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模式绩效评估及模式的选择和优化
2021-07-24段佳佳吴天泽柴依琳
段佳佳 吴天泽 柴依琳
吉林大学 吉林长春 130012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加强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相互补充,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发扶贫资金新渠道。为进一步研究不同金融扶贫模式对扶贫工作的作用,本文选取三种金融扶贫模式进行比较。“政融保”模式是指由保险公司融资、政府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和担保增信,引导金融机构参与扶贫。“联办共保”模式是指政府与保险公司合作,根据当地农业保险险种,由政府向农户补贴保费,使得政府与保险公司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政银企户保”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以产业扶贫为渠道,以涉农资金为担保,推动贫困户参与小额扶贫贷款[1]。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金融扶贫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到地域差异、农户思想认知等条件影响,扶贫绩效参差不齐。因此对金融扶贫模式进行归纳总结,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模型十分重要。本文选取“政融保”、“联办共保”、“政银企户保”三种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对金融扶贫模式的绩效指标体系进行重构并进行绩效性评估,完善金融扶贫模式,为扶贫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
1 数据获取与模型构建
1.1 数据获取
本文综合考虑三种金融扶贫模式的实施时间以及实际影响,分别从政府官网、国家统计局官网、Wind等渠道,选择获取了三个县域在2015-2018年间的13个数据指标。
1.2 模型构建
1.2.1 指标权重的计算
(1)构造判断矩阵。首先,以准则层的四个元素为例,构造行两判两断比矩较阵,O得-C到,的并比将较C判中断四矩个阵的如元下素所,示即:C1,C2,C3,C4进
参考基层扶贫人员意见,对所设定的评价指标进行了重要值。性构的造比判较断,矩最阵后的对过比程较中结,果c取ij的平取均值值使后用即了可1得-9到标c度ij的指具标体分数析法。按照同样的方式将方案层构成 c11− c14、c21−c23、c31−c32、c41−c44判断矩阵如下:
(2)判断矩阵的检验。为防止判断结果的不可靠性,需要对比较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求解上述判断矩阵O-C的最大特征值为λmax=4.0155,由一致性指标,计算得出当n=4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为0.89;由此可以计算得出一致性比例CR为:。其中n为判断矩阵阶数,经计算可以得出一致性指标及,表明构成的判断矩阵O−C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同理,对方案层中元素构成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进而计算得出一致性指标CI及CR值均小于0.1,表明方案层指标构造的要素判断矩阵也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计算得出的权重值可行有效[2]。
(3)计算判断矩阵权重。为了保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了算术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和特征值法三种方法分别求出权重后计算平均值,再根据得到的权重矩阵计算各方案的得分,并进行排序和综合分析。
表1 金融扶贫绩效评价体系及指标权重表
1.2.2 Topsis法对三种扶贫模式的绩效的评估
Wj为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的各个指标的最终权重最终可以得到与最优值的相对接近程度为
2 数据结果分析及结论
2.1 基于TOPSIS法的扶贫绩效分析
为了消除指标计算单位不统一、量纲不同的影响,将原决策矩阵进行处理得到加权决策矩阵,然后按照公式计算得到最终结果Sj,根据Sj大小进行绩效排序。
从表2来看,各种模式Sj排序为X1>X2>X3。由于相对接近程度越大,该项目整体绩效水平越优。在这三种模式中,政融保模式S1指标得分最高,表明该模式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整体绩效最优;而在政银企户保模式中S3指标数值最小,该模式在量化绩效评价中处于较低位置,扶贫模式相较而言仍有待提高。
表2 各模式绩效评估排名
2.2 金融扶贫模式绩效评估结论
以上量化绩效评估结果与实地发展情况较为相符。在2015-2018年政融保模式实施过程中,河南卢氏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6.62%,公共财政支出增长72.83%,贫困人口减少96.75%,贫困发生率下降96.45%,当地脱贫攻坚工作进展较大。总体上来讲,虽然各种模式均在当地发挥了助脱贫、帮扶贫、脱真贫的作用,但仍需要继续改进创新,提高扶贫绩效水平。
3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为了分析不同模式绩效影响因素,解决现存扶贫模式不足,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以促进金融扶贫模式在农村地区优化推广。
3.1 完善长效扶贫机制,实现帕累托效率最大化
构建金融扶贫主体多元化格局,形成长效扶贫机制。金融扶贫需要社会多主体积极参与、贡献力量,充分发挥银行类、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在扶贫体系中的借贷作用,转化为“政府+金融扶贫+贫困户+A”模式,综合多方优势实现资源融贯整合,确保资金精准使用,实现帕累托效率最大化。
3.2 构建扶贫产业竞争机制,增强扶贫产业实力
要协调好金融扶贫的经济性和社会性,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在政策准许、法律完善、政府监管的前提下,加大扶贫产业投入力度,增强产业创新和孵化能力,贷动扶贫产业规模化发展,降低边际成本,夯实产业扶贫基础,真正将扶贫产业用于农村发展、贷贫致富。
3.3 加大财政投入比例,加强金融扶贫模式认可度
各级政府完善财政预算、决算机制,提高财政支出中专项扶贫资金占比,拓展扶贫资金利用效率,实现财政资金多渠道转化、多资源发展、多途径投入。充分发挥政策环境优势,因地制宜推广各种扶贫模式,更好地为农村群众提供高效、全面、优质服务[4]。
3.4 创建人才引入、高校对接机制
人才是地区发展之本。贫困地区要加强与高校对接,引入专业对口人才,充实当地金融力量。依据地方发展特色,吸引人才返乡返岗,形成人才与地区发展相适应、相提高、相依存模式,加快人才适应转化机制,为当地扶贫攻坚注入新的力量。
3.5 迎合“互联网+”发展新思路,释放数字时代能量
“十四五规划”提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建设数字乡村。嵌入“互联网+开发式扶贫”模式,实现电商进村发展,打响品牌、打赢质量,形成良性市场供需结构。同时引导农村贫困人口适应互联网时代,加强贫困户管理,对扶贫资金进行全方位跟踪,提高脱贫效率,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贫困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