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城市水环境保护路径探索
——以珠海市为例
2021-07-23刘金
刘金 梁 炜 刘 权
珠海水环境保护、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珠海水环境保护之路仍在不断探索之中。国际大湾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经验,对珠海水环境保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构建完善的水环境保护协作机制;积极推进珠海水环境保护法治体系建设;实施水体精准保护和污染治理;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走具有珠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阐释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战略地位,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给珠海带来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在于水。对珠海水环境保护路径的探讨,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珠海生态环境、促进珠海的可持续发展。
珠海水环境问题及原因
珠海水环境保护、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其主要表现在河流水污染及近岸海域污染问题。
河流水污染问题及原因
利用广东省河流和水道的监测断面近几年水质监测数据,评价珠海市河流环境质量,掌握水环境污染状况。珠海市重点监测的河流及断面分别是黄杨河(1个)、磨刀门水道(1个)和前山河(3个)。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存在黑臭水体,河流水质难以达标。
黑臭水体数量较多,整治进度缓慢。珠海原有12条黑臭水体列入国家整治清单,到目前为止,实际仅南屏东排洪渠、造贝排洪渠、白头翁涌3条河涌基本达到整治要求,而鸡山排洪渠、东岸排洪渠、五福涌、咸坑河、合禾涌等5条河涌污水收集处理体系未建成。翠屏路排洪渠、北山村排洪渠、银林排洪渠、南排渠、新青工业园排洪渠等5条黑臭水体未纳入整治清单。珠海市境内亟须整治的黑臭水体多达17条。
部分河流水质较差,问题得不到根治。从珠海市主要3条河流来看,磨刀门水道和黄杨河水质较好,监测断面的水质均达Ⅱ类,前山河3个断面水质均为Ⅳ类,水质较差。尽管珠海市有关部门在前山河珠海景观工业用水区已实施了前山河清淤保洁工程,但迄今为止其水质仍不能达标。主要原因是前山河两岸生活区人口密度大,有不少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里。
(2)污染排放量大,管网建设有缺口。
污染负荷大而集中。目前,珠海市年污水排放量近5亿吨,其中生活污水近3亿吨,工业废水近1亿吨。近年来,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珠海辖区有近300家镇、村二级污染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小、布局较分散,普遍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大量污水排入江河,引发城乡之间点面交错污染现象,给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污水管网缺口较大,问题管网较多。随着珠海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城市和人口发展速度。2010年以来,珠海市政府投资约20亿元,建成污水管网约900千米,但由于工程质量不高,全市污水收集率无明显提高。
已建管网错接、漏接、堵塞、脱节等问题突出。2017—2018年,珠海市污水管网排查发现病害管网多达3 891处。断管、坍塌、错接、淤堵等管网病害现象较突出,2017年以来仅香洲区就查出问题管网893处。
(3)跨界河流较多,区域合作治理困难。
跨界河流较多,珠三角河网密布,多如毛细血管。河流成为许多城市地区的地理边界,或河流面积涵盖不止一个城市,而这些跨界地区往往更容易出现严重的河流污染问题,珠海市与中山市就存在较为突出的双边跨市区河流污染问题。例如,前山河流域范围跨越中山和珠海两个城市,中山市位于其上游,而珠海市处于下游,两市对前山河污染物都有一定的贡献率,但水质的污染问题主要出现在珠海境内。
区域合作治理推进难度大。目前,珠三角以流域为单元的治理模式已基本确定,但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流域治理问题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与市政、生态环境、水利等不同专业部门紧密相关,相关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二是流域管理设计、行政区划问题,目前还缺乏一个职能齐全、权限充分的流域机构负责协调各行政区域之间的分工与配合;三是流域治理还涉及时间跨度问题,其中的很多污染问题或污染源治理问题,由于时间关系而常常无法确定治理的责任主体。
珠海近岸海域污染问题及原因
(1)陆域排污导致海水富营养化。
珠海近海岸陆地人口集中、密度较大,每年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大部分污水或渗漏或直接排入河流汇入近海,导致珠海近岸部分海域污染较为严重,引起海水富营养化,有时出现“赤潮”现象。
(2)近岸产业密集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随着珠海近岸线的大量开发,小作坊、小加工厂、小饮食店以及废品收购站、畜禽养殖场、洗车场等存在偷排、雨污不分流等问题,特别是化工、造船、电子等产业带动的沿海聚集区的开发建设,使滩涂、湿地面积减少,导致港口湾内生境退化、海岸侵蚀加剧、海洋污染富集等生态风险。
(3)网箱养殖密度过大影响海水水质
由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地扩增养殖面积,导致养殖密度过高,过量的残留物和污染物(无机氮、磷等)累积而造成养殖水体受到污染,且与周围环境得不到充分交换,导致桂山岛海域养殖区海水水质恶化。
珠海水环境保护路径
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等国际大湾区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成功,总结国际湾区的成功经验,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首先,做好统一规划,从基础设施建设、法律体系等方面实施水环境保护策略;其次,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因此,珠海水环境的保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启示。
