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猫:地球上最神秘的猫科动物
2021-07-22林方舟
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
荒漠猫。熊吉吉 ❘ 摄
信息来源:猫萌 梁淑怡 ❘ 制图
★荒漠猫喜欢的玩具也和家猫类似。韩雪松曾琢磨着如何采到荒漠猫的基因样本,就找了一根长棉棒,顶端类似海绵,“家猫看到这种棒状的、毛乎乎的东西都喜欢玩一下。”他抱着试试的心态在洞口插了几根,没想到,第二天再去时几根棉棒都已经被咬烂了。
荒漠猫和家猫的“自由恋爱”,育出桀骜的后代是小事,需要警惕的是,这很可能会给荒漠猫带来灭顶之灾。
荒漠猫的研究还很缺乏。科研资金普遍更倾斜于大型动物。“大型物种一般长得比较漂亮,更能引起人的注意,而小型动物往往不被重视。”
有几个人能拒绝一只翻过肚皮、伸出肉垫、眯起眼睛的小猫咪呢?作为最让人类神魂颠倒的动物之一,猫几乎占领了人们的生活。但在撸猫之余,你有没有想过,怀里的猫咪起源于哪里,是如何被人驯化的?或者反过来讲似乎也合情合理,它们如何驯化了人?
最新一项研究表明,最早的家猫约一万年前由非洲野猫驯化而来,大橘、三花、小黑、阿白等等常见的中国家猫,也是非洲野猫的后代。
串起这项研究的,是地球上最神秘的野猫——荒漠猫。
它们的样子仿佛精灵。黑色瞳孔嵌入蓝色的眼眸,一簇毛从猫耳尖伸出,好像长出一对角,在阳光下泛出橘红色。它拥有灰褐色到棕红色的皮毛,柔软的尾巴末端有3-5个黑色圆环。仅在青藏高原一个相对狭小的范围里生活。
人们对它知之甚少。在全世界约40种猫科动物中,荒漠猫只分布在中国。2009年出版的《中国兽类野外手册》,将它描述为“最不为人知的一种猫科动物”。
2021年“两会”,荒漠猫短暂地“出圈”了一次,被青海代表团展示了照片,并被广泛报道。虽然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但目前对荒漠猫的研究远远不足,它们身上仍有很多待解之谜。
地球上最神秘的猫
专业术语上的“野猫”在野外独立生活,并非流浪的家猫。与虎、豹、狮子类似,野猫是独立猫科物种。老虎分为东北虎、华南虎等亚种,野猫旗下也包括非洲野猫、亚洲野猫、欧洲野猫等亚种。
从外观上看,荒漠猫与它们相差甚远。中国野生猫科动物保护机构“猫盟CFCA”创始人、理事长宋大昭吸猫无数,他这样描述几者的区别:非洲野猫体型瘦削、身带浅条纹,主要生境为开阔的草地、灌丛地带;欧洲野猫毛长、体态雄壮,身上也带有条纹,主要生活在欧洲的森林地带;亚洲野猫身上是浅黄色底色,点缀着黑色的小斑点,偏好平坦干燥的荒漠戈壁。
荒漠猫也是野猫,和这三类野猫什么关系,一度没有答案。荒漠猫太神秘了,人类对荒漠猫有多不了解呢?甚至连它名字的来历都是一段误会。
1892年,法国动物分类学家米尔内·爱德华兹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看到两张荒漠猫皮毛,它们三年前从四川西部收购而来,灰褐色的皮毛让他误以为,这是一种生活在荒漠中的猫科动物,随后他发表文章描述并命名,“荒漠猫”(Felis bieti)的名字便这样流传下来。
而荒漠猫并不存在于荒漠中。在青藏高原东缘、四川西北部高原、甘肃西部,在三江源、横断山脉、祁连山脉,不断出现荒漠猫的目击记录。它喜欢在浅山区活动,那里有高山草甸、灌丛和人类开垦的农田。
荒漠猫如今的英文名(the Chinese mountain cat)直译为“中国山猫”,而青藏高原牧民称之为“草猫”。这两个名字似乎都比“荒漠猫”更合适。
虽然荒漠猫皮毛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进了博物馆,野生荒漠猫的真容直至2007年才首次被人类拍到。当年,北京大学学生尹玉峰的硕士论文准备探究荒漠猫的分布情况。在阿坝州红原县,他用当时还很稀少的红外相机,拍到了全球第一张野生荒漠猫照片:一只昼伏夜行的荒漠猫经过洞口,露出了一张尖尖的侧脸和瘦瘦的半截身子,剩下的部分被比它还高的野草遮住。
