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推革命老区经济转型发展
——赴四川达州革命老区创新驱动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1-07-23科技部火炬中心徐示波
◎ 科技部火炬中心 陈 晴 徐示波 魏 颖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党上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关于《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的篇章中指出: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要一如既往的支持老区建设。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2021年6月,火炬中心一行三人前往四川省达州市,就达州革命老区创新驱动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期间,我们走访了达州市高新区、大竹县、宣汉县的特色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中石化“川气东送”企业等,在市政府召开了座谈会,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还参观了张爱萍将军旧居。结合调研主题,经认真研究,形成了赴四川达州革命老区创新驱动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达州市位于四川东部、川渝陕结合部,辖2区4县1市,幅员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700万,是四川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享有“巴人故里、红色达州、中国气都”美誉。一是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建城史,历为州、郡、府所在地,曾是4000多年前古巴人繁衍生息的沃土,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斗,当年8万多达州儿女参加红军,2万多人为国捐躯,孕育了张爱萍、陈伯钧等50多位共和国将军。二是区位独特。地处成都、重庆、西安三个国家级中心城市腹地区域中心,是四川省委确立的7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通江达海的通道、“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历来为秦巴地区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三是资源富集。已探明天然开采储量超7000亿立方米,是全国三大气田之一和国家“川气东送”的起点,拥有亚洲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在100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富锂钾卤水近21亿立方米,经济价值超过3万亿元。四是政策叠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和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叠加,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的9个区域发展功能平台中,达州独占3个,正加快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2020年,达州地区生产总值2118亿元、增长4.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亿元、增长4.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
二、开展创新驱动发展情况
达州市属于革命老区,在缺乏创新资源禀赋优势的情况下,近年来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在高新区升级、营商环境、创新创业、主导产业等六个方面狠“下功夫”,成效明显。
一是在高新区升级上“下功夫”,以国家高新区创建为抓手,全面谋划创新驱动新篇章。达州高新区成立于2001年2月,前身为四川达州经济开发区,2018年被列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核准面积14.26平方公里。近年来,通过搭平台、育主体、促转型、优生态,切实推动园区高质量转型,于2019年11月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聘请专业战略咨询机构结合国家规划、省级战略科学编制达州高新区《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就“两规划”多次专题研究,明确达州高新区“以中国高性能纤维产业集聚区、川陕革命老区创新发展先行区、万达开开放合作引领区、川渝陕结合部产城融合示范区”四大战略定位和“高性能纤维为特色的新材料、以关键元器件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以智慧物流为核心的现代服务”“2+1”主导产业体系,整体打造“一廊(即:达州科创大走廊)两核(即:城市功能核、科教服务核)多组团(即:即中国纤谷产业组团、秦巴智谷产业组团和川东陆港产业组团)”空间格局。
二是在营商环境上“下功夫”,不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高规格成立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为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专项制定出台《关于支持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若干政策措施》,在财政、土地、人才、简政放权、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达州高新区充分的政策保障,并定期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专题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依托达州高新区建设城市功能新核心,在建的长田新区、幺阁新区、堰坝总部新城、马踏洞金融城等规模超20平方公里,致力打造川渝陕结合部产城融合发展样板。下放市级审批权力事项至达州高新区,并特别设立园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创新“模拟审批+容缺审批+承诺审批”服务机制,对相关科技创新工作实行“一站式”服务。
三是在孵化器建设上“下功夫”,不断引领全市“双创”纵深发展。紧密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加快建设孵化载体,已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4家,孵化总面积超4万平方米;与清华i-Space合作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万达开-清华i-Space达州异地孵化器,已推动12个高新项目落户园区;同步支持深兰科技、软通动力等科技型服务企业建设孵化中心,开展数字企业赋能行动。此外,达州高度重视创新平台建设,相继打造玄武岩纤维研究院、南玻院西南分院、微玻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合作载体,并拥有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5个,实施重大成果转化项目41项,创新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四是在企业技术创新上“下功夫”,不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达州高度重视对创新创业的服务和支持,相继制定出台《关于做好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工作的七条措施》等政策文件,通过对创新主体研发投入给予奖励性后补助、对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服务给予科研经费补助等措施,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近一年来,达州高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增规上科技服务企业10家,2020年度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60余家,在孵企业超过200家,共组织实施市级重大产业技术攻关项目30项,争取国、省级产业技术攻关项目12项。
五是在细分产业上“下功夫”,推动主导产业精深发展。新材料产业方面,布局建设玄武岩纤维产业园、中国(普光)微玻纤新材料产业园、苎麻产业园等重点项目,重点打造“中国纤谷”名片,已建成全国唯一的“科技研发-原丝生产-检验检测-示范应用-人才培养”玄武岩纤维全产业链园区、全国首个微玻纤全产业链示范园、西南地区唯一规模化生产的苎麻纤维产业园,2020年成功举办中国(达州)玄武岩纤维产业高峰论坛暨招商推介大会,在玄武岩纤维行业引起强烈反响。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重点推动秦巴智谷产业园、川渝合作(达州·大竹)合作示范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已集聚全国前三LED背光源生产企业兆纪光电、在反射式偏振光薄膜领域打破美国技术垄断的维奇光电和数据线全球出货销量第一的越洋电子等知名企业。2020年,园区实现营业收入615.7亿元,工业总产值630.4亿元。
六是在区域开放合作上“下功夫”,增强区域协同整体效能。达州市坚持将园区发展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牵头与万州、开州联合签订《进一步推动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增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能力框架协议》,明确以达州高新区、万州经开区、开州高新区为主体,打造协同互补、联合发展的创新共同体,推动万达开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同时,支持和推动达州高新区积极链接成渝、浙江、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先进资源,通过异地孵化、飞地经济、伙伴园区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三、几点经验与启示
整体来看,中西部地区一般城市产业结构偏传统,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遇到较大的瓶颈和困难,实现传统经济向创新经济的跨越发展,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高新区科学布局和引导。通过建设国家高新区,“以升促建”促进地方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例如,川东北、渝东北区域尚未布局国家高新区。达州地处四川五大经济区之一的川东北经济区,是川渝陕结合部和万达开区域人口大市、交通大市、经济大市和革命老区,在该区域布局国家高新区,将有利于更好地汇聚高水平创新创业资源,加速科技、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与重庆、陕西周边相邻区域更好地互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企业、新产业、新业态,走出一条西部后发地区及革命老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
二是加强区域协作和对口帮扶。通过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结对帮扶,形成帮助欠发达地区科技、产业、人才等长效发展机制,围绕园区建设、机制改革、产业转型、创新创业等方面深入开展交流合作。调研过程中,达州与浙江安吉形成很好的帮扶,促进茶叶、纺织深加工等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度理解和把握新时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使命和战略定位,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是将区位、资源、人口等优势转化为创新动力。达州市总人口700万,调研中我们发现,通过抓“双创”工作,返乡创业的成效开始显现,一批企业家开始回达州投资创业,年轻人在孵化器创新创业也成为达州的新气象。此外,发挥本地天然气、硫磺、玄武岩、锂等资源优势,积极建设玄武岩纤维产业园、微玻纤新材料产业园等高科技园区,做精做细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为达州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四是探索科技支撑绿色低碳发展创新路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达州市森林覆盖率很高,环境优美。实现达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不能走“绿色生态-高污染-治理”的路子,而要规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围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资源回收利用、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实施绿色技术,加大对矿山开采、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污染物排放的全过程防控和治理,积极培育和建设绿色科技企业,探索依靠科技创新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产业体系、生活方式和空间格局,在保持绿色中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