积极推进珠海水环境保护法治体系建设
(1)加强跨区域法律法规合作。
发挥珠海作为经济特区的独特制度优势,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法律合作,成立区域性法律合作委员会,建立大湾区司法资源共享中心和环境纠纷解决仲裁中心,积极开展珠海与其他湾区城市在水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合作。
(2)提升水环境保护执法力量。
推进公安部门直接参与水环境保护监管,将环境执法职能纳入公安部门。可在公安部门内部建立水环境警察队伍,成为独立警种。借鉴我国原有森林公安的体制,由生态环境部门和公安部门共同管理、培养水环境保护警察队伍。水环境警察队伍可由公安部门直接领导,承担生态环境执法机构的职责,实施环保检查和现场执法,负责环境刑事案件的侦办、环境纠纷民事案件的调解和矛盾化解,宣传环保法律和政策,快速处置现场严重违法行为。
实施水体精准保护和污染治理
(1)系统推进流域污染治理。
加强重污染流域综合治理,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探索实施流域生态补偿和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善跨界水污染联防联治机制,突出上下游、支流连片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治,推动建立西江等跨界流域联防联治机制。
(2)加快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
通过多种媒体公布城市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将黑臭水体治理与海绵城市、防洪排涝、生态水网建设相结合,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等措施,系统推进黑臭水体环境综合整治。
(3)强力整治陆域入海排污口。
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区域联动的原则,以近岸海域水质目标考核制度和重点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等为重要抓手,摸清河流排污口、海水养殖、海洋工程排污等陆海污染源家底,坚持“治海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河海共治”模式,规范入海排污口设置;全面清理非法和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提高涉海项目准入门槛,强化陆源污染排海项目、海岸和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在污染严重入海河流河口建设应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就地分散收集处理。
(4)应用无土草坪生态景观浮岛技术治理水污染。
我国绝大多数水域污染是水体中的氮、磷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造成的,珠海地区的河湖海等水体污染也不例外。鉴于氮、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基本营养元素,利用禾本科草类植物建成无土草坪生态景观浮岛,可以有效治理水体污染。无土草坪生态景观浮岛治理技术是以可漂浮材料为基质或载体,将高羊茅等禾本科植物栽植到富营养化水体中,由于禾本科植物发达根系的吸收或吸附作用,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会显著减少、转化,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目的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同时,以收获浮岛植物的方法将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和有机污染物等搬离水体,改善水质,恢复良好的水环境。
(5)推广生物膜技术开展污水处理。
生物膜技术是指把生物反应与膜分离相结合,使微生物附着在惰性的滤料上,形成膜状的生物污泥,以膜为分离介质替代常规重力沉淀固液分离,从而对污水起到净化效果的一种生物处理方法。使用生物膜技术可有效去除污染的河流、湖泊水体中的铅、汞、铜等重金属,氮、磷等无机元素以及大分子颗粒物等。因具有成本低廉、管理方便等优点,其应用范围和规模在日益扩大,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
走具有珠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珠海的发展必须解决有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与长期发展之间的矛盾,根据自身优势不断挖掘经济增长点,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社会生活的优化,走出一条具有珠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纵观国际上大多湾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成功转型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从源头上控制了工业污染的排放。例如,东京湾区通过推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外迁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使工业企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旧金山湾区依托顶尖科研院校转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使得污染严重的企业因缺乏竞争力逐步迁出。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东京湾区第三产业比重为82.3%,旧金山湾区为82.8%,而珠海约为60%,因此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珠海亟须加快推进的课题。
结语
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承担重大的历史使命和职责。珠海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是珠江西岸区域未来创新中心,将承担重要的创新发展使命。珠海自然资源本底条件较好,工业企业布局较为集中,湿地、近岸海域和湖库等敏感区生态安全风险较大,需重点加强与水资源相关生态系统的保护。通过加强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有利于共同保 护、改善生态环境系统以及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