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自然 生命初探
2021-07-25朱珠
摘 要:孩子的手掌感受不到真实生命体的温热,无论讲得多么生动形象,依然不会认识真正的生与死。这堂生动的自然生命教育课,是通过自然教育、自然体验唤醒幼儿的生命意识,再次印证饲养活动是实现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在疫情期间母兔生宝宝事件以及由于新冠病毒每天增长的确诊病例和死亡数据,也让幼儿明白了无论动物的生命还是人的生命,他的开始与结束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学会尊重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珍贵,生命的艰辛和伟大,从而萌发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怀。
关键词:生命教育;饲养活动;生命认知
关注生命、珍惜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永恒话题。从学前时期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观,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该如何理解并诠释生命,并利用何种契机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呢?恰逢湖北武汉解封当日,班级饲养的母兔子生产了,抓住这一“活”教材引领幼儿“走进生命”。充分挖掘幼儿园饲养活动中生命教育的内容,使幼儿对生命的热爱在不断的体验中逐渐生成,并通过对动物生长和生命历程的观察,感受到生命的独特性与丰富性,从而给予幼儿生命教育的启示。
一、 挖掘饲养活动中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它以追逐生命的本体价值为目标,帮助人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实现生命的一种教育活动。在《指南》中幼儿生命教育内容占了一半以上,五大领域中都有所涉及,但主要是有关身心状况、动作发展,还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的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而关于让幼儿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的自然成长过程的教育很少提及。生命认知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生命认知的四个历程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幼儿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与伟大,从而珍惜爱护生命。幼儿园的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对生命有科学的认识,理解生命的价值,给幼儿一个正向积极的生命起点,使幼儿逐步培养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还可以使其树立起正确的生命意识,为今后的生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虞永平教授的《以生态思维引导课程建设》中指出自然中最可宝贵的要素是生命,同时自然是经验的良好空间,在经验的过程中儿童将更好地理解各种生态关系,儿童亲近自然不只是身体的靠近,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儿童与自然相处的机会,让儿童能从多个方面去感知自然与生命。在生命教育的理念下,幼儿园活动中最能引导幼儿感知自然与生命,并能助于幼儿获得经验的是——饲养活动。
(一)生命认知的科学探究
大多数幼儿园饲养活动,出于安全考虑,很少让幼儿亲子喂养照料,只是以观察记录为主,这样缺少了幼儿与之相处的过程,科学探究也都是浅显的。我班对饲养区的兔子养殖活动进行了系列研究,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制订了饲养计划和饲养制度,结合种植园地的“小农夫”活动,幼儿除了参与喂养,还积极探索与发现兔子的饮食与习惯,还了解了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的关系,同时见证了从幼兔到成年兔的成长过程。在幼兔刚拿过来的时候,幼儿发现其中一只兔子全身都在抖,而且带出去散步时都不愿离开自己的笼子,他们对兔子的表现提出了多种猜测,基于猜测,他们尝试了多种方法,但都无效。后来他们查阅资料发现,发抖最常见的是发热,也可能是因为惊吓等应激导致发抖,还有可能是兔子不喜热,需要放置阴凉处。根据调查再次尝试,兔子的情况有所好转。通过这个饲养活动,幼儿对自己发现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师也会对生命教育进行不经意的渗透引导,使其对生命认知具有初步的了解。
(二)生命发展的实践研究
