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剧本杀背后:故事、人设、生意

2021-07-22张锐

南方周末 2021-07-22
关键词:南方周末情感

南方周末记者 张锐

依据剧本类型,剧本杀可分为情感本、欢乐本、恐怖本、推理本、阵营本等。目前,77%的剧本杀商户拥有50-300套剧本可供玩家选择。

南方周末记者 ❘ 张锐 ❘ 摄

为了创造沉浸式体验,一些剧本杀店布置了不同主题的场景,并提供化装等服务,以配合剧本演绎。

南方周末记者 ❘ 张锐 ❘ 摄

整整九个小时。2021年7月1日,上海一个密闭的房间里,从下午两点钟到晚上十一点,朱振宇拥有了另外一个身份。他不再是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而是清末的一位“肩负大义,为家国牺牲了小我”的热血青年、革命先驱。

朱振宇与其他五位朋友接过这个名为《云使》的历史类剧本,阅读并沉浸在这个发生在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历经三代人的百年故事之中。

一种名为“剧本杀”的社交聚会类游戏正风靡于年轻人中。玩家拿到各自的剧本后,能够扮演特定角色,通过与其他玩家的交流,推理和还原出故事的全貌和真相。

作为入坑四年的老玩家,朱振宇玩过的剧本超过200个。由于剧本是一次性消耗品,玩家基本不会体验第二次,2019年剧本类型逐渐丰富之后,几乎每一周,他都会和朋友们去开拓新的本子和角色。对他来说,剧本杀就像演电影一样,“有故事、有沉浸”,可以用来社交和消遣。

得到此次体验机会殊为不易。一个月前,朱振宇便开始预约店家。按照稀缺度,剧本分为盒装本(任何人都可以买到)、城限本(一个城市三家)、独家本(一个城市一家)。2021年上半年火爆的城限本《云使》,上海的三家版权店,玩家早就已经预约到了10月。

“放着音乐,大家都非常地动情和投入”。完成推理和还原环节后,朱振宇与朋友们各自以角色的口吻发表想法,房间里响起了《故梦》和《有一天》,此时的朱振宇已经脱离了剧本,诉说着革命的理由、想对家人说的话,“你真的能感觉到这些人很不容易,尤其是在这一天特别强烈”。

体验到最后,朱振宇流下了眼泪。

“第一次体验很重要,有些人可能一下子喜欢上了,会非常上瘾,一周要玩好几次。”朱振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剧本、剧本杀主持人(注:Dungeon Master,主导游戏进程,讲解游戏内容)、玩家互动都会影响实际的效果。”

相较狼人杀等其他类型的桌游,剧本杀对线下场景更为依赖,拓展了盈利空间,相应地提高了行业天花板。玩家激增引来了剧本杀市场的急速膨胀。单人剧本杀的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美团休闲娱乐业务根据2020-2021年平台数据及市场调研推算预估,2021年中国实体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达154.2亿元,消费者规模有望达941万。

2018年,朱振宇的一位朋友从互联网行业辞职,在南京开了一家剧本杀店,刚开始只有三个房间,光顾的人也不多。后来店面不断扩张,如今发展成了拥有九间房的大店。2021年上半年,朱振宇周围不断有同事辞职去开店。

从下游的玩家、中游的店家,到上游的发行公司、剧本创作者,剧本杀正成为当下内容产业的缩影之一。

“当成另外一种人生去体验”

即使是无动于衷的玩家,一入剧本杀,也很难不被吸引。美团研究院发布的《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63.5%的老玩家至少两周会玩一次剧本杀。

在宁波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温和派(网名)因单位组织联谊活动“入坑”。相对于狼人杀等桌游,剧本杀显然更容易创造与陌生人社交的机会。温和派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熟悉的玩家圈子。

深圳叁拾壹剧本店的店长表哥说,剧本杀一开始提供了一个故事场景,玩家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会拥有感受;后来,它成为偏社交属性的平台,很多陌生玩家因此成为朋友、情侣。

