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以党员教师培养成就区域教育“金名片”
2021-07-22尹丽君
尹丽君
摘要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提升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教育强区的关键。北京市海淀区优化党员培训模式,实施“双培养”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完善党员教师培训格局,建立“基地+教学点”的“三级联动”机制,使党性教育扎根落实;创新党员教师教育载体,充分利用区内优质资源建立党性教育基地,让全体教师厚植教育报国情怀。
关键词 中小学党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海淀教育;党员教师培养;红色文化资源;科教报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06-0027-03
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尤其是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教师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系统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基本原则,持续强化对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党员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海淀教育凝心聚力。在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作为教育大区,海淀区在党员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完善“双培养”机制,优化党员教师培养模式
教育是海淀区的“命根子”“金名片”,是海淀区兴区强区的重要支柱,为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海淀区的基础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一系列成绩,得益于区内有一支政治可靠、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现代化教师队伍,尤其是党员教师队伍。在海淀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全区19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1万余名党员教师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全面推进海淀教育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如果说教育是海淀区的“金名片”,那么可以说,是海淀区的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成就了这张“金名片”的光彩与荣耀。
教育系统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既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又要是教育教学领域的行家里手。多年来,海淀区教工委一直坚持和完善“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党员教师培养工作机制,要求基层党组织把开展“双培养”工作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整體规划之中,建立“双培养”工作台账,书记、校长作为“双培养”工作第一责任人,确定“双培养”近期、中期和长期培养目标。
“双培养”工作开展以来,海淀区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员教师在群众中的威信明显增强,培养出了一批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专业人才和优秀共产党员,形成了具有海淀特色的“双培养”工作模式,实现了党建与业务(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
同时,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发挥党员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先锋和表率作用,进一步促进区内大思政、大德育格局的形成,海淀区教工委要求各学校党组织加强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分析,进一步加大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中发展党员力度,不断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党员比例,让讲信仰的人有信仰,让教育人的人先受教育。
二、构建“三级联动”机制,提升党员教师培训格局
海淀区积极把握党员、干部学习新常态,全面推进党员干部教育阵地建设,通过独立建制的海淀区教育党校,建立分层分类的党员、干部培养培训体系,并构建起区教育党校、学区、基层党组织“两级协同-三级联动”的党员教育工作机制,基本上实现了党员培训对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全覆盖。
海淀区教育党校专门成立党员教育工作组,对党员教育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培训资源,分层次制定培训内容。海淀区教育党校层面的培训以党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等为主;海淀区各学区党建协作委员会的培训以党规党纪、党的形势与任务为主;基层党组织培训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身边的党员榜样为主,每一层级的培训聚焦不同问题,避免重复性培训。
海淀区教育党校开发了党员选课报名系统,提供菜单化党性教育课程供党员教师选择,党员可以根据自身工作节奏,自主选择培训时间和课程,以保证按时完成培训任务。同时,区教育党校还为各学区教学点提供教学内容和师资建议,学区也可根据自身实际开设有学区特色的党性教育课程,由党校负责记录学分。对于一些党委建制学校,区教育党校采取送课下校的方式为学校提供个性化服务。
这种以海淀区教育党校为培训轮训党员教师的主阵地、以区内各学区为培训轮训党员教师的教学点的培训机制,打破了层级和区域界线,上下联动,分工明确,确保了党员教育的常态化、培训内容的系统化以及培训管理的规范化。
三、建立党性教育基地,创新党员教师教育载体
海淀区还积极推进了具有本区地域特色和教育行业特点的海淀区教育系统党性教育基地的建设,逐步探索利用自身区域内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现场教学实践。
1. 建立富有区域特色的党性教育基地
目前,海淀区先后开发了三大类红色文化现场教学资源:包括香山革命纪念馆等在内的海淀“革命文化”现场教学资源;包括学院路“八大院”教育报国文化群落、中科院科技报国文化群落在内的海淀“科教报国文化”现场教学资源;包括十一学校、八一学校等12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的海淀“红色学校文化”现场教学资源,最终构建起“1+12+N”的海淀教育系统党性教育现场教学体系(见表1)。
2021年,结合“四史”学习教育的相关要求,海淀区教育系统党性教育基地设置了以百年党史为主题的文化墙,通过开展“百年党史百日讲”“百名校长讲故事”等活动,深情讲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展现党领导海淀教育发展的生动实践。
2. 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本规范
为更好地组织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将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使现场教学更具规模、更成系统、更有操作性、更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海淀区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基本策略和方法,设计完成了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组织实施的四个基本环节:“党史回顾(听一堂党课)-现场感悟(去一回现场)-分组交流(开一次党会)-党性分析(写一份报告)”,也可概括为“听”“看”“思”“行”四环节。
例如:在“现场感悟(去一回现场)”环节,要引导党员教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遵守党规党纪、保持清正廉洁、增强党性修养、发挥先锋作用。以育英学校为例,学校充分挖掘校内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校园内的江山社稷广场、社稷石、校友廣场、英雄墙、领袖题词墙、时评栏、校史浮雕、红星大门、影壁墙、世纪林等红色文化地标及环境,对党员教师进行浸润式教育。
再如:在“分组交流(开一次党会)”环节,采用焦点讨论法(简称ORID)引导教师进行思想分析。如在进行香山革命纪念馆现场教学后,组织党员开一次以“赶考”精神践行初心使命的党内思想分析会。引导教师进行思想分析的具体推进过程可包括几方面。其一,客观性问句/观察(O):今天的参观你都看到了什么?什么吸引了你的注意力?你注意到了什么?其二,反应性问句/反应(R):有哪些内容让你难忘?你在参观过程中是什么感觉?通过参观,你进一步理解了其中的哪些内容?其三,诠释性问句/诠释(I):今天的参观给予你哪些启发?如果要推荐身边的人来参观,你会推荐谁?为什么?其四,决定性问句/决定(D):作为党员,结合“将革命进行到底”,你接下来会怎么做?以上四个问题为教师的交流分析提供了思维的脚手架,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梳理当天的学习内容,形成深刻的学习体会。
“十四五”期间,海淀区将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教战略,总结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成果,发挥党员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排头兵”作用,推动海淀基础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
(编辑 杨晓梦)
注释:
① 本文系北京市普教系统党建研究会市级重点课题“海淀区教育党校‘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6PJD00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