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施药效果和飞防技术探析
2021-07-24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学校
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学校
马晓芳
目前,重庆市农机化发展进入新时期,智能化、自动化农机装备不断涌现。植保无人机是指配备农药喷洒系统、用于植保作业的旋翼无人飞机。截至2019年,重庆推广应用300余架,多以以电动多旋翼为主,广泛应用于水稻、柑橘果园等飞防植保作业。
一、植保无人机施药效果
(一)结构
植保无人机由飞行器、地面遥控及喷洒系统组成,通过地面遥控或导航飞控实现喷洒作业,如图1。
图1 植保无人机结构
(1)电池(2)飞控系统(3)FOC动力系统(4)药箱(5)喷头(6)C型折叠臂(7)螺旋桨
操作中,通过遥控器将信号传递到电调调节电机转速,改变旋翼转速,实现升力改变,控制无人机姿态和位置。
无线电遥控是利用无线电波为载体传输控制指令,无线电波频率一般为短波和超短波波段,无线电遥控原理(如图2)。
图2 无线电遥控原理
(二)优势
植保无人机与传统地面植保机械相比,优势明显。
一是适用性强。机体小,可空中悬停,无需大面积专用起降场地,不论是丘陵山地、深水泥田等特殊环境,还是果园、水稻、桑园都能作业,广泛用于各种地形地貌和高低秆作物。
二是效率高。极大地减轻了植保人员的劳动强度。据调研,植保无人机空中施药200—300亩/天(传统人工打药仅6—8亩/天),作业效率比地面植保机械提高5—15倍,比人工提高20—30倍。
三是药效好。施药时,旋翼高速旋转产生向下气流,增加雾滴雾化和雾流对作物的穿透性,药物利用率高,省药节水明显。资料显示,比传统地面机械省药40%、节水90%、药效提高50%,见表1、表2。
四是操作安全。施药时,人远距离遥控操作,人机分离,人药分离,施药人员安全大大提升。特别水稻喷施农药多在夏季,天气炎热,传统地面植保机械需农户长时间喷洒农药,很容易导致农户药物中毒。
(三)不足
植保无人机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投资偏大。售价几万元至二十万元,购机投资大;后续使用电池损耗大、成本也较高。二是作物略伤。作业时将形成较大风场,对作物叶片有一定机械损伤。三是技操偏高。需持证上岗,飞手应能据情调整飞行高度、农药配比等。
二、飞防技术
2019年,全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过5万架,作业面积达4.5—5亿亩(次),但真正盈利者较少,究其原因,多是飞防技术不好所致。
(一)飞行要求
作业中,常见又可怕的是“炸机”。一旦“炸机”,将产生昂贵的维修费用,严重影响作业进度。
飞行时应注意:一是飞行前例行检查,确保旋翼、机身等正常。二是丘陵山地作业时,应建立观察台并从低向高飞行。三是尽量不在有电线杆、电线、树木以及房屋等障碍物的地块作业,若必须作业,也应与障碍物顺向飞行。四是持证上岗,熟记操作要领(如起飞前测电池状况),按规操作。
(二)用药提醒
用药对作物效果影响很大,过少达不到防治目的,过多导致药害,应根据药物种类、药物配置以及不同作业周期科学安全用药。喷洒应根据不同药物及作物特点,调整好雾滴直径,同时最好选择防漂移喷头。
(三)故障排除
飞手应具有现场处理常见故障的能力。
一是GPS 无法定位。查看周围是否有房屋、大山等,天线可能被屏蔽,应选择空旷位置;附近是否有高压线塔等,天线可能被强磁干扰,应远离干扰物;GPS是否长时间未通电,可关闭微波电源、系统电源,间隔几秒再重启系统。
二是偏航线太远。查看飞机是否调平,调整飞机到无人干预下能直飞和保持高度飞行;风向和风力是否很大,应选择在风向、风力较小时飞行;平衡仪放置是否合适,将飞机切换到手动飞行状态,把平衡仪调到合适位置。
三是地面接不到数据。查看接头是否没有连接或者松动,地面站的链接按钮是否开启,串口与串口波特率设置是否正确,地面站与飞机数传频道设置是否一致,飞机上的GPS数据是否送入飞控,以上都无误后,再重新连接,有时还需重启地面站电脑和飞机系统电源。
三、政策建议
我国拥有18亿亩耕地,预计需要30万架植保无人机,市场空间巨大。
(一)应用好扶持政策
一是优化补贴分档。从2017年开始,重庆市将植保无人机列入购机补贴试点产品,按单旋、多旋分档实行定额补贴,单旋翼补贴2.9万元/台,多旋翼(含电池)补贴1.6万元/台。在实施三年中,销售价格5万元/台,补贴1.6万元/台;销售10万余元/台,补贴也是1.6万元/台,补贴政策尚缺乏一定的差异化。
二是大力推进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目前,部分农户对植保无人机施药效果暂存疑虑。应发展政府购买飞防服务,通过示范作用,逐步提升农户对飞防认知度和参与度。
(二)完善售后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植保无人机面市时间短,局部地区拥有量还不够大,目前服务网点、维修设备与人员等均有所欠缺。应引导鼓励制造企业自建或委托等方式完善售后体系,促进维修服务本地化、快捷化。
二是推进技术人才培养。植保无人机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很强,需要一批懂机械、懂电学、懂农药和懂互联网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应支持农业类职校申办无人机专业,充分发挥农校资源优势,助力植保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