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

2021-07-22邓丰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三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邓丰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加大了对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视,尤其是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关注越来越高。通过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1],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化的“三观”,并推动其塑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独立的思维。鉴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从马克思主义及思政教育的内涵着手,分析新时期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的地位,并详细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政教育;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7-000-02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政教育的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尤为重视在高校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布了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改革的文件。其中强调,要不断明确和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思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也是新时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院校的标志。与此同时,有关文件还进一步强化了思政教育工作的中心思想及原则,重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在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和地位,明确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1],树立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下简称为“三观”教育)。同时,也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三观”教育的本质间存在紧密关联,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三观”教育的基础所在[1]。总而言之,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其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从而促进其全方位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高校实施的思政教育,从其本质上分析,是学校或是教师借助有关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或是道德方面的规范,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性、有目标性的影响工作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让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断发展,最终能够逐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由于思政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因此也是解决新时期下,社会现实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主要方法。其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人的思想、行为发生变化的规律所在(此点也是思政教育所研究的重点内容)。二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具体而言,大学生的思想、观点及“三观”的形成,其中存在的规律都是思政教育所重点探析的方向。各大高校开展思政理论课程,不仅是对学生实施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还能让学生能够系统化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标。

二、新时期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政教育中的地位

思政教育是现阶段中各大高校针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此教育课程也是高校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重要途径。由此可知,思政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内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构建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属于其中的重要思想基础,为体系的构成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思政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起到的作用,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政教育中占据的地位。

(一)引导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其构成而言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且具备科学合理性;从其内涵分析,它不仅是党顺利执政的核心思想,此理论也是新时期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在如今的各大高校的思政课程中需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具体涵盖以下内容:一是培养“五爱”教育;二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三是建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四是逐渐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等。总之,本质上都是通过实施教育后,使学生不断形成其内在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其本质上,是国家对人民群众所实施的政治宣扬及价值观的教育。其中,不论是各大学校的课堂、校内的主题宣传讲座还是街道等张贴的宣传标语,其实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紧密关联。在许多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课程中,教师可通过列举实际的案例,如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战役事件中的故事等,以此类似的红色知识作为教育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革命历史,进而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等。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思想、精神上的培育工作应当重视加强,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切实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才能在对其有效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同时,顺利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

三、新时期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一)培养哲学思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目前,在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下,会促使学生产生不正确的心态及价值观念。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及树立世界观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包括其中所蕴含的“唯物论”“辨证论”的描述,能够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探寻事物的本質,并学会灵活地看待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告知了人们要不断实践,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检验出真理。同时,也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新时期下,如何正确地认识世界环境的改变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当代学生需应对的重要课题。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能够为学生的方法论进行引导,从而实现其世界观的运用和实现。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2],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起更成熟和科学的“三观”。从其原因上分析:马克思主义能够将人的本质揭示出来,且总结了人本质的内涵。此理论认为[1],人的本质并不完全是生物学上所分析的一种固定特征,也不会只是某一个人独有。从现实层面上分析,人的本质其实是在各类社会关系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这一发现,为学生人生价值目标的确定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人生价值观,主要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等内容的指引下,结合集体主义共同形成的。学生可通过学习,对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等作出正确的评估,进而选择更正确的态度及立场。

(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的教育,是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核心所在。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新时期高校学子应当建立起的远大理想及信念。要确立这一信念[1],就必须将其落实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基础,能够使学生产生对其进一步的追求,进而坚信马克思主义内涵的科学性,以此判断思想观念的正确与否。最后,再将远大的理想信念与共产主义理想相结合,可引导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四)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等鲜明特征。从其本质上分析,既有政治性,也包含了学术性。因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它还具有阶级属性,其内包括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为人类解放的相关理论。因此,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更应该重视在政治方面的教导工作,进而对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五)养育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政教育中不可缺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其“三观”教育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爱国主义的内涵,明确在新时期下有关爱国主义的新需求[1],并逐步明白爱国及成才间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各大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供了方向和理论,尤其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神越发凸显。

(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基本的道德规范教育,是思政教育的源头所在。道德,不仅是人生存、进步的根本,也是社会未来能够长远、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尤其是高校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的接班人,更应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从自我做起,不断形成和发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规定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不断培养自身品质,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不仅起到了引导作用,也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马克思主义及思政教育两者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后可知: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不仅在思政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是新时期下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高等院校促使大学生学习好马克思主义,能够对其自身的发展、思想的转变,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三观教育”,也是各大高校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对于树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等都有着推动作用,并提升了其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综述[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3):26-29.

[2]李东生.理论强党的内在结构分析[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0(4):77-82.

(責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三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五毛钱的“三观”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