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真挚,永远明亮
2021-07-22今様
今様
准备写这篇专栏的时候,原本是想讲一讲校园青春的。脑子里连画面都有了,十七八的少男少女,意气风发,明亮蓬勃。
结果昨晚收到朋友的一条微信:“遇到个特搞笑又无语的事。”
和她聊完,我忽然就想写点别的了。
朋友是某名校研究生,让她无语的这个人,称他为B吧。
B是朋友的班長,竞选那天,一番演讲说得台下掌声雷动,几乎是全票通过。
朋友当时也觉得他不错,和我说:“我们新班长思维好成熟,感觉比我会说话多了。”
可惜好景不长,再从朋友口中听到,她对B只剩下了吐槽。
研究生的班级模式不同于中学,大家各自有生活的重心,十分松散。然而B却沉浸于他的班级建设蓝图中不可自拔,每学期都要举办各种集体活动,活动结束,还要大家上交感想。今天爬山,明天社会实践,朋友忙于写论文,私下跟他表示不愿意去,却被他挂到了班群。
“关于明天要进行的慰问活动,有些同学有意见,这里我说一下……”
他用的是非常官方的语气,张口闭口都是“团结力、凝聚力”——好似她不去,就站在了全班同学的对立面。
朋友直接在群里怼了他,后来坚持没去。
有朋友打先锋,几个不愿意参加的同学,也渐渐不参与那些活动。
那之后,就陆陆续续有人跟朋友说,班长经常有意无意地提起她。
当然没有很直白,他是用一副遗憾的语气说:“要是××他们几个也来,我们班就到齐了。”仿佛自己是个操碎心的好班长。
朋友觉得不可思议。
参不参加活动,你情我愿的事,为什么要道德绑架?
再后来,朋友和B竞选团支部书记,她选上了,B落选了。那段时间,总有不同的人来跟朋友说,B在背后编派你,说你和某老师关系好,说上次国奖加分的事,也是因为“挂靠”某某学长。
朋友跟他当面对质,他倒是丝毫不慌乱,一句“大家都是同学,不要伤和气”“××,你是不是一直对我很有意见”,打太极一般就过去了。
朋友昨晚为什么发出感慨呢?
因为元宵节,班长给所有人都送了小礼物,独独没给她。
她感叹:“我感觉B就是在假装自己成熟稳重,其实无聊幼稚得很。”
我深以为然。
B的“成熟”,我更愿意称之为一种“虚伪”。
他给我的感觉,很像那种世故的小大人——逢年过节会给全班同学发祝福,平时说话,也非常滴水不漏。
可相处久了,会让人觉得非常虚假,利益矛盾的时刻,背后捅刀也绝不手软。
前阵子去参加一个表哥的婚礼,表哥有个朋友,明明也是刚出学校不久,却已然是个“社会人士”的派头,在饭桌上大谈特谈,将桌上众人的马屁也拍了个遍,劝酒那一套更是玩得极其熟练。他那虚伪又油腻的样子,真让人想原地洗洗眼睛。
一个朋友说,这是不可避免的,人长大了,就是要虚伪一点。
比如,面对上司、不熟的朋友,你总要说点好话呀。
这我承认。
可这并不代表你要乐在其中,并沾沾自喜吧。
这个朋友又说,你想得还是太简单,思维像是停在十六七岁,学生一样。哪个“虚伪”的大人,不是从真诚过来的呢?
我说“好吧”。
想好了,下次生日就要许愿:希望自己永远真挚,永远明亮,永远不要变成“虚伪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