十几年后的今天,荒漠猫的热度大幅提升,也源于红外相机的普及。2019年底,受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和北京大学的委托,猫盟科研和保护主管刘炎林带领团队开始在祁连山开展荒漠猫的调查。“两会”广泛流传的那张照片,便出自刘炎林团队之手。
神秘但不高冷
影像资料多了,荒漠猫卸下了神秘感,气质也被发现与家猫相似。“完全没有野生动物的感觉。甚至用修图软件把野外的场景替换成一个客厅,都会以为这是几只宠物猫。”韩雪松笑称。2018年,时任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三江源湿地项目协调员的韩雪松,在青海省意外发现了荒漠猫的身影,但三江源牧民们都对此不以为然,“他们感觉不稀奇,没有什么好讲的,还不如说说藏狐、赤狐、狼这些动物。”
甚至荒漠猫喜欢的玩具也和家猫类似。韩雪松曾琢磨着如何采到荒漠猫的基因样本,就找了一根长棉棒,顶端类似海绵,“家猫看到这种棒状的、毛乎乎的东西都喜欢玩一下。”他抱着试试的心态在洞口插了几根,没想到,第二天再去时几根棉棒都已经被咬烂了。
与荒漠猫打交道后,刘炎林也不再觉得它高冷。他观察到,它们不只吃自己捕杀的猎物,也会吃一些死牛死羊,还会和家猫一样吃草。荒漠猫喜欢吃在地下活动、专吃植物的高原鼢鼠。6月初,地里刚种上绿油油的青稞、油菜,刚被翻过的土壤很松软,荒漠猫匍匐在田垄上,竖起耳朵仔细倾听脚下鼢鼠“沙沙”的脚步声,听准后,腾空而起,一个猛子扎进土里,拖出藏匿其中的鼢鼠。
韩雪松花了4个月,用红外相机跟拍一个荒漠猫家庭,获得七千余张照片和近三千段视频,首次系统记录了荒漠猫的繁育过程。
这个家庭由一只大猫和两只小猫组成。它们以草原上的洞穴为家,小猫躲在洞里,捕猎归来,叼着高原鼠兔的妈妈回到洞口前,会发出类似家猫踩奶时的“咕咕”声,小猫听到召唤后,跑出来玩弄食物,玩够了再回到洞里享用美食。晴朗的午后,小猫时而慵懒地趴在洞口晒太阳,时而好奇地探索世界,妈妈则在一旁警戒。
荒漠猫居住的洞穴其实是野生动物“公寓”。刘炎林观察到,不同季节洞穴有不同的住户。“冬天是荒漠猫,春天狐狸会用来育仔,夏天旱獭再去住。”
荒漠猫并非中国家猫的祖先
中国家猫从何而来?科研人员对荒漠猫的研究,找到了部分回答。
中国家猫的起源有两个假说——单起源和多起源。单起源假说认为,全世界的家猫都是非洲野猫驯化而来。此前的遗传学研究显示,大约一万年前,在位于西亚到北非的新月沃土地带,非洲野猫首次走进了古人家中,并逐渐被人驯化,成为人类的伴侣——家猫,随后再扩散到世界各地。但此前研究未覆盖东亚地区家猫的样本,使得中国家猫的起源存疑。
多起源假说则认为,中国家猫不是非洲野猫的后代,中国本土野猫,比如荒漠猫就参与了本地家猫的驯化。“作为历史悠久的古文明,中国是很多动物、植物驯化的起源中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述金称。
多起源假说下,荒漠猫因长相各异,被认为和非洲野猫并不同源。人类不知道,荒漠猫应该像雪豹一样是独立的猫科物种,还是野猫的亚种。从形态学判断,荒漠猫独特的外貌和栖息地能支撑其独立物种地位,但最有说服力的来自基因学层面的研究曾是空白。
2014年,一项动物考古研究发现,陕西省华县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出土了猫骨骼,经同位素分析显示,猫与人一样也以小米为粮,反映猫与人类有较稳定的伴栖关系,但还不能确定猫是否已经完全被驯化。这更激起了罗述金等人的好奇心。
