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延展性语言教学
2021-07-23樊华
樊华
◆摘 要: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醒着人类变革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回顾经年的语言教学传统和体验,深刻领悟到促使语言教学创新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延展性语言教学
一、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世间万事无常态:语言教学发展到今天看似波澜不惊、沉静迟缓,实则暗流涌动。这种涌动的暗流,其实是语言教育的效果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教者费尽心力,学生疲惫不堪,教材内容陈旧枯燥,授课方式古板僵化,青年人天性的好奇心被磨砺殆尽。试问事倍功半的教学机制还有持续的价值吗?不适合的东西就应该有所改变,使之为人所用,为社会所用。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就应该为人所用,成为人们交流的工具;人应该控制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控制,为工具所累。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好的交流,而不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因此明确语言学习的目的很重要。
二、延展性语言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在遵循基础的语言教学规律的条件下,有计划地扩充学科种类,尽量让语言教学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使教学更具备活力。语言本身只有在社会生活实践当中才有存在意义和价值。脱离了学科知识的语言没有生命力,无法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三、延展性语言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1.涉及到的学科侧重点。虽然谈及到的是多学科知识的扩充,但是在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当中,应该有所侧重。教师对于侧重点的把握和规划是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来制定的。比如,所教班级的学生有来自计算机专业。教师即可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用英文讲述一些有关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技术知识:大数据,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智能快递,无人机技术等一批最前沿的科技发展。并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相关知识的文章和听力内容。对于那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们来说,与时俱进的话题同样是年轻人感兴趣的。如果是文学院的学生,教师可以从东西方文学比较入手,来介绍一些优秀的西方文学作品;还可以带领学生们研究一些有名的东方文学的翻译本。比如,道德经的英文翻译本就很值得学习和回味。思维方式的时空转换会为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他们不但会看到语言的活力,还会对东西方语言有着一个整体的审视和评判,这会极大地有利于语言学习,尤其是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2.教师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词汇。延展性语言教学的突出特点是需要教师对课堂上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掌握并能夠精确地运用相关词汇。因此,教师课前大量的筹备工作是重点。许多固定的词汇和短语,以及表达方式,并非是随意翻译出来的,而是有固定的表达方式。严谨求真的教学态度是语言在多学科教学中的前提。运筹帷幄的认真审慎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教育者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自律从来都是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例如,如果对文学院的学生提及先秦诸子百家的理论,其中孔子有一句话:“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外语教师应该仔细研究一下“道”这个名词是否可以正常翻译成普通的Taoism。把孔子的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如果天下太平,我孔丘又何必多管闲事”。可见这里的“道”并非指道家学说的“道”,而是一个泛指的词汇指“治世的规则”或者“法度”。因此,翻译成“moral standard”或者“law”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3.侧重与学生的互动与讨论。由于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谈及的是学生们所擅长的专业领域,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讨论机会和条件。接着上面的例子说,那就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列举出某个诗词文章,自己进行翻译和名词解释。课堂讨论是拿出不同的翻译结果集体评判。教师还可以把诸如此类的文章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简短的段落翻译。教学形式的活跃性和所教知识的连贯性融为一体,同时又具有专业特色,定会打造出耳目一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比如说易中天先生在他的著作《如墨道法的救世之策》中提到孟子“人性向善”的理论所激起不同的争论。教师可以用人性向善这一主题为学生提供很好的辩论素材,让他们以课后作业的形式来准备课上讨论稿。
延展性语言教学方法是一种全新的语言教学理念,为语言教学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它的实现是需要各方面因素的促成:教师,教管人员,学生等。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人员之间的彼此配合协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相对沉闷的语言教学历史背景下,它会掀起一道震撼的波澜。首先,迈出第一步是很重要的,需要教育者和学习者具备足够的勇气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实施的过程当中必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收获之中必定伴随艰辛困苦,但这都不能阻挡语言教育教学改革步伐。越过重重阻碍,当我们看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教学方法的诞生,就不会后悔自己曾经的选择与尝试,因为没有尝试就没有崭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易中天.儒墨道法的救市之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