在幼儿与生命的关系上,要引导幼儿了解基本的生命现象,使幼儿在四季的变换和动物的生长中感受生命从开始到结束的自然过程。幼儿初见饲养区的兔子即为幼兔,为让幼儿见证兔子的繁殖过程,满足幼儿对生命认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特意饲养了一只公兔和一只母兔。由于放寒假无法继续幼儿园饲养活动,不想浪费这一假期资源,一名幼儿主动要求将兔子带回家进行饲养,并持续关注兔子的生长和发展,由于疫情让本次饲养活动一再延长,这也让该名幼儿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究。就在武汉解封当日上午,兔妈妈生了一窝四只兔宝宝,当幼儿欣喜地与大家分享这一好消息没多久,下午四只兔宝宝都没有存活。大班幼儿对生命认知的理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死亡具有初步的认识,但也仅限于表面和感性的认识。这时笔者与她的父母进行了交流沟通,并共同寻找幼兔死亡的真正原因,对她进行正确导向的生命教育,展开了系列问题实践研究,为什么幼兔会被母兔踩死,母兔没有奶水幼兔应该吃什么……首先,母兔在夜间生产,晨间发现时,有一只幼兔已被踩死,因为幼兔想要喝奶,但母兔的奶头还未出来,没有奶水;其次大人发现的第一时间,担心幼兔会冷,用手将幼兔抱到毯子中,再次喂奶时,母兔闻到了幼兔身上有人的气味,不认自己的孩子,所以不肯喂奶;最后母兔没有奶水可喂养动物奶粉,但临时的出生并未能有所准备。以上为该名幼儿返校后对班级小朋友的回复,能对比看出该名幼儿在对生命认知的掌握情况与其他幼儿有显著的差别。孩子的手掌感受不到真实生命体的温热,无论讲得多么生动形象,依然不会认识真正的生与死。这堂生动的自然生命教育课,是通过自然教育、自然体验唤醒幼儿的生命意识,再次印证饲养活动是实现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在疫情期间母兔生宝宝事件以及由于新冠病毒而每天增长的确诊病例和死亡数据,也让幼儿明白了无论动物的生命还是人的生命,他的开始与结束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学会尊重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珍贵,生命的艰辛和伟大,从而萌发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怀。
二、 拓展饲养活动中生命教育的内容性
中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倡导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就是要引导儿童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万物关系也是生命课程中生发的重要线索,如无生命物质的关系、生命与无生命物质的关系、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人与动物植物的关系、人与无生命物质的关系等。虽然种植区和饲养区一直是分开的,但并不意味着两者是分离的。在这里,幼儿通过对多种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生命历程的观察,教师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生命教育,使幼儿从小感受生命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沐浴在生命教育之中。
(一)开展丰富的饲养活动
疫情结束后,该名幼儿将假期在家饲养的大兔子带回,同时带回的还有出生不久的第二窝幼兔。经过第一窝幼兔的死亡经验,幼儿在母兔生产第二窝兔子时做足了准备,并成功养活。孩子们第一次见到刚出生一个月耳朵还没竖起来的幼兔时兴奋极了,开始了激烈的讨论,这时,有经验的幼儿站出来一一做出了解答。幼儿在亲眼见证了幼兔的成长过程中,对生命认知学习更加渴望。有效、科学的生命教育活动持续开展着,一个好的饲养区饲养的动物种类一定是丰富的,结合空间(室内外、陆地、水中)、季节的特点以及饲养经验等不同维度进行计划,可以养殖不同的卵生、胎生动物,借助比较、观察等方法研究小动物的繁殖、生长周期,促进幼儿对生命认知的理解,丰富的饲养活动给生命教育的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饲养种植的生态关系
自然生命中植物与动物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比如园内果树茂密,引来了觅食的鸟儿,种植促成了饲养,而兔子的粪便又可为植物带来充足的养分,饲养服务了种植……如若只负责养而不对他们的生命负责,这样的饲养和种植活动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真正通过饲养与种植活动中的体验、记录,才能感知动植物的生命变化,感受生命的奇妙与有趣,了解生命的诞生、成长、衰老的自然现象。也通过平时的劳动照顾,巧妙地培养幼儿热爱生命、服务生命的品质,从而提升、优化饲养与种植活动的内涵与质量。
(三)生命教育的课程开展
生命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短时间的饲养活动并不能支撑起生命教育的整体课程,所以可以根据幼儿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围绕饲养活动积极倡导生命教育,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这样可以在课程游戏化的大背景下,进行深度学习,不仅可以打造具有特色的、独创性的班本课程,更可以以此打造园本课程。關注生命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对幼儿进行生命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职责。
疫情不只是灾难,也是反思的契机,结合幼儿园饲养活动,要重新思考幼儿生命教育课程改革和建设,给生命教育课程增加新的思维,新的可能性,为生命教育课程创造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张斌.走进生命 走向生态:论幼儿园饲养活动教育价值的拓展[J].幼儿教育,2012(5):14-15.
[2]邓艳.幼儿生命教育初探:幼儿园生命教育的纲要分析、现状调查及课程构想[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侯越.幼儿生命教育的干预研究:以大班饲养主题活动为例[D].沈阳:沈阳大学,2017.
作者简介:朱珠,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