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花木兰”
2021-07-25云中
云中
一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的名篇,千年讀来依然热血澎湃,壮心不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寒月照在铁衣上的清光本是铮铮男儿的写照。
然而一个小女子出现了,不见长袖挥舞,转身便是千古传颂的名篇。
割去陪伴多年的长发,“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黄河水溅溅,胡骑鸣啾啾,苍凉的莽莽燕山从此印下了一个窈窕身姿。
名为“木兰”。
二
林妹妹的“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杨贵妃的“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是古时对传统女子的审美。
而朱子礼教的“三从四德”,又把女子品德上升到文化高度的桎梏中。
在古代,女子无才,从父从夫成为了一种行为规范,“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更使女子的地位趋于附庸。
“木兰”的出现,使这一切焕然一新。
我们见到了一位英姿飒爽的女英雄。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歌而还。传奇而又动人,小女子还是那个小女子,大丈夫也可为巾帼英雄。
“花木兰”,是一个源自古老东方的,女性力量的代表与发声。
三
女性地位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新时代涌现出了千千万万的“花木兰”。
在广阔的龙江大地上,一首首“木兰辞”正在上演。
梁军开着苏式“纳齐”拖拉机驶进了北大荒,女劳模的事迹激励着一代代女性劳动者;“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马旭把毕生积蓄捐献给家乡,用忠诚和信念诠释了巾帼女兵一生的情怀;李秋洁,扎根医疗事业,无私奉献,获得第38届国际南丁格尔奖荣誉称号;荀笑红,哈尔滨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顾乡排水公司女子清掏班班长,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杨扬,中国第一位冬奥会女子冠军,她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国际赛场,是新中国新一代女性的代表。
英雄本色,不离女儿情怀,木兰精神跨越千年的风霜,在新时代呈现崭新的面容。
四
浓浓骨肉情,拳拳报国心。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身上朴素的爱国情怀高度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历经千年依然光芒闪亮。
在建功新时代的今天尤有现实意义。
激扬巾帼之志,奉献巾帼之力,彰显巾帼之美,龙江大地上到处闪耀着女性的智慧与力量,见证着女性的情怀与担当。
“木兰”从来不曾远去……
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花木兰”!
(编辑·李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