广州目隐·旋疑馆店主赵嘉伟也是重度桌游爱好者。赵嘉伟介绍,市面的剧本类型能够符合大部分玩家的需求:喜欢逻辑推理的,可以玩推理本;喜欢角色代入,可以玩情感本;喜欢斗争的,可以玩阵营本;喜欢喝酒的,甚至可以玩特定的喝酒本……

医药行业从业者高楠是硬核推理本的爱好者。最近两个月,他在无锡出差,几乎没有朋友,空闲时间便会去“打本”消遣。高楠是理科生,享受不断解题的过程,甚至为找出剧本中的BUG而兴奋。他属于剧本杀玩家中常见的“菠萝头”,很少动感情。在一次情感类剧本杀经历中,同行女玩家已哭得不能自已,他仍漠然地坐着。

但赵嘉伟认为,剧本杀更容易令人产生共情。他曾玩过一个关于切尔诺贝利的剧本,故事结束,玩家们感受到灾难带来的痛苦,还继续观看了相关的纪录片。“直接看结果,当然也会有些感触,但没有那么深。在剧本里,你不知道这是什么事件,只是在经历,一直到最后知道结果。”

“要放松,完全融入场景,当成另外一种人生去体验。”深圳某影视公司员工陈礼鑫至今体验的剧本已经超过一百个,他曾和玩家朋友总结好本子应该具备的特点:好的故事、核心的玩法(沉浸、阵营等)、情感的矛盾和纠葛、盘凶(注:根据线索推理寻找凶手)的逻辑线、玩家可选择的行为、情绪的引导和不同的结局。

“你慢慢知道这个角色的时代背景、情绪、人设等,接下来所有的时间都是你的,你会怎么表达?”

双鱼座的温和派在体验情感本时,常常会因为剧情而落泪。平时,温和派话并不多,但在剧本杀中却完全相反。体验一个叫《鸢飞戾天》的剧本时,温和派扮演了一个宋代的角色,需要在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感之间做出抉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成全爱人和朋友。

温和派并不是情感沉浸最丰富的玩家,他知道的一些情感玩家,打完本子的三四天后,仍然走不出角色,陷入“自闭”的状态,不断回想着自己当时做出的选择和结局。

沉浸式的剧本一般比推理类剧本更贵一些。深圳互联网公司从业者周颖每月要支出一千元左右玩剧本杀。她玩过的最贵的一个剧本每位玩家要支付328元,从换装、做发型到游戏结束复盘,总时长有8个小时。体验的过程中,有六个NPC(注:店内配合剧本表演的工作人员)参与演绎互动,她觉得这个价格花得并不“肉痛”。

周颖的剧本杀时间一般放在周末,有一些“中毒颇深”的玩家每天都在打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总是没有剧本里的精彩。用第三视角看电影还是不尽兴,但玩本有点像自己演了一场电影。”周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你怎么去拿本、找主持人、找玩家?”

查馆是广州老牌的剧本杀店之一,位于海珠区的新店如今基本装修完成,可以容纳四部剧同时进行。剧本房摆满一屋子剧本,化妆室也挂满了不同类型的服饰,“城限”和“独家”剧本超过200本——这是“大店”的标志。

二楼的实景演绎场地,五六个全职工作人员正在排练。坐在沙发上的店长包包不时切换两部手机,逐条回复同行和客户的信息。

有人找到包包询问开店的事,包包总会问对方:“你花多少精力去做? 你花多长的资金来保本? 你怎么去拿本、找主持人、找玩家?”

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国内剧本杀门店数量已经从2019年的2400家上升到4.5万家,年底将达到6万家。

2019年9月,表哥在深圳南山区开了第一家店,2020年12月,她又投资了第二家店,此时南山区的剧本杀店已经从六十多家增至两百多家。目前,表哥的老玩家已经接近三千人。

赵嘉伟的店距离广州CBD地铁站几百米。现在,每个月刚好够收支平衡。广州店主打硬核推理,并不容易吸引玩家,反而是在佛山投资的新店,主打情感类剧本,很快就能盈利。

表哥认为剧本杀是否盈利的关键在于:能否吸引KOL玩家,拿到合适的剧本,是否有能力修改、呈现剧本、是否有特色等,“深圳有很多只是靠盒装本改编剧本的店活得很好,而且活成了大店,有的店提供一些附加服务,比如拍摄玩家的照片等”。

