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方志医家史料探析*

2021-07-25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林鹏妹张弓也薛含丽畅洪升段晓华

中医文献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医家方志医者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林鹏妹 张弓也 薛含丽 畅洪升 段晓华

方志,为记载一地之建置、地理、官制、物产、人物、艺文等资料的史书,有“地方性百科全书”之称。方志因其全面性而往往被专业研究领域,如医学研究,所忽略。方志中没有设立医药专目,涉医内容分布虽较零散,但极为丰富与详尽,涉及医药遗迹、药材、医官、医学著作、流行病、医药风俗等。中医学早在《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就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治疗思想,研究地方医学对于推动医学发展更具有实际意义。朱士嘉[1]总结,方志具有区域性、连续性、广泛性和可靠性的特点,是研究地方医学史最贴切的材料。近年来,方志医药资料的挖掘研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孙灵芝[2]对古代方志医学资料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从中可以看出,关于北京方志医学资料的研究目前仍较少。本研究以北京方志中的医家史料为例,探究北京方志医学资料的特点与价值,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本研究收集到北京方志中的医家史料375则,涉及医家107人。其中上古时期有1人,为广成子;汉代2人,为蓟子训、茅君;北朝2人,为马嗣明、寇谦之;唐代8人,为陈藏器、孙思邈、王冰、边洞元、李球、卢藏用、石巨、凤纲;五代2人,为王镕、周卢损;宋金元时期13人,为刘元英、卢昶、张道宽、窦汉卿、范益、虎林赤、贾昔剌、秃坚不花、尹山人、刘显、长春真人、王处一、岳真人;明代32人,为陈处士、董全中、髙鏊、黄、纪克扬、贾洞仙、江瓘、郎星、李讳通、李时珍、李仲和、吕翶、吕食安、吕渭、吕岳、吕兆祥、吕象贤、马应图、普真、秦宣、沈、王范、王元臣、瑕邱仲、徐浦、许绅、杨元、岳正、张汝翼、张一兰、痴呆子、钟了髻;清代47人,为曹显宗、金德元、金可砺、金廷荣、常际泰、常世经、常琯、常璟、常洲、冯国英、龚召游、姜氏、何之璜、许凤池、黄子培、李近宸、李如珪、刘献廷、刘治安、刘佐、林起龙、毛登贤、饶含采、孙相、滕致祥、卫公孙、卫周宗、闻吉庵、王镇、吴邦瑞、吴俊儒、吴慎仪、武时成、武廷燮、谢撝谦、杨嗣奇、俞奎垣、袁一相、章时震、张瀚、赵士美、周维新、张泰定、朱纶、朱垣、刘广桢、刘倔子。

北京方志医家史料概况

1.时空分布

北京方志医家史料在不同时期所修方志的分布概况为:万历年间有9则,嘉靖7则,康熙59则,雍正17则,乾隆51则,光绪194则,民国38则。即明代16则,清代321则,民国38则。总体来说,清代方志收录的医家史料较多,这与方志的修撰在清代达到鼎盛有关。

北京方志的医家史料在不同地区所修方志中的分布概况为:昌平州有4则,大兴县12则,房山县7则,怀柔县2则,良乡县22则,密云县4则,平谷12则,顺义县14则,通州121则,宛平县7则,延庆县48则,顺天府122则。显然,与其他地区相比,通州地区的方志收载的医家史料较多,可能与当地医学的发展以及官员对于医学的重视相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2.类目分布

北京方志的医家史料在方志中不同类目的分布概况为:人物志有249则,地理志40则,艺文志51则,其他35则。医家史料在方志中的分布虽较为零散,但总体来说,主要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分布于人物志类目下的乡贤、先贤、方技、技术等篇中。

3.医家身份

北京方志所载医家身份可分为医官、为官通医者、民间医家、宗教医家四类。其中医官有24人,为官通医者21人,民间医家39人,道通医者22人,佛通医者有1人。

明清科举桎梏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成为官场失意者实现自身抱负的另一途径。如《民国密云县志》[3]卷六之三《事略》载:医家李近宸“童试未第,遂发愤精研医理”。此外,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儒门事亲,不可不知医”,亦儒亦医成为一种风尚。儒医的加入,提高了医者群体的素质,对医学的发展亦产生了重要影响。明清时期的医疗市场较为开放,宗教医者也开始活跃于其中,方志中关于宗教医者的记载往往带有神秘色彩。另外,方志中所收的医家大多为民间医者,虽多未被正史记载,却对地方医学有重要的贡献。这正是方志医家史料的可贵之处,对于研究地方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4.习医之道

