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2021-07-23侯丽莎
侯丽莎
◆摘 要: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情况与之前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十分明显,农村整体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都有待提升。而且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很多农村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本文将对农村地区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其原因,笔者作为一位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对策
中国幅员辽阔,贫富差异非常明显,两极分化严重,尤其是中国西部地区,在经济高速发达的中国,为了让家里的家人过得好点儿,不少的农村劳动力放下农耕,走出大山,为了发达地区填加了更多的基础劳动力,他们在城市里不断的打拼,做着最劳累的工作拿着最低的工资。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感留守儿童在学习和心理上的问题,一般而言农村小学会缺乏对学生德育的教育,没有注重对于学生心理上的关怀。语文教学具有其语言功能,教师在课堂上挖掘教材内容,加强对于学生的德育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防御,并且能够与学生及时的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一、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其原因
就笔者看来,农村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生活态度上消极、懒散,作息不规律。很多小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喜爱垃圾食品,上课迟到、打瞌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学习方面,农村小学生也容易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差的问题。比如书写潦草、抄作业的现象在农村小学就十分普遍。在人际交往方面,农村小学生也常常出现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往,或言语粗鲁、行为失当的现象。一些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喜探听和传播他人隐私,把一些粗俗的言语作为口头禅,将辱骂他人当成是“开玩笑”,在交往中对他人缺乏基本尊重。另外,学生在学校中还存在因为心情不好或者受了批评,为了发现心里的情绪,故意损害公物的情况。在自制力方面,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普遍自律意识淡薄,自制力差,容易出现网络成瘾、沉迷手机的情况。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系列问题,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地区的家长多数文化素质不高,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家长即使“重视教育”,也存在只重视考试成绩、将希望全部寄托于学校的误区,对家庭教育缺乏认识。有些家长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另外,现阶段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地区学校中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大多由家中老人带大,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缺失状态。其次是学校教育条件有限。虽然如今国家已经加强了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但很多偏远农村依然存在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乡村老师责任意识淡薄,教育方式单一、刻板,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问题。这也导致学校没有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力度不够,给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社会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和帮助有限,大多集中在物质层面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大原因。现阶段,政府、社会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大多集中在物质层面,而对农村地区学生在德育、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有些农村地区的教学硬件设施虽然得到了改善, 但农村学生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1.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语文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课堂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自身的教学方式,不能单一的对学生讲解知识,德育教育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也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德育课堂的开展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生活,举办德育课堂活动,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德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从学校角度出发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学校方面也需要做出重大努力。首先,学校要做好在校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学校还要让每一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参加心理学方面的相关培训,提醒老师高度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在农村小学教育中语文具有不可替代性,语文具有的语言性功能,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德育、智育、身心的共同发展。其次,学校还要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改变很多农村老师“只教书,不育人”的情况。因为语文教师独特的语言能力,可以更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因此学校还要组织教师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
3.从社会角度出发
要解决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除了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力量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前文已经说过,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多半与留守儿童问题有关,而要解决这个问題,就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比如充分发挥各大媒体的作用,让各路媒体聚焦留守儿童问题,形成专题性的报道,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共同寻找解决之道。而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农村地区教育的教育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相关人才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之中。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专门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的志愿者服务团队等,通过多管齐下,共同解决农村地区小学生的教育问题。
总之,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城乡教育的差距依然存在。农村地区整体的教育水平不发达,学校教学条件有限,很多家长缺乏相关的教育知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依旧突出。这一系列问题导致农村学生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无疑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语文教师,担负着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责任,语文教师要利用其独特的能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廖文丽.新化县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张耀庭.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J].学理论,2018(11):106-107+112.
[3]牟元进.探讨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教育对策[J].新课程(上),2018(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