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之绝唱
2021-07-22伊兜
伊兜
我们常说中国历史悠久,比较传统也最为大众熟知的一种说法是“上下五千年”。数千年的发展变化、朝代更迭,许多大事也被史书记载下来。如果把浩如烟海的史书比作珍珠的话,那《史记》无疑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鲁迅赞其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教育部也将《史记》列入新课标小学生必读书目。这部史书,究竟有怎样的魅力?本期,就请跟随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认识《史记》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最初也被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所记载的内容跨越大约三千年的历史,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结束。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24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按照朝代顺序排列,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什么是纪传体
简单来说,纪传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即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在此之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也就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的历史事件。《史记》之后的史书,大都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司马迁其人
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曾做过太史令的官职。他的父亲是一名史官,他子承父业,也做了史官。司马迁早年曾到各处游历,收集了很多奇闻逸事,这为他后来编撰《史记》奠定了基础。在编撰《史记》的过程中,司马迁因替人辩解而获罪,被处以宫刑。他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和痛苦,没有放弃编撰《史记》,用了14年的时间,最终完成了这部恢弘巨作。
这样读 《史记》
《史记》这部书记载了那么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但读起来完全没有杂乱无章之感,就是因为它虽然包罗万象,但体系完备、条理分明。我们前面说过,《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如果你对帝王的言行政绩感兴趣,那就去读“本纪”;想了解子孙世袭的王侯、辅佐帝王的重要大臣的事迹,那就去读“世家”;还想知晓历史上其他著名人物的身世和事迹,那就去读“列传”。至于“表”,让你辨明年代顺序,看懂大事年表;而“书”呢,给你讲述各种制度、社会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很多我们熟悉的成语典故都出自這里。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zèng),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大意是:项羽带兵打仗,过了河就把船弄沉,砸破做饭的锅,还烧了住处,士兵们只带了够吃三天的粮食,抱着必死的心态,没有一个想逃跑的。后来人们就用这个成语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鸿鹄之志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大意是:陈胜感叹,燕雀怎么能够知道鸿鹄的志向呢?后来人们就用这个成语比喻志向远大。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大意是:廉颇知道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处处退让,不与他争斗的事后,感到很惭愧,就脱去上衣,背着荆条,在宾客的引领下,来到蔺相如家门前请罪。后来人们就用这个成语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史记》的价值
从史学的角度来说,《史记》在当时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新形式,对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难能可贵的是,《史记》取材广泛,司马迁对史料的选择和分析非常严谨认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点评也精准到位,很有见地。从文学性上来说,《史记》有着独特的叙事艺术,在句式、用词上都很讲究,而且特别注重语言和细节描写。《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鲁迅评价《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即不押韵的《离骚》,可见其在文学上的成就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