北京方志对医家的习医成才之道也有所记载,可分为世医、师承习医、自学成才三类。

其中世医者有30人,通过师承习医者10人,自学成才者17人,习医之道未详者50人。除未详细记录者以外,凡有记录者,世医为最多,说明明代世医制度的实行,保证了医者群体的来源和素质。其中家传时间最长的为常氏家族,共传承5代,包括常际泰、常世经、常璟、常琯、常洲。自学成才的业医者也较多,这与明清时期印刷术迅速发展,使中医普及性著作得以大量传播有直接关系,还与当时政府对医疗市场疏于管理导致的从医零门槛、宗族共同体加强促成家庭医疗的发展也有很大关系。方志中关于医者学术流传的描述较为简略,但仍不失为探索北京中医学术源流发展的重要史料。

5.籍贯

北京方志中所载医家的籍贯可分为京内与京外两类。

籍贯的多样化可以窥见医者人口的流动情况,亦是全国各地医学学术交融的体现,更说明北京作为都城,必是全国医药文化的中心,各地医师来京行医的机会颇多。然京内医师所载数量较多,也很好地说明方志的性质,其所载对象仍以当地人事为主。

北京地方志医家史料价值

1.补充现有中医人名录

北京方志中的医家史料可为地方医学源流的考证和研究提供线索,在结合更多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推动地方医学流派的研究。

2.补充现有医学目录书

中医文献是中医学的一大特点,更是中医学传承至今的载体或途径之一。北京方志中记载了很多医家的著述,有医学著作,也有非医著作。虽然方志对医家著作的记载较简略,有的只记载了书名,有的有卷数,有的有一些简单的提要,但如能进行整理并深入挖掘,也可以为地方医学的发展找到线索与助力。

北京方志记载的医学类著作有18种,仅有书名的有3种,为《本草衍义》《本草释名》《名医别录》,有著者的有10种。如《光绪顺天府志》[4]6885- 6886卷一百三十《光绪顺天府志》引用书目载:王冰注《素问》、孙思邈《千金翼方》、江瓘《名医类案》、李时珍《本草纲目》、陈藏器《本草拾遗》、和斯辉《饮膳正要》;卷一百八《人物志》载:医家卢昶“被旨校正《和剂局方》,删补治法”[4]5184。《民国通县志要》[5]卷八《人物志》载:医家滕致祥,“著有《奇症医案》《妇科准绳》二书”。《康熙通州志》[6]595卷八《人物志》载:医家卫公孙,“手著《经血起止》一书传世”。有卷数者9种。《民国房山县志》[7]卷七《艺文志》载:医家许凤池,“《痘科摘要》一卷,《痘症疑似实辨》二卷”。《民国密云县志》[3]卷六之三《事略》载:医家李近宸,“《医学自迩》若干卷,附著《启蒙》三卷”。《康熙大兴县志》[8]卷五《人物》载:医家林起龙,“有《疏草杂著》五十余卷藏于家,医书数十卷久行于世”。《光绪顺天府志》[4]5184卷一百八《人物志》载:医家卢昶,“著《医镜》五十篇,《伤寒片玉集》三卷,今其书故在”;卷一百二十四《艺文志》载:医家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十三卷”[4]6462。有提要者1种。如《光绪顺天府志》[4]6500卷一百二十四《艺文志》载:医家岳正,“《类博杂言》二卷,存刊本。此书杂论阴阳五行及医卜星算之说,中间论大衍之数及皇极经世之数,亦颇有发明。《明史·艺文志》作二卷,今已编入《类博稿》中”。

