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五倍子汤坐浴疗法辅助高锰酸钾溶液熏蒸治疗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21-07-24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50000王晴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50000)王晴
肛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直肠肛管疾病,属于肛周皮肤、直肠肛管两者间的病理性管道[1]。当前,肛瘘患者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其疗效较为显著,但术后创面属于开放性有菌伤口,加之此处血管及神经丰富,术后换药、排便易加剧患者疼痛,进而导致水肿及血肿形成,诱发感染,影响术后创面愈合[2]。基于此,加速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中医坐浴疗法、外用熏洗治疗历史源远流长[3],在临床运用中已取得了满意成绩。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8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未愈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后分别给予不同疗法,旨在探讨加味五倍子汤坐浴疗法辅助高锰酸钾溶液熏蒸用于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间8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未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均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2)。所有患者均符合《肛瘘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中中西医联合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为高位复杂性肛瘘,且排除存在其他严重慢性疾病者,曾经接受过痔手术或肛门形态异常者。其中实验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5.14±6.73)岁;病程0.7~12年,平均病程(6.11±1.26)年。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6.25±1.49)岁;病程0.5~12年,平均病程(45.88±7.10)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具体为:术后第2日,选择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灌肠保留,其剂量为50mL,保留时间为15分钟。同时,用高锰酸钾(1∶5000)溶于热水予以熏蒸,时间为15分钟,每天2次,持续1周时间。
对实验组患者则在前者基础上联合加味五倍子汤坐浴疗法治疗,药方取苦参、莲房、鱼腥草、黄柏、地榆、五倍子、荆芥及蒲公英各30g,芒硝15g。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取2500mL药液,待其温度降到40℃以内,于术后第2日坐浴,每次15分钟,每天2次,持续1周时间。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创面愈合、检查及感染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疼痛持续、肿胀消失及排便恢复的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渗液、疼痛情况;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1.4 效果判定标准 疗效分为显效、好转及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为创面基本愈合,未感染,临床检查显示正常。好转为创面愈合良好,临床检查显示改善超过50%。无效为临床检查改善未达到50%。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VAS评分为1~10分,分值和患者疼痛程度呈正比;QLQ量表共五个方面,分别为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以及角色功能,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作为统计学分析工具。计数资料以率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疗效评价,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愈合指标比较 经观察统计,实验组患者创面愈合、疼痛持续、肿胀消失及排便恢复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临床愈合指标比较(±s)
附表1 两组临床愈合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创面愈合(d) 疼痛持续(d) 肿胀消失(d) 排便恢复(d)实验组 42 11.05±1.29 5.11±1.10 4.05±1.27 4.12±0.50对照组 42 15.28±2.17 7.35±1.88 6.47±2.18 5.70±1.19 t 10.859 6.665 6.216 7.933 P<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直觉模拟疼痛及生活质量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直觉模拟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附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附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2 6.32±1.10 1.28±0.31 65.77±7.20 93.05±9.48对照组 42 6.37±1.46 2.52±0.40 65.15±6.98 80.27±8.64 t 0.177 15.880 0.401 6.457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VAS评分
3 讨论
肛瘘是肛管/直肠和肛周皮肤相通促使病理性通道形成,属于较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4]。其中复杂型肛瘘有低位和高位之分,肛瘘不能自己愈合,只能通过手术治愈,而术后伤口处理和愈合有着密切联系。此外,因肛门的解剖结构相对特殊,术后创面普遍是开放性,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刺激,进而对创面愈合带来负面影响。在肛瘘疾病中[5],高位复杂型肛瘘治疗难度较大,其术后遗留创面大也深,不仅会延缓创面愈合时间,也有形成瘢痕的极大风险,影响肛门正常功能,诱发相关并发症发生。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生活水平提高与人们饮食习惯改变,肛周脓肿、肛瘘等疾病发病率有逐年提高趋势[6],而肛周脓肿与肛瘘也已成了肛肠科常见疾病,在外科疾病中占比3.00%~5.00%,肛肠疾病中占比15.00%~35.00%。当前,临床主要以肛周脓肿一期切开根治术、挂线疗法及肛瘘切除等手术治疗[7],然而术后创面未愈者其创面处于消化道末端,由于粪便、肠内细菌的影响刺激,不仅使得创面愈合被延长,也提高了创面的处理难度。
传统中医认为,在肛瘘术后患者创面肌肉损伤导致脉络断裂,气血郁滞,经脉不畅,“湿、热、淤”明显[5],符合气血不畅、湿热淤滞标准。因此治疗应当遵从“清热利湿,化淤敛疮”原则。将中医理论作为指导的外用熏洗疗法、坐浴疗法,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素问》一书中[8],曰“其有邪者,渍形以汗”。因此,中药熏洗、坐浴,使药物经热力刺激创面皮肤,可促使血液、淋巴循环,有利于活血化淤和疏经通络,同时对水肿吸收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药熏洗、坐浴是一种传统中医技术,其均是利用药力和蒸汽热量的互相作用,加速伤口痊愈。其中中药熏蒸是结合了化学与物理疗法的产物,它采取的是热药蒸汽治疗[9]。该方法可追溯至先秦时期,随后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了发展,当前在治病、休闲保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均有显著成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其结果充分表明,加味五倍子汤坐浴具有加速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作用。本方中鱼腥草、蒲公英及苦参有清热解毒之效,地榆能凉血止血,而五倍子、芒硝及莲房则能解毒敛疮、消肿止痛,疏通经络。黄柏则祛湿止痒。诸药共用,在温热作用下,加速药力渗透。同时本方还能随证加减,灵活运用能取得更好疗效。有现代药理学证实,五倍子汤在肛瘘治疗中,有加速创面愈合的显著作用。根据相关临床研究指出[10],肛瘘术后创面未愈患者采取五倍子汤熏洗,能够加速患者创面愈合,本次研究结果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11],表明该治疗方案具有可靠性。
综上所述,加味五倍子汤坐浴疗法辅助高锰酸钾溶液熏蒸治疗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未愈患者中,效果显著,可在加速患者创面愈合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