好的剧本杀主持人是店中最宝贵的“资源”,他们熟悉剧本,能够给出合理的修改和发挥,还能够适时引导玩家的节奏和情绪,带来更好的体验,快速积累口碑。

面对推理类剧本,剧本杀主持人需要适时把握节奏,引导玩家进入下一阶段,而不会在长时间的游戏中感到疲惫;而面对沉浸类剧本,他们需要刺激玩家情绪,犹如小型舞台剧演员一样敬业,尽可能让玩家“不出戏”。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一批表演机构、训练班和课程开始专门炮制剧本杀主持人。

叶子做剧本杀主持人已经一年,之前的工作是室内设计师。现在,他一天要带两个场次的玩家,从下午两三点工作到凌晨两点。因为剧本杀主持人的熬夜性质,从业者大多是90后。

叶子自称“菠萝头”,作为玩家未必动真情实感,但作为剧本杀主持人却可以哭出来。“你必须做出符合内容的行为,让玩家感觉真的身处在故事里。”

叶子做过多个剧本的测评,发现剧本杀主持人与玩家的喜好有时并不一致,玩家更偏好那些套路相似的剧本。这些剧本的游戏流程不一样,内核却高度相似,“一个悲惨的故事,一对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恋人,一个最后很难两全的选择等,因为收益不错,或者说大多数人还是挺接受的,市面上就会有很多类似的版本。”

如今,平均每个月有十几场剧本展会在不同城市举办,每一场展会都会展出几百个新本,发行成本在六万元以上。去除参展费用、印刷和制作成本、作者费用之后,盒装本的售价在每套500元左右,发行方需要卖出200套才能收回成本;城限本的价格则在2000元左右,至少要卖出50套才能收回成本。

一套剧本参加完三轮展会便基本宣告市场售卖环节结束。这些剧本可能一炮而红,更多的是无人问津。“目前,一个展会能够火起来的本子也就二三十套,就10%左右。”成都瑶池工作室的发行人员泡泡(网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泡泡统计过,某线上交易平台上有四千多个情感本售卖,实际上能喊出名字的只有十几个,销量在500套以上的更是不足百个。

“盒装对店家又没有什么竞争力,独家只有一个地方能玩到。有的店家一直拿不到,你能怎么办?”剧本杀从业者申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少数情况下,一些中小店家也能幸运“捡漏”。赵嘉伟就拿到过当时还是一个不知名发行的城限本《贤者之石》,后来该剧本风靡市场,该剧本的第二部“城限本”也被他收入囊中。

过去两年,剧本杀由单一的推理游戏发展为角色演绎交互,使剧本杀体量远远超过其他类型桌游。但随着市场规模扩大,作为行业核心的剧本却日趋同质化、套路化。“内容的天花板其实早就明显能看到了。”泡泡说,“现在你去卖推理剧本,店家会首先问你‘有没有密室杀人,其他都不重要,因为这是受(当下)市场欢迎的套路和元素”。

烂俗的故事为何有市场?

老玉米工作室作者殷无忧并没料到,剧本杀能够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因为“它其实只是一个故事”。

殷无忧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剧本如何来让玩家更有代入感?比如,剧本杀的故事体量一般会略多,分成几个章节来引导玩家。”

殷无忧以拆迁的故事为例:主角是一个顽固的老头,身上有一些小毛病,被周围绝大多数人讨厌,但这些人又都想从他那里获得拆迁补偿款。这个过程中,争斗不断发生,之后故事出现反转,原来老头是在这里守护去世战友的墓。“剧本创作只是完成了剧本杀的一半,店家配合剧本演绎则完成另一半,玩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拥有了人设”。

最早的剧本杀创作者多数是资深玩家,善于把握这种戏剧化的人设和故事。长沙剧本杀创作者“长沙颜值下线”(后称“下线”)一开始是推理本的资深玩家,2019年开始写剧本,现在已经完成了六个剧本,年收入超过百万元。他的主职工作是设计手机程序,月薪远低于写剧本。

