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新品种粤蚕11号粤西蚕区试养初报
2021-07-24罗永森陈钦藏
仰 勇 罗永森 陈钦藏 肖 阳
(1.茂名市蚕业技术推广中心 广东茂名 525100;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610)
粤蚕11 号(芙抗·春5N×航7·7532N)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以下简称“广东蚕业所”)通过累代病原胁迫、航空诱变等方法创制并选育获得的适于广东蚕区饲养的抗 BmNPV 新蚕品种[1]。该品种为“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正、反交均为素斑、白茧。新品种组合在粤北蚕区已开展小规模饲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饲养效果。化州地处粤西蚕区的中心地带,全年平均气温较粤北蚕区高,高温多湿气候明显,为了解该品种在粤西蚕区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等性状表现,分别于2020年夏期和晚秋期对粤蚕11 号进行了农村饲养试验,试养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试验品种粤蚕11 号(正、反交)由品种育成单位广东蚕业所提供,对照品种两广二号(正、反交)由茂名市蚕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置
试验分别于2020年7月-8月(夏期)、2020年10月(晚秋期)在化州市那务镇的云琅村、高坡村和金菊村开展。选择具有一定饲养条件和饲养经验的养蚕农户16 户,其中8 户饲养粤蚕11 号正交种和两广二号正交种,另8 户饲养粤蚕11 号反交种和两广二号反交种,每户饲养试验品种和对照品种各1 张~2 张。
1.2.2 饲养方法
蚕种在茂名市蚕业技术推广中心集中催青后,由合江镇共育户陈青生进行小蚕共育。1 龄~2 龄采用竹制蚕匾防干育,2龄眠期内分发至试养农户,3龄继续蚕匾育,4龄起改为地面育,上簇采用竹花簇,上簇后6 d 采茧调查。
1.3 饲养环境
夏期试验,1 龄~3 龄气温在28 ℃~35 ℃,4 龄~5龄气温在27 ℃~35 ℃,偶有雨天,大多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晚秋期试验,1 龄~3 龄气温在26 ℃~33 ℃,4龄~5 龄气温在24 ℃~32 ℃,湿度较低,桑叶叶质稍偏老。
1.4 调查方法
观察各品种家蚕的孵化情况、发育情况和上簇情况,调查统计各品种蚕种的孵化率,记录各龄眠起时间,统计5龄经过、全龄经过等数据。每户各品种随机抽取鲜茧1 kg,调查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健蛹率,统计每个农户试验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产茧量和总茧产值,计算张平产量和张平产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养情况
从共育户和试养农户反馈的信息来看,粤蚕11 号蚕种孵化率高,孵化齐一,正、反交均眠起和发育整齐,生长发育快,食桑快,较耐粗饲,耐高温性较强,熟蚕齐涌,上簇埋笼快,落地蚕少。
2.2 发育经过与经济性状
夏期试验,粤蚕11 号和两广二号的实用孵化率均在97%以上,粤蚕11 号稍高于两广二号。粤蚕11 号的平均5龄经过时间为141 h,全龄经过时间为489 h;平均全茧量1.610 g,茧层量0.335 g,茧层率为20.78%,健蛹率为96.2%,千克茧粒数为619 粒。晚秋期试验,粤蚕11 号和两广二号的实用孵化率在96.0%~97.5%。粤蚕11 号的平均5 龄经过时间为157 h,全龄经过时间为511 h;平均全茧量1.624 g、茧层量0.344 g,茧层率为21.15%,健蛹率为97.9%,千克茧粒数为591 粒。
粤蚕11 号两个饲养期的平均5 龄经过时间为149 h,平均全龄经过时间为500 h;平均全茧量1.617 g,平均茧层量0.339 g,平均茧层率为20.96%,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2.15%、3.99%和1.80%;平均健蛹率为97.0%,比对照提高2.67%,平均千克茧粒数为605 粒(详见表1)。
表1 发育经过与主要经济性状
2.3 产量与产值
夏期高温多湿天气对收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晚秋期则表现较好。另外,受新冠疫情影响,生丝出口严重受阻,国内鲜茧收购价随之大幅下跌,化州2020年上半年平均茧价约为26 元/kg,下半年回升至36 元/kg。经调查,夏期饲养粤蚕11 号共26 张,张平产量为38.7 kg,张平产值为996.4 元;晚秋期饲养粤蚕11 号共24 张,张平产量为46.5 kg,张平产值为1 675.5 元。两个饲养期共饲养粤蚕11号50 张,两广二号44 张。粤蚕11 号的平均张平产量为42.6 kg,平均张平产值为1 336.0 元,比两广二号分别提高16.94%和16.02%(详见表2)。
表2 试养产量与经济产值
3 小结
育成的新品种在大规模推广应用之前,都需要进行小范围的试养,以验证新品种在生产上的适应性、丰产性及稳产性等特征特性表现[2-3]。在粤西化州对家蚕新品种粤蚕11 号进行农村试养,试验结果表明:粤蚕11 号孵化率高,耐高温能力较强,眠起和发育整齐,食桑旺盛,生长发育快,强健好养;全茧量、茧层量等茧质性状以及张平产量等主要指标均优于现行品种两广二号,综合性状优良,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该试验数据可为粤蚕11 号新品种在粤西蚕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