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本硕博协同培养初步探索

2021-07-22封益飞于姜曹月洲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生国际化

封益飞 于姜 曹月洲

摘  要:人工智能和社会医学等已使医学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冠疫情又为国际医学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新形势下新医科教育建设势在必行。南京医科大学(简称南医大)从五个方面主动适应新的医学高等教育形势,为广大医科院校教学改革提供思路。本文对当前环境下的南医大本硕博一贯制临床医学教学方法和模式做具体的总结与思考,并就临床医学现有的具体改革措施进行介绍和分析,为南京医科大学教学改革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对现代化临床医学教学发展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医学生;本硕博协同;新形势;医学教育;国际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7-00-02

2020年6月,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无条件通过”成绩正式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认定,标志着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医学教育认证质量得到国际认可。新形势下的医学教育国际化认可呼唤医学教育建设的改革[1]。

本研究为调研南京医科大学师生对于学校本科临床教育培养模式的了解程度以及满意程度,发放195份问卷调查,回收得到有效答卷190份。其中,本科生答卷占比78.46%,硕士生、博士生各占10.77%。

作为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省政府共建医学院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建设思路,本文联系临床医学本硕博一贯制班级培养模式,兼顾问卷调查结果,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方法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9.47%的师生认为,南京医科大学目前的医学生成绩评价标准“很好”或“总体较好”,但仍有11.05%的受访者认为“有不小的问题”,其中有7份答卷显示“问题较多亟需改进”。

高校的评价考核方法直接影响社会人才选拔的标准,目前的考核体系决定了具体教学过程中轻实践重理论的弊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医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南医大在原先“期末考核+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自主presentation(又称“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得分。其中presentation的内容大多来自课本外,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还要具备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出新的课题,以及掌握检索、查阅并甄别文献的能力,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在最终的展示环节,对学生的演讲能力、现场控制能力、表达能力都是一种锻炼。

此外,剔除传统考核中单一的卷面模式,增加其他能力的考核占比,提高课堂汇报、案例讨论以及小组合作作品的考核占比。对于考核方式来说,目前学校利用笔试、口试、文献阅读报告、小论文、方案设计等成绩,对个人综合能力进行更为细致、更具有挑战性的考核评价。

二、教学内容的变革

(一)各学科间融会贯通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较多缺点,如理论知识学习与临床实践运用分离、过多地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批判思维能力等。以学科、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教学原则不足以高效率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灵活运用[2],故而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BL)。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力,通过分组学习讨论、相互交流,主动获取知识,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解除了各学科间的独立性,以综合能力代替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

PBL模式下教师要采取启发式教学,而不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发现并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有专业的PBL教研组,编撰了丰富的案例库。每份案例都经过反复斟酌推敲,确保内容贴近临床实际,同时又有丰富的教学意义,重视医学知识的严谨同时兼顾有人文关怀。在师资配备方面,学校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教师用心指导每一次PBL案例讨论课程,在课堂上起正确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在平时各科学习中融入PBL教学,与现代国际医学教育重视的逆向思维不谋而合,即理论学习系统的相关疾病与症状,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学会透过病症,将所学知识整合并融会贯通,从而掌握疾病诊断的根本原理,有益地探索了医学与人文结合的方式。将真实病例、典型疾病、医生思维、师生互动、人文关怀及医患沟通融于内外妇儿等近百个案例中,可以让深奥的临床思维变得清晰明亮。

经过调查,回收的样本中,81.58%的学生认为PBL和CBL及其他课程中的presentation确实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实践教学

相较于国外“精英教育”式的医学教育,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实行的是大班授课,重课堂知识灌输而相对忽视实践。较多的医学生与较少的教育资源之间的不平衡导致多数学生接触临床机会少,临床实习以观摩为主。20世纪90年代,全英医学总会(General Medical Council,GMC)公布了医学教育改革的方案,建议通过医学理论知识、医患沟通技巧及临床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课程设置和安排,提高医生的理论水平、临床技能、合作精神及组织协调能力。因此,模拟医学教育是推动医学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南京医科大学成立医学模拟教育中心既能缓解目前医学教育实践不足的漏洞,又能确保每位医学生在接触实际患者前就已经具备较完备的实践技能,确保对每位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

(三)及早的临床实践导引

临床医学本硕博一贯制专业响应学生诉求,开设“走近临床”“医学导引”等课程,多次邀请临床医生,以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且组织学生参观医院、见习等活动。浸润式、融入式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对医学的浓厚兴趣,坚定了学生为医学事业奋斗的信念。

三、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2.56%的师生对WFME(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一无所知。而在剩下的73名对WFME有所认知的人群中,知道中国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員会通过WFME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认定一事的仅有44人[2],仅占总样本数的22.56%。由此可见,师生对于临床医学国际化了解不多。

63.16%的受访者认为,南京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教育与国际先进水平“在接近但有一定差距”,主要存在科研水平低、英文教学重视不够、知识更新慢等问题。而本硕博一贯制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采用学科课程与整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保留主要学科课程,增加跨学科整合课程、创新训练课程、全英文课程和国际课程及学科专业进展类课程的比重,为学生提供外文教材,提倡阅读英文文献,并且提供出国访学、交流机会,以国际化视野进行人才培养。

四、医理结合

目前相较于其他学科标准,医学教育对医学生专业课程外的理科类课程要求偏低,这间接导致了部分医学生不能建立完整的理学思维模式,使其在未来后续医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也会受到影响。为打破临床与科研难以兼顾的僵局,对于本硕博一贯制专业,南医大率先开创了“双导师”制。将临床导师与基础导师相搭配,以求得基础科研与临床技能相统一,促使学生尽早接触科研、激发科研兴趣并获取科研技能。

为了提升学生理学水平以及为其建立完整的理学思维,在临床医学本硕博一贯制专业课程设置时,南医大首创“高等数学+现代信息技术”模式,致力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并引入数学建模入门教学,学以致用,用较短的课时带来较长远的裨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一蹴而就。高等教育的改革已经成为共识,医学专业也不例外。或许从前对大多数高校师生来说,教学改革只是一个概念、一种理论[3],改变的只是教学内容或进度安排。而这次,南京医科大学不仅仅改变了教学方式,甚至改变了整个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发生了变革,教学技术发生了变革,教学时空发生了变革,师生互动发生了变革[3],大学生与未来职业的联系发生了变革。南医大对这些进行了积极地探索,获得师生较好的反响。医学院校的改革必然要解决长期以来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本、以为国家培养优秀卫生人才为目标,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医学教育体系。高校教师和学生逐步熟悉并充分利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利于今后加快教学国际化与创新化的步伐,不断推进我国医学教育的迭代更新。

参考文献:

[1]晋浩天.我国医学生有了走向世界的通行证[N].光明日报,2020-06-24(13).

[2]任文岱.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专业认证制度取得重大突破[N].民主与法制时报,2020-06-25(1).

[3]邬大光.互联网的力量[J].高等理科教育,2020(2):3.

(責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生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继续医学教育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重大突破!我国医学教育认证质量获得国际认可
我院医务人员继续医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