸存下来的。当时由于清政府手段极其残忍,杞氏家族的人不得不纷纷逃亡,特别是大山深处,便成了最好的庇护所。而阿皮西度正是原始森林深处, 虎豹出没,适宜躲藏,现在的阿皮西度,依然森林茂密。当时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儿子, 躲藏于此大山,原因跟逃难,被清政府军追杀有很大关系。躲于大山才能活命,才能延续后代,传宗接代。而那个父亲哪里去了? 是不是被清政府杀害,碑文没有记载,我们也不得而知,碑文没有记载的原因,估计是张氏老夫人生怕惹来杀身之祸,没有告诉她的儿子。当时清政府血腥的屠杀、镇压,导致杞氏家族杀的杀、死的死,纷纷到处逃难, 甚至逃难至大姚、永仁一带的杞氏,纷纷改姓,即改为起姓。此起姓,至今仍然有,如笔者所认识的大姚县文联主席起云金,我的大学同学起宗华,永仁人,现在楚雄技师学院工作。

至于杞母张氏是什么人?哪里人?是杞彩顺或杞彩云的妻子?小妾?还是其家族的一个妻子?甚至是杞绍兴的妻子,或杞绍兴家族的一个妻子?我们无从考证,但至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是其家族的一个成员,是嫁于杞家的妻子。

据我估计,杞家长老所说的灾祸应该是杞彩顺所部被清军围剿,杞彩云、杞绍兴起义相继失败,被官府追杀。而按母子三人的年龄推断,女的应该是杞彩顺家族中的某一人之妻,难怪乎搬迁时没有男的(丈夫)来。两个儿子应该是杞彩顺家族中的某一人儿子, 难怪乎孩子无爹。或许,爹已战死或被捕入狱。而且,杞彩顺的家乡秀水塘或哀牢山阿雄都督府离姚安前场只不过区区数百里。我奇怪的是, 阿皮西度,在彝族起义失败后, 突然冒出这么一家人,一个母亲带着两个儿

子在深山老林隐居,隐姓埋名,悄悄躲了一辈子,躲了一两代人,等风声已过,才慢慢转出来,小心翼翼地搬迁至嘎嘞簸村,这不是逃难吗?这不是被清政府大肆追杀后,突然失踪了。

另外,稗子田有个地名也叫秀水塘,在高峰寺下。我不知道,这个秀水塘和彝族英雄杞彩顺的故乡秀水塘,是否有什么渊源, 难道是天意?我想,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亦或是稗子田杞家的先民有意为之。据老一辈讲,在秀水塘下面一点,1951 年前,嘎嘞簸村杞氏有老祖田,多批么上村平滩滩那地方, 土改时被改出去,划给了多批么村,过去还有土地契约和证明。

据彝族资深学者张方玉先生在《神奇的彝山》一书中说:秀水塘杞氏家族自称是彝族“罗罗颇”,始祖是唐朝南诏王细奴罗,第十九代定居镇南州雄武关,也就是天申堂一带。第三十代搬迁到三街河头的普卡,即现在楚雄市三街镇普戛村委会所在地母稀姑。三十四代搬迁到壮底、黄草地,现属八角镇。第四十代杞老三与妻弟打猎到这里,发现地形开阔又有水塘,故搬迁到此,取名“秀水塘”。 杞老三有一儿叫杞茂苔,杞小戛等都是杞茂苔的后代。按时间推算,杞茂苔大约是明末清初之人。杞小戛有三儿:杞彩旺、杞彩顺、杞彩云。杞彩云是杞成美的曾祖,“成”字派是定居秀水塘第十二代,由此推断,前场镇嘎嘞簸村杞氏是正宗的彝族后裔,也是和南华秀水塘杞氏一支,为南诏贵族,王室细逻奴的后裔,后家道衰落,沦为庶民。

稗子田北面豹顶大山之中,有一个地名叫操刮瑟度,延用至今。操刮瑟度,彝语山名。操即人。刮,当地方言叫掼,即摔的意思。瑟即死或死亡。度即悬崖。操刮瑟度合起来意思就是摔死人的地方或人摔死的悬崖。

相传稗子田杞家祖先,两兄弟打熊,其中一个被熊推下悬崖,故而得山名操刮瑟度。

操刮瑟度,在女慈么山东南面,一个几百米高的悬崖。其悬崖下为深箐,古木参天、溪水长流、鸟语花香。杞母张氏带着两个儿子在阿皮西度避难,其子杞从德两兄弟,在女慈么山打熊,弟兄二人把一只熊逼至操刮瑟度悬崖,以为成功在握,可以把老熊从山崖上摔下而死,杞从德只知道看对面吧啦鲊

