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数学课堂

2021-07-22贾春兰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长方体交流情感

贾春兰

小学教学作为工具性基础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质的重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认知因素和非认知的和谐发展,这才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要实现这目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因为学生的发展必须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学生不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其主体发展只能是句空话。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尊重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追求班级整体的发展和提高。因而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一、融洽师生情感,激发参与意识

情感是学生参与教学的内在心理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它是人与外界客观事物接触时,所产生的诸如喜欢、讨厌、高兴、忧伤、亲近、疏远等主观心理反映。小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主要来自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及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程度。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融洽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呢?

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给以足够信任。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于学生的情感交流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信任。

其次,教师给予学生良好的期望。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往往能促使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甚至改变自己的行动去接近教师的期望。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是学生参与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师要以诚相待,要鼓励、赞赏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激励他们获得成功,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信心。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心理条件

教师的情绪决定课堂的气氛,课堂气氛又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的情绪则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否会主动参与课堂。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教师应当是幽默风趣的,善于和孩子打成一片;教师应当是真诚的,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是朋友;教师应当在孩子获得成功时,毫不吝啬地加以表扬,不要担心他们会因此骄傲;在孩子碰到挫折困难时,为他们加油鼓劲而不是火上浇油。只有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感情真挚,学生才回会对教师更加尊重,对教师的教学也更易接受,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精神饱满、充满自信、和蔼可亲。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和亲切的气氛中保持积极的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获取知识当然也就能够更为迅速和有效。

三、制定不同梯度的达成目标,使不同基础的学生主动参与

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与发展。在实际的课堂中慢的学生有时题目还没看明白,快的学生就已经做好了。时间长了,这部分慢的学生就会产生挫败感,总感觉跟不上,学习很吃力,继而产生厌学心理。因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梯度的达成目标,使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主动参与活动成为可能。比如:根据班级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将学生分成A、B、C三大類 ,每一类设置与之能力相当的学习目标,使每一位同学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既能保证后进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得以顺利的完成题目,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在同一的时间里培养优等生的能力,不至于早早完成练习,干举着手,无所事事。

四、课堂训练多样化,让学生善于主动参与学习

在教学中,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步内化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同时也才能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为激励学生继续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练习题设计上要讲求实效,讲求梯度,讲求形式,基本练习题的设计,即是对课堂新知识的巩固,也能使每个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我能行”的喜悦。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角度积极参与学习,探索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满足了一些学生的心理需求。

五、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阵地,打开主动参与的口子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它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首先是为学生的自身学习创造了机会。学生通过交流思想和各种学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其次是全员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在学习小组中,学生之间是平等的,解除了思想上原有的约束,学生能更好地、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我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我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他们说些什么。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教室里讲台上那个粉笔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也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粉笔盒,原来呀,那个粉笔盒正面是长方形的,侧面则也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再举起那个粉笔盒,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长方体!”,这时我感到很欣慰,不再可惜原来设计的环节没有用上了。及时从他们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再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六、创设参与与交流的空间,促学生主动发挥

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观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站在不同思维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利用这些反映面来引发学生交流,使学生互相促进。在这节课中,老师可以让同桌的两个学生一起观察长方体,共同探究 长方体的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索中,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感知和更新的认识,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主动发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我们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再次,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大多是一个倾听者,师生之间的交流显得民主、平等、宽松,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某一个小组或某一位同学进行直接交流,使得学生能参与学习讨论之中。在小组合作中,要鼓励后进生多说,要引导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学习伙伴友好地进行帮助。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地思考、探索、实践、总结。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要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把课堂变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去。

猜你喜欢

长方体交流情感
如此交流,太暖!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情感
台上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表面积是多少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问题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