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思考

2021-07-22马媛荃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大众化哲学大众

马媛荃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将具有科学性、抽象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通过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方式,被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以及应用于实践。本文阐述了哲学与大众化的含义,分析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所面临的问题,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现提供了途径[1]。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7-00-02

马克思曾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既然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本质就是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观点和方法论与具体社会生活实践中的群众相结合[2],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成为人民群众自觉用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也是从社会精英所拥有到人民群众所掌握。

一、哲学与大众化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的“大众”含义

什么是大众?其中,对这个词语进行不遗余力的解释就是精英主义理论。精英主义认为在知识、财富和社会地位上人存在着精英和大众的区别,大众只有在数量上有优势,在其他各个方面都没有优势,西方精英主义的思维方式下认为大众没有能力把握自身的生活,更不用说解决社会问题,这种对于大众的认知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大众就是历史的创造者本身,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反对精英主义的论断,反对他们对于无产者的概括和偏见。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的“大众”有着根本性和基础性的重要地位。

(二)哲学化大众和大众化哲学

辩证地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有两个概念,体现了两层含义。一是“哲学化大众”,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化”大众,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用这些观点和方法来改变、丰富人民群众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进行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二是“大众化哲学”,即以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用人民群众的实际社会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完善成为立足于中国实际、人民群众的哲学体系,以此丰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3]。这两个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应当包含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哲学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哲学化大众和大众化哲学相互作用,形成良性的循环,一方的发展带动另一方的发展,共同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进程[4]。

二、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所面临的问题

(一)理论内容相对滞后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所要宣传和普及的内容必须要符合当下社会生活实际,反映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通过实践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可被群众所掌握应用,发挥实际的指导作用。

但必须承认的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理论内容研究相对落后,与快速发展的时代和实际生活相脱节,这使得很多大众化的工作内容出现假大空的现象,针对大众化的研究内容有一定的功利性,没有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存在不合理和浮躁的现象。一些研究人员在研究时没有调查,没有实践,就直接谈怎样进行大众化的展开,这样就导致了理论内容没有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生活,研究内容故步自封也没有实际的理论创新,同时许多理论语言过于晦涩难懂,文章过于故弄玄虚,没有把人民群众实际面临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不符合大众化的主体对象——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需求,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相脱离。

(二)教育形式相对单一

针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不论是中学时期还是大学时期,教育模式都相对单一。教科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参考工具,教科书中将哲学的部分机械地分为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并在这些基础上丰富具体内容,进行编排组合,将这些教材应用于教学,教师通过课堂将教材里的内容向学生填鸭式的灌输,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认为教材里关于哲学的内容是权威的、合理的,一想到哲学就首先想到书本中对于哲学的分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想到书中的理论教条和定义,然而这种教育形式对于大众化的进程是起到阻碍作用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机械的、教条的,也不止是教科书上编排的那些理论知识。除了课堂教学这种主要的教育形式还有各种宣传广告对于大众进行思想观念的教育,然而这种意识形态的宣传采用的还是单一的广告形式,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进行铺天盖地的形式宣传,人民群众很难真正感兴趣并理解宣传的内容,这种宣传的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课堂教育和思想观念的宣传都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没有跳出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框,这种教育方式很难实现真正的大众化。

三、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现途径

(一)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

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目标实现,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理论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理论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目标不仅仅是普及哲学原理,而是让人民群众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大众的认可,贴近大众的生活。首先在内容上要切实表达人民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站在统一战线,就像毛泽东同志曾经说的“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5]。”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真正走进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中,符合群众的利益,这种价值观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拥护,做到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对社会和群众的巨大影响力。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机活力在于不断创新,理论创新就是在时代变革和历史发展中找到本质和规律,把握住事关全局的关键问题。当前大众化的工作内容要做到内容上的革新,保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状态,紧跟时代的脚步,反映人民群众当下面临的真实问题和经历,真正做到不断开拓创新,推进大众化的进程。

(二)注重教育生动性,培养国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信仰

在进行国民教育时,应该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生动性,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培育国民的理论信仰。

在教育教學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应该联系生活实际,以生动活泼的故事叙述形式讲学,开展活动型、讨论型课堂,丰富教学资源,走出课堂迈向社会实践,而不是简单地灌输定理和定义,为了应试去背诵教材中的原理和方法论,这样学生没有真正掌握什么是哲学,也没有真的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思想。在选拔教师时,应该选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自己的研究和见解的教师充实教育队伍,不只要向学生教授知识,传授研究方法,更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解决大学生理想与信念的问题,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同感,培育大学生的哲学信仰。夯实国民基础教育,培养国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信仰,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前进的步伐[2]。

(三)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途径

过去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主要通过课堂进行传播[4],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要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途径,将传统与现代的传播方式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创新传播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网络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有了质的改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使生活变得更加方便,搜索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是传统媒介没法达到的。面对这样的机遇,更应该主动靠近,应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传播,以此进入新的社会生活方式中,抓住当下时代社会生活变革的契机,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新的需求,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思想内容。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大众化的实现需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具有特色的传播平台,利用当下的社交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如可以运用网络视频资源,开展公益讲座、主题展览、知识竞赛、直播课堂等活动。同时还要转变思维模式,通过新的媒介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提高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社会学习氛围,为大众化奠定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郑鹏飞.张闻天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1(4):26-28.

[2]郭德钦.延安时期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

[3]欧阳爱权.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10.

[4]吴远,吴日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J].学术论坛,2009(11):28-32.

[5]付金梅,等.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及其当代意蕴[J].理论导刊,2012(8):56-57+84.

(责任编辑:董维)

猜你喜欢

大众化哲学大众
大众偶像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