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1-07-25钟丽娜

考试与评价 2021年6期
关键词:应用思考生活化教学

钟丽娜

【摘 要】 随着现代思维的进步和知识体系的不断扩充完善,“健康”一词早已不再是指片面的身体上没有疾病,只有身体和心灵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这一理念也逐渐融入到现代教育中,让现代小学成为真正以德树人、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人才的基地。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课程编排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从学校教师到学生家长都更加关注学生心灵的塑造。为使道德与法治课能够发挥起立德树人的作用,教育部提出要将道德与法治课融入生活化元素,在实施课程过程中更关注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应用思考

引言: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该课程的授课模式单一,授课内容陈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度。教师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的不重视则体现在授课时没有调动学生思维,只是以知识点灌输和要求学生记忆此种单调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这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难度。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点采用背诵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现在小学生面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点的主要困惑。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课程育人的功效,与初衷远远偏离。新课改提出,教育要一改往日学科教学模式,向学科教育转型,强调德智共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要求以生活资源和实践体验来激发小学生的德育思维。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生活化策略的意义

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增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对能力。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在该科目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理念。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较小,思想意识纯真,缺乏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本中的这些知识。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现象和常识进行正确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到如今的幸福生活,从而加强对生命的认知。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能够使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认识到生活化策略的意义,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从生活化的角度去解决教学中产生的难点和问题。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途径

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将生活情境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是将课程生活化的首要措施。在课堂中通过生活场景的打造,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方式。我们都明白小学课程的授课场所多集中在方寸的教室,学生在教室生活,同时也在教室里汲取知识。根据这一教学特质,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特别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而角色扮演是一种直观的、能让学生感受到学科教育理念并思考学科问题的方式,它能够让学生在自我角色中较为主动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例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时,笔者先通过课前导入展现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都要面临的规则问题,如交通规则、待人接物的规则、游戏规则和比赛规则等等。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分组角色扮演,来展示生活中这些规则是什么样子的。以交通规则为例,通过给学生分配交警、行人、司机、骑行的人这些角色来进行一次场景模拟。通过表演行人和司机一些不遵守规则的行为,一条一条地展示我们生活中的交通规则:行人穿行马路要先走斑马线;车辆要让人先行;有交通灯的地方要根据交通灯的指示出行;骑行要走骑行车道等等。学生通过调动日常生活记忆进行角色表演,及时总结出生活中的规则,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加深了他们对交通规则的理解。在角色扮演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定不遵守交通规则发生事故的小情节,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表演切身感受到规则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2. 营造生活氛围,提高安全意识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好将授课方式生活化,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单纯的知识讲授,他们理解起来很困难,必须要借助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讲解,他们才能感知并理解这些知识。基于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多准备一些案例,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让小学生理解法律和道德的规范。

例如:在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时,学生从未接触过消防栓灭火器和各种火灾报警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器械的基本知识也一带而过,不具体讲授在面临安全问题时如何正确使用消防器械的知识,那么,学生就会缺乏对于安全知识的认知,也很难建立安全意识。为此,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在具体实践中让学生树立起安全的意识。火灾演练或者去相关安全部门学习各种消防知识都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火灾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危害程度,从而能够在生活中真正提高安全意识。

3. 渗透生活案例,优化教学方式

从当下的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部分教师过度重視理论知识的讲授,轻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反映出了该门课程的困境。为了解决这样的困境,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可以将教学模式生活化,主动地搜集一些身边发生的事例,在讲课的时候通过这些事例让小学生有效感知知识。

例如:在培养孩子要对父母有感恩意识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强调让学生回家说一些“妈妈辛苦了!”“妈妈,我爱你”之类的话,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仅仅只是浮于表面。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其他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比如: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给每个学生安排不同的角色,结合真实的家庭生活情境,让每个小组上演一出关于家庭生活的真实情景故事。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真切感知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更能激发他们的孝心。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积极作用,教师要多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碰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探究出答案,这样才能加深他们的印象。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提升生活化教学的深度与广度。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加强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感悟,引导学生走好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

*福建省教科所课题(编号2019XB0779)《学科素养视野下的品德“三生"课堂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应用思考生活化教学
高职综合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发与应用的思考
高中语文“翻转课堂”之我见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快乐学习,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