(吧啦鲊,彝语山名)山上的老熊,不知道防备身后,一只老熊从他身后出现,把他推向悬崖后摔死,故而得名操刮瑟渡,沿用至今。当地彝族后人用操刮瑟度,摔死人的悬崖来命名,简单明了,有纪念祖先之意。杞从德死后埋于女慈么山西北面山脚,一个地势稍微开阔的草地上,现在那块草坪还在,那个土包包(土坟)还在,还有老人能说出具体位置。

为什么要提到操刮瑟度,笔者想要说明的是,这里古代自然环境恶劣,属于东西绵延的豹顶山的一个部分,人烟稀少,虎豹出没,老熊较多,凶猛动物较多,不适宜人类居住,但杞氏张母为了避难,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杀,为了活命,不得不带着两个儿子, 与猛兽为伍,跟大自然做斗争,在深山老林里以采食野果和打猎为生。

至于女慈么山,故名思议,就是纪念慈祥老母亲的山,即纪念杞家祖先杞母张氏的山,张氏带着兄弟二人逃难至此居住,隐居两代人,而得名的山。

据杞母張氏碑刻“因启祖能识蜂音,故名壮蜂匠”,说明杞氏祖上为养蜂人为捉蜂很厉害的人。杞母张氏老祖先为何定居阿皮西度,就是因为看中这里的森林、山水、花草,可以养蜂,可采食野蜂蜜为生。这跟彝州特产菖河蜂蜜就联系了起来,此处森林茂

密,百花盛开,山间泉水清澈,叮咚流淌, 正是蜜蜂最喜欢的港湾,也正是菖河蜂蜜发源地。这又跟南华秀水塘联系了起来,秀水塘属马街镇山区,风景优美,也盛产土蜂蜜。秀水塘又跟离张母定居不远的菖蒲塘,联系了起来,这些地名、地形、风景,为何有那么多相似之处。南华秀水塘盛产苦荞,稗子田阿皮西度、以及往东三五里的菖蒲塘、高峰山下的秀水塘,也盛产荞麦,上世纪 90 年代,前场荞酒兴盛的时候,这些地方,一大片一大片是荞地,开满了荞花,风景煞是诱人。从这些高度相似处可以看出,杞母张氏应和南华秀水塘杞姓为一家人,即为杞彩顺、杞彩云后裔。

嘎嘞簸村,现在还流传着祖上打老豺狗的英雄故事。杞百长,为打老豺狗英雄,据传杞百长是杞家村的神人,个头很高,饭量很大,总是吃不饱,还会点三脚猫功夫,即武功。那时嘎嘞簸村森林茂密, 人烟稀少, 豺狼虎豹经常出没村庄,家里的猪鸡经常遭殃,经常被那些饥肠辘辘的凶猛动物伸爪下口,其中有几只老豺狗,经常到村庄附近觅食,咬猪叼鸡很猛。

有一日,杞百长干活计回来,发现家里的鸡,又被老豺狗咬死,叼着鸡往山后扬长而去。那时杞百长肚子正饿,他打倮倮话(彝话)说,“你莫狂,我烙一锅荞粑粑吃吃,就去收拾你”。老豺狗走弯路,一路顺自咪鲊 ( 彝语,山名。咪, 地。鲊, 箐。自咪鲊,意思为箐里是我家的地 ) 上去,杞百长走直路,等他苦荞粑粑吃完,也就到了立碑嘎勒 ( 彝语,山名,坟山梁子大横路 ),躲在一个坎子上,当老豺狗过去,一跃而下,骑在了老豺狗身上,揪着耳朵不放,骑着老豺狗继续往山上走,老豺狗发龇发怒,使尽浑身力气,就是甩不脱骑在身上的杞百长,想伸

过头(回头)来咬杞百长,耳朵就是紧紧被杞百长揪住,回不过头来。老豺狗累得不行、筋疲力尽时,杞百长突然重拳出手,拳头如雨,三下五除二,就把老豺狗打翻在地,奄奄一息。从此,这个故事便一代代流传下来, 笔者小娃娃的时候,即上个世纪 90 年代的时候,这个故事还在杞家村流传,特别是男人们酒饱饭足时,经常谈起他们的祖先,杞百长的英雄故事,引以自豪。

杞百长,绰号,真名已不得而知,据说为杞玉祥之爷爷,杞国清的祖爷。杞国清,属狗,生于民国二十三年,即 1934 年,卒于2013 年,享年 78 岁。据此每代往上按 20 年

推断,杞百长大约生于 1874 年左右,即清朝

末年,按古代平均寿命 65 岁计算,大约卒于民国年间。笔者据此推断,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老豺狗在前场境内还未绝迹。

嘎嘞簸村是一个有故事的村庄,已经长篇叙述,现在我们去看看其他村吧。

波库度村位于嘎嘞簸以西,波库度是彝语,意识是像月牙形的村庄,月牙口开口朝东北面,正好避开了石者河自西向东的河风, 尤其是冬天的时候,月牙状挡住了石者河寒风,当你置身村庄,会感到一丝暖意。波库度九户人家,全部为杞姓,据说祖上是跟嘎勒簸一家人。

