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理性是中国共产党的齐家之宝

2021-07-22杨灿杨家晔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西柏坡理性革命

杨灿 杨家晔

本次参加云南省民进昆明市委骨干会员履职能力培训班,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郭玉良老师主讲的《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努力形成党的建设工作的主动实践》,通过分析如何避免塔西佗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历史地、务实地得出十九大“极不平凡‘极在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思想”“组织优势‘优在组织能够使党的力量倍增”“大党样子‘大在中国共产党能够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和伟大的自我革命”。郭老师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引经据典的分析,但这种分析又不事雕琢,信手拈来,给于我们很大启发,尤其是老师讲到西柏坡精神,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西柏坡走来,使我想到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历史理性和自我自觉。

我们联想到亚里士多德是历史理性的鼻祖,他不同于他的老师柏拉图以自己假定的理想国来衡量现实,他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堕落和促进国家的发展。从他的师爷苏格拉底之死,他认识到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于是他对人性和理性持怀疑态度,主张法治,而法律的来源也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学者的思考,而是来自于历史和传统中为人们所遵循和认知的实实在在的“物性”,也就是历史的理性。

一、历史理性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齐家之宝

西柏坡是当时的党中央驻地,党中央为什么搬到西柏坡,有四个历史原因:

一是1947年初《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西柏坡颁布实施,土地改革运动通过周立波《暴风骤雨》、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文学作品得到真实地再现,历史学家说:“是《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了全中国人民”,《中国土地法大纲》激发了千千万万想获得土地的农民的革命热情,使丧失土地的千千万万个“赵光腚”敢于起来革地主老财的命,这是党中央落脚西柏坡的现实背景。右图是经过毛泽东主席修改过的《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法大纲的建议》。

二是平山县西柏坡具有悠久的革命传统,早在1931年党组织就在平山县的霍宾台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于光汉、粟再温、王昭是平山县党组织早期的创建人和卓越的领导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聂荣臻率领八路军115师一部两千余人奔赴晋东北,开展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等党政军首脑机关就驻扎在这里,聂荣臻、贺龙、彭真、关向应、王震、黄敬、陈伯钧和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长期战斗生活在平山,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平山人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和战斗集体,正是西柏坡这种革命的群众基础使党中央落脚西柏坡有了革命的人脉保障。

三是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东临华北平原,西依太行山,境内河流众多,而以滹沱河干流最为出名,它源自山西繁峙,贯穿全县,西柏坡恰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滹沱河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为党中央落脚西柏坡提供了丰饶的物质保障。

四是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历史名城石家庄,西柏坡距省会石家庄40公里,交通便利,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石家庄的解放,开始了我军解放大城市的创例,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华北解放区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为党中央进驻西柏坡创造了有利的区位条件和安全保障。

这种历史理性使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西柏坡优越的地理位置、富足的物产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使它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抗日中心,而且为中央工委、中共中央的移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然,西柏坡也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用朱穆之的话来说:“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它的历史理性的名字是早己连同我们伟大的政党,一个强盛不衰的共和国一道,震彻寰宇。

二、历史理性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

西柏坡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西柏坡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正是西柏坡见证了中国革命最重要的一个转折时期,也正是在西柏坡产生了伟大的务实的西柏坡精神,毛泽東和中共中央才在这里创造了席卷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了伟大的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博大精神,内涵丰富,西柏坡精神体现的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历史必然,历史理性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包涵着三个方面:

一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这和十九大提出的“敢于斗争”的精神相距70余年,更能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西柏坡时期,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已转入全国反攻,是否敢于不失时机地发起战略决战,将革命进行到底,是党在西柏坡时期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中共中央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精神,不失时机地组织了伟大战略决战,歼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针对蒋介石1949年《元旦文告》发动的“和平”攻势和当时国际势力提出的“划江而治”的主张,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不使革命半途而废,显示了中共中央在复杂的政治风云和决定中国人民前途和命运的历史关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精神,这是一种抓住机遇,顶住压力、挑战,争取最大胜利的革命进取精神。毛泽东同志指出,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他号召全党要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会一切不懂的东西,并激励全党克服困难,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国家而付出艰辛与努力,也就是要用事实回击国内外敌对势力所谓的共产党只会打仗、不会搞建设的预言。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理性精神,是我们党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

二是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发动农民群众参加伟大的解放战争,为战争的胜利提供巨大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党内的团结统一,克服存在于党内的某些无纪律无政府状态,为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提供组织保证,因为“组织能使党的力量倍增”。这是中共中央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毛主席一贯倡导群众路线,为此,共产党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战和生产的积极性,使解放战争“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同时党中央把加强纪律性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来抓,先后作出了建立报告制度、健全党委会议制度等决议、决定,要求克服依然存在着的某些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克服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手中,达到全党、全军在政策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并要求把加强纪律性与发展民主结合起来。根据毛主席的提议,会议作了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充分体现了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历史理性的民主精神。

三是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西柏坡时,中国革命即将全面胜利。执政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提到党中央的议事日程。共产党人会不会变成李自成?能否避免重蹈“其亡也忽焉”的历史覆辙?能不能经受得住胜利与执政的考验?这关系到革命成果能否巩固,社会主义目标能否实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能否走下去?在解决这个重要课题时,毛泽东在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敲起警钟:“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毛主席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于是,毛主席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坚信:“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在离开西柏坡前夕和进驻北平途中,毛泽东多次强調:我们是“进京赶考”,发誓“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所有这些,蕴含了对共产党人理想、宗旨、奋斗目标和作风风范等极为丰富的时代要求,科学地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为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防止腐化变质,永葆革命者本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两个务必”,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对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更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从而成为历史理性的西柏坡精神最为重要的内涵。

西柏坡精神产生在一个特殊的革命时期,是被实践证明过的真理,是历史理性的伟人的自觉,因此她的生命力是永恒的。在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宣传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将永葆青春的西柏坡精神的宝贵财富付诸于现实工作中去,有助于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更好的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经受作为执政党所面临的各种考验和挑战,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今天我们在西柏坡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和清贫而节俭的伟人们当年的生活。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历史痕迹。更可贵的,是人们在这里还可以从留存的文字和资料中聆听到那些巨人曾经发出过的声音,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西柏坡的历史叮咛,虽然过去了70年,但她哺育了千千万万具有钢筋铁骨的战士,历史和现实也无情地告诉我们,那些视西柏坡的嘱托为“耳旁风”而背叛事业的匆匆过客们,已经或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不论是共产党,还是民主党,“两个务必”的历史理性,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

猜你喜欢

西柏坡理性革命
西柏坡
欲望膨胀
毛泽东在西柏坡使用的办公桌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中国的出行革命
西柏坡精神的理论意蕴和党建价值
建国以来西柏坡研究文献统计分析及发展对策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