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笋芽 幸福教育
2021-07-23王爱民
王爱民
南通市如东县曹埠小学坚持走幸福教育之路,以“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童年”为办学理念,努力为学生幸福的一生奠基。学校不仅教授学生知识和能力,更关注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学校坚持了20年的笋芽文学社就是追求幸福教育的一面旗帜。
回眸
一、青青笋芽,孕育而生
笋芽文学社创建于2001年,由几名热衷于笔耕的教师发起。最初几年,文学社立足于农村这片沃土,通过阅读、观察、体验和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定期组织经典诵读、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不过仅局限在校园里开展。社团规模较小,每一届社员不足30人,获奖的文章也偏少。
二、青青笋芽,才露尖角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校园读书节活动,学校通过“作家进校园”等形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厚实社员文学底蕴。有了大师引领,社员对写作有了更多的兴趣,开阔了文学视野,提升了文学欣赏与创造力。笋芽文学社如逢春风甘霖,走向了系列化的发展方向。
三、青青笋芽,已破沃土
社团辅导教师意识到,只有走出校园,亲近自然,触摸生活,接触社会,才能捕捉到大量鲜活的习作素材。2009年开始,学校精心组织研学活动,社员们既扩展了视野,感悟了生活,又汲取了写作灵感。社团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幸福,在写作中抒发幸福,在生活中创造幸福。
四、青青筍芽,枝繁叶茂
然而,文学社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如何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经过反复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需要从外部和内部进行创新改革,才能推动社团不断前行。外部,借助更大的平台,给予社员更好的资源和培养条件。2016年,恰逢如东日报社小记者团创建。利用如东日报社的资源,社团组织学生参观县城著名企事业单位,邀请资深记者对小记者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极大地调动了社员创作的积极性。内部,则与学校课改相结合,通过文学社的培养加快学校作文教改的步伐。
点滴汗水洒桃李,不歇笔耕育新苗。20年来,笋芽文学社共吸收、培训小文学爱好者1000多人,举办写作辅导讲座近100场次,培养出优秀小记者近100名,社刊《笋芽》编辑刊发84期,刊登学生作品1000余篇。一代代社员用成长见证了社团的奋进与壮大,用努力诠释了社团的精神和内涵。
思考
一、社团发展离不开领导高瞻远瞩的殷切关怀
笋芽文学社成立以来,得到了众多领导的关怀与鼓励。正是因为领导高度重视幸福教育,重视树立幸福的教育观,致力于打造幸福社团、幸福课堂、幸福课程,笋芽文学社才得以走出校门,逐步壮大。
二、社团发展离不开师生共生共长的同频共振
无论是教师辅导写作还是学生自主写作,过程都是辛苦而又甜蜜的。那些师生共同经历的思想碰撞,共同收获的拔节成长,都将成为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和最宝贵的财富。这种师生共生共长模式正是幸福教育的范式。
三、社团发展离不开家长一呼百应的暖心支持
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在学校的协调沟通下,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更加理解,家校合作方面更加密切,更为和谐。正是因为他们对学校教育理念的认可和支持,对学校教师的尊重和信任,笋芽文学社的校外活动才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展望
一、丰富幸福教育资源,创建适合幸福成长的环境
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首先看的是校园环境,要多从符合学生成长的角度去考量。除了加强物质文化环境建设,学校更注重精神文化环境的建设,立足本校特色,挖掘精神教育资源。如结合清明节,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烈士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结合植树节,开展“我为校园添抹绿”爱心活动。
二、明确幸福课程指向,培养学生幸福生活的能力
课程是实现幸福教育的抓手。一方面,学科课程是落实学校幸福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以南通市“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十二字方针为引领,不断完善指向学生幸福成长的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以笋芽文学社为范本,明确各类活动课程的目标指向,建立以幸福教育为目标体系的活动课程开发和实践方案,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中享受幸福生活。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建设幸福教育的品质
要实施幸福教育,关键是教师,学校高度关注教师的幸福成长。首先注重教师大爱品质的形成,抓实政治学习,抓好党员教师这支队伍,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抓实校本研修,以“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为策略,大力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不断提升幸福教育的品质。
四、形成幸福教育合力,构建家校幸福教育的共同体
一方面,及时传递学校动态,并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以召开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加强家校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提高家长对幸福教育的认识,促进有效的家庭教育。
青青笋芽破沃土,幽幽墨香溢满园。笋芽文学社在各界领导、同仁的关怀与指引下,在全体辅导教师与“笋芽儿”们的努力下,必将朝着明亮的方向,沐浴阳光,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