2021年6月,一项科研给荒漠猫颁发了在演化分类地位上的“身份证”:荒漠猫与非洲野猫、亚洲野猫、欧洲野猫是“亲戚”,应该将它视为野猫的第四个亚种。
该论文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罗述金课题组和合作者发表。
罗述金的博士生遇赫是论文第一作者,2014年年底至2017年年初,她和同学几乎走遍了中国大江南北,采集了27只荒漠猫,4只亚洲野猫和239只家猫的血液、组织、毛发、粪便或标本,并从中提取出DNA。
大多数家猫采集的都是唾液样本,这最方便,“只要把棉签放嘴里搅一搅”。遇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对行踪莫测的野猫,只能尽量采集动物园中的粪便、博物馆的标本、实验室储存的样本、市场上的皮张,甚至不幸遭遇车祸的尸体。
遇赫分析荒漠猫、亚洲野猫和家猫的演化树,发现三者的分化时间相当,都在150万年左右。“既然亚洲野猫被认定是野猫的亚种,那荒漠猫也应该是一样的分类地位。”
另一项证据是,研究人员发现荒漠猫、亚洲野猫和家猫之间在不同时期有基因交流。而在物种定义中,一般认为可以自然杂交的应当是同一个物种。
“简单来说,荒漠猫能和其他野猫杂交,也跟其他野猫亚种在差不多时间分化,所以就应该是一个物种。”遇赫称。
对中国本土家猫与世界家猫种群DNA测序和分析,也发现二者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从而支持了家猫驯化的单起源假说。不过,家猫是什么时候、通过哪种方式进入中国,仍然是待解之谜。这也是罗述金课题组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想搞清楚这个问题,要从考古挖掘的遗骸中提取出DNA,它能解答数千乃至上万年前的演化密码。遇赫介绍,随着近年来古代DNA技术的快速进步,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保存条件好,甚至十几万年前的骨骼都能提取出DNA”。
基因污染的潜在威胁
虽然中国本土野猫没有参与中国家猫的驯化起源,但是研究人员发现,荒漠猫与同域家猫之间存在近期的、广泛的基因渗透。
事实上,在基因证据证实前,人们经常能见到荒漠猫和家猫杂交产生的后代。早在2007年,尹玉峰就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牧民家中,见到过一些“很明显是杂交生下的小猫”。这些小猫没有了荒漠猫招牌式的蓝眼睛,但尾巴末端有荒漠猫特有的黑色圆环,有的耳尖也能隐约见到簇毛。
罗述金曾在实验室收养了一只荒漠猫与家猫生育的后代“漠漠”。经历了多代杂交,漠漠身上荒漠猫的基因不到5%,纯黑色的皮毛与荒漠猫的颜色完全不同,外观已几乎看不出荒漠猫的影子,虽然和人非常亲近,但一双“特别贼”的眼睛仍然透露出野性。
与不少猫打过交道的罗述金“从来没见过这么野的猫”。“漠漠”不发情时,也会在家里到处喷尿,甚至自己的食盆水盆都不放过,目的是标记领地、宣示主权。实验室所有人对它束手无策,只能把它安排到单间猫舍。这样相处了两年,罗述金又把它送回了阿坝。重获自由后,“漠漠”的状态也明显更松弛了。
荒漠猫和家猫的“自由恋爱”,育出桀骜的后代是小事,需要警惕的是,这很可能会给荒漠猫带来灭顶之灾。
基因入侵是物种保护中很常见的威胁。已发生过前车之鉴,苏格兰野猫是英国本土猫科动物,被英国人称为“高地虎”。苏格兰野猫曾在英国广泛分布,中世纪以后,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人为猎杀,它的数量急剧下降,目前已极度濒危。雪上加霜的是,由于与家猫交配,纯正的苏格兰野猫血统越来越稀少,科学家担心它“功能性灭绝”。
▶下转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