方志对医家的一些非医类著作也有记载。如《光绪顺天府志》[4]4695卷九十八《人物志》载:医家纪克扬,“讲学多年,著述甚富,兵燹散失,所存《丽轩文集论稿》《四书易经注解》”;卷一百八《人物志》载:医家曹显宗,“有《与乩仙唱和诗》一卷,及古今体诗甚富,惜散佚不传”[4]5190;卷一百三《人物志》载:医家毛登贤,“著《戒杀昆虫论》,见者曰此善书所略也,遂刊行。著有《春雨草堂梦余吟诗集》,有《日记录》一卷,记四十余年事,续修州志多采入焉”[4]4966。

《中国分省医籍考》,是方志医学资料整理研究的开端,其所收集的医学著作取材于河北等六省的方志。正如书中序言所说,“由于地方志的资料丰富,我们限于水平,其中别白部居,有失允当之处,在所难免”[9]。就我们所发现的可补充入该书的河北省医籍的有(该书将北京地区附于河北省中):岳正,《类博杂言》二卷;滕致祥,《奇症医案》《妇科准绳》。

3.促进地方医学人文教化

中医学史上有众多术德兼备的医学大家引领后辈前行,而地方志中的医家名人可为当地习医者提供更为真实可信的模范。

术精岐黄、犹有专长。如《康熙通州志》[6]573卷八《人物志》载:医家王元臣,生性磊落慷慨,好为州人排忧解难,精通礼仪,尤善治疫病,“明末辛巳大疫,施方药,活人无算”;《光绪顺天府志》[4]2496卷七十《杂事上》载:医家范益“精于医脉”;《光绪延庆州志》[10]卷末识余载:医家朗星,“娴岐黄术,尤精小儿痘疹”。方志所载医家往往除了精于医,在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亦有突出成就。如《康熙宛平县志》[11]126卷五《人物志》载:袁一相,兼通黄石阴符之学,长于军事,“陈公东溟器重之,延致幕府五载,筹画皆得胜算,陈乃表请协赞军务焉”。《民国良乡县志》[12]卷四《官师志》载:医家杨嗣奇,生性仁慈,善治狱,“每治狱,弗事敲扑,以德教为先,而争讼自息,闾里至今称之”。

品德高尚、乐施好善。如《光绪昌平州志》[13]卷十四《列士传》第十八载:医家刘治安,“宗族有贫不能自养者,置义田以赡之,邻里乡党赖以丧嫁者尤多也。咸丰十年洋夷入犯,慨然曰:时势如此,安用家为!遂罄所有以助饷”;《光绪顺天府志》[4]4966卷一百三《人物志》载:医家李如珪,生性纯孝,好为善行,“生平乐善好施,凡捐赈掩胔养老育婴,以至施衣舍药诸义举,力行不倦”。

淡泊名利、雅趣怡情。中医重在防与养,得此道者实为大医,大医不仅医人如此,医己更如此。他们淡泊名利,心无杂念,治病救人的同时,寄情山水。因此,古代医家长寿者颇多,如张仲景、孙思邈等。北京方志中也记载了不少医家淡泊名利、雅趣怡情之事,这不仅可以陶冶性情,亦是养生之道。《光绪顺天府志》[4]4695卷九十八《人物志》载:医家纪克扬,累试辄冠却无意功名利禄,究心于古籍,尤好诗文,“与瓦桥马东航、新城王申之诗文往来,摭藻摛词不作天宝以后语。时著回文体六十四字,纵横读之可得诗三百六十首,人咸服其综密”。《康熙宛平县志》[11]146卷五下《人物》隐逸篇载:医家吴邦瑞,“清初其妻兄长白李以令永清,苦于盗炽,公为选壮士,设奇计尽歼之。为人之功名则善矣,而己之功名则置度外,志亦高尚哉。遂以医术全活人不可算,而不以贫富远近分缓急也”。

总体来看,北京方志中关于医家的记载,具有详记医德,略述医事的特点。对于医技高超的描述,往往以“术精岐黄”“善医”“应手则愈”等概括,医案用药等记述则更为少见,而往往用较长篇幅描述其医德高尚、乐施好善的事迹,从中可体现出地方官员教化的目的,亦可为当代医德教育的素材。而其中关于医家个人信息及医学著作等资料的记载,对于地方医学流派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尚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医家方志医者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Development of a battery-operated floatingelectrod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devic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investigation of OH radicals produced in a DC glow discharge by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Activated persulfate by DBD plasma and activated carbon for the degradation of acid orange II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