老倪卡簸村位于倾斜的一片纸上,形似簸箕。至于村庄名字的来历,据说最早是一户倪姓人家搬到这里,又因地形像簸箕,故得名。但是,这户倪姓人家,被后来者居上,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经绝种。老倪卡簸共八户人家,姓氏复杂,有四户周姓,三户张姓,一户由嘎勒簸搬来的杞姓,至于张姓、周姓,甚至絕迹了的倪姓,搬自何方,什么年代,已不可考。老倪卡簸村有几棵麻栗大树,树干苍老,饱经沧桑,高几十米,一两

人才能合围。据老人说,那是老祖辈搬来时就有的,也就是清朝时代的大树,至今至少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他列簸村,是彝语地名,意思是半山腰上的村庄,形似一把勺子。他列簸村共六户人家,两户刘姓,是土著居民。四户杞姓,是波库度搬迁去的。他列簸村古代森林茂密, 古木苍天,处于姚州通往环洲的交通要道上。据老人讲,清朝时刘氏三兄弟作恶多端,经常躲在村庄的参天古木中,杀人越货,让沿途过路的马帮,闻风丧胆,只要那些外地的客商,人少的两三人的客商,三兄弟打得赢的客商,他们就下手,杀人抢货,抛尸于外山大箐或煮人肉包子。

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坏事做多了终有一天倒霉。当时清朝的老李湾村李姓, 属于大户人家,掌家人为五世祖李祥。当时的老倪卡簸村前那片田,土地肥沃,刘氏三兄弟恶强霸道,说是跟老倪卡簸村买,却不付钱, 想空手套白狼,结果老倪卡簸的人, 无奈之下,卖给了老李湾村李姓。李姓果然有钱,是大户人家,出手不凡,即刻付了银两买下了这大块地。刘氏三兄弟到嘴的肥肉丢了, 一直怀恨在心。由于李家兵强马壮, 人丁较刘家多数倍,三兄弟不敢到村中复仇或滋事,但一直怀恨在心。终于有一天,找到了复仇的机会。

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勤劳的掌家人李祥去老倪卡簸外的罗马拉嘎大箐放秧田水, 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刘氏三兄弟活活捉住,押回了他列簸村,严刑拷打,百般折磨, 最后割下人头,被悬挂于他列簸村大树上。当李家人发现时,已是傍晚时分,李祥的手指甲、脚指甲里, 全部插满了刀削的竹签, 足见刘氏三兄弟的凶残和血腥,泯灭人性。根据李祥墓碑正中刻“强寿”二字,可以判

断李祥死于非命时正值旺年,在四十至五十岁之间,而且撒小秧和出苗时被害,那么也可以推断出,李祥死时为三四月份。

由于刘氏三兄弟是亡命徒,李祥的兄弟李顺、李英等族人,做了最明智的选择,让在姚州府做官的李氏家族,动用了府里的力量,发官书说是刘氏三兄弟武艺高强,让他们到朝廷做官 ( 具体可能是捕快之类的 ),三兄弟真是愚蠢至极,信以为真,到了姚州府,李氏族人摆了一桌鸿门宴,门里,门外全是士兵埋伏,酒过三巡,埋伏的士兵蜂拥而入,活捉了三兄弟。最后杀了两个,留下了其中稍微善良的一个,他列簸村今天传了百年,传下来的两户人家,也就是三兄弟中未杀那个留下来做种的后代,呜呼,李氏人家至今已有三四十户,真是祖上积德,真是好人好报。

杞家村嘎嘞簸组、波库度组、老倪卡簸组、他列簸组四个组虽然姓氏不同,处于不同的位置,但他们的坟山都位于杞家大坟山, 都在一处埋葬,位于森林茂密的山腰中,隐藏在苍松古木下。

如果用汉字形容,米字去掉一竖便是杞家村。位置刚好相合,中间一横是自东向西流淌的石者河,左上一点是老倪卡簸村,位于西北, 右上一撇是他列簸村, 位于东北。左下一撇是波库度,位于西南,右下一捺是嘎嘞簸村,位于东南。

当你走进杞家村,这四个沿石者河南北两岸,杂姓居住的村庄,静静的村庄,你会发现其中隐藏多年的秘密,这些故事值得细细品味。煮一壶老酒或泡一壶清茶,听村中那些头发花白的老人,慈祥的老人,讲述杞氏家族那些遥远的人和事,也是一种快乐和享受。

猜你喜欢

稗子张氏水塘
我不想吃稗子草长大
一棵稗子在担心什么
清河县档案馆馆藏文化特色档案又添新品
荒漠水塘
水在哪
一颗稗子和一颗麦子
“妻管严”沈括
绸缎庄命案
我们是妈妈的水猴子
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