写推理本之前,“下线”只发表过两个短篇推理小说,如今却可以在两个月内写一部城限本,四个月内完成一部独家本,“玩得多就写得快,玩过的剧本大概上千个了,现在市场大了什么都玩”。

按照“下线”积累的写作经验,好的剧本应该有四个特点:精彩的故事和不断反转的剧情,持续让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有完成感;精巧的人设,玩家在与角色互动的时候不断有惊喜;玩家与玩家之间的故事设计要到位;剧情的呈现上,作者要有新奇的观点输出。

“下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19年整个市场一年的剧本不超过几百部,甚至可以搞出优质剧本评奖,2020年以后,每月的新本数量都已经不止这个数字。“剧本多了之后,很多问题便开始出现,比如市面上有一些黄暴本、充斥着很多消极负面内容的本子。”

2020年下半年开始,网络写手、游戏行业从业者、职业编剧等纷纷转型,投身剧本杀创作。剧本杀的门槛低、回报周期短、回报丰厚等噱头吸引了各类人群,甚至一些“大神”级别的推理小说作者也跃跃欲试。

西安音乐人黄石已经写了十个左右的剧本,平均每个本子可以卖几百套。黄石介绍,整个剧本行业年收入在百万元的作者不到二十人,四五成作者可以赚到十万元到五十万元,而大部分的人都是兼职写作。

万物可爱工作室创办人董诗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的工作室曾有作品在市面上卖出了上千套,该剧本的作者收入在10万左右。“如果一年有两千个新本子,大概有一百套本子可以卖到这个数字”。董诗剑认识的作者里,有的剧本可以获利30万-50万元,有的则一本卖不出去。

董诗剑认为,很多人有创作梦想,一定程度上使剧本创作者的数量持续增长。很多人在社交平台私信他,开口便是询问剧本应该怎么写。董诗剑让他们发来故事大纲,“十个里面有一个合格就不错了”。

一些转型而来的专业写手面临“水土不服”的症状。剧本的单人阅读字数保持在五千字到两万字之间,为了保证每位玩家的体验感,剧情没有主配角之分。“很多小说作者会站在一个人的视角去写,不会运用多视角。”黄石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白八工作室的作者郭大福,第一个剧本写了半年,卖了五十万元。当初创作时,他发现市场上没有犯罪侧写的剧本,于是看影视剧、补课,甚至去派出所了解真实的案件,写作过程中向许多警察和医生请教。到第二个剧本时,郭大福又去研究颈椎构造……

但精细化创作在剧本杀行业也逐渐变得不合时宜,两个月甚至更短的创作周期才能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需求。与其他内容行业类似,剧本创作者也在竭力向创业者转型。

2020年,“下线”在长沙投资了剧本杀店。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拥有了作者、发行、店家三重身份。“下线”认为这是头部从业者进行“资源置换”的方式,“我家发的好本给你,你家发的好本也给我。如果你不做发行,你就失去了资源互换的优势,慢慢可能就拿不到好本了”。

泡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市场上好的剧本不到5%,大部分都是“烂本”,这些“烂本”迎合受市场欢迎的套路被快速炮制出来。比如,推理本常常在地上设置一滩水,那么凶手就有可能用冰作案;情感本则类似偶像剧,双方深爱彼此,却产生误会,“最后解开谜团,哭得稀里哗啦,原来你为我做了这么多!”

一些套路化的烂本正在成为“网红本”,诸如玛丽苏、霸道总裁等。一些情感本则沿用老套路:遭遇变故,然后失忆;我爱你,你不爱我,你爱她。

“总有一款你喜欢的剧本,喜欢共情、看狗血剧,就玩情感的,尤其是古风情感。比如,有人很喜欢玩宫斗戏,玩得可开心了;或是所有人都喜欢我,天之骄子。”申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就像烂片一样,营销就好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申府为化名)

猜你喜欢

南方周末情感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情感
台上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