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状况下公路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分析
2021-07-22黄俊忠
黄俊忠
(惠东县交通工程建设服务中心,广东惠州 516000)
0.引言
复杂地质条件公路隧道施工期间,可能会存在地质、降水、生态方面的影响,致使公路隧道的功能及安全性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应当确立详实、完善的技术要点,在保证施工安全的过程中完善关键技术,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另外,公路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完善期间,施工方也应当总结施工计划,给予工程必要的加固与优化,这对于完善施工管理、施工运行有着积极的作用。
1.复杂地质状况下公路隧道施工运行的问题
1.1 地质环境因素
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需重视公路隧道施工运行的管理要求,了解不同地区的地址环境、特殊地形、生态环境因素,可提高施工管理质量。但是,在复杂地质状况下的施工操作期间,可能会受到不同地质状况的影响,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其中,地质层结构构造期间,地质层病害、地下河流、软土地基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建筑的稳定性,甚至工会导致部分地区隧道支护的作业的方面的隐患,激发了各类结隧道坍塌、隧道结构裂缝方面的问题[1]。
1.2 施工技术因素
公路隧道作业期间,施工人员应当落实必要的勘测、超前预报以及动态化施工组织设计方面的技术要点,以便提升公路隧道工程的稳定性。其中,普通地质地区的隧道作业大多选择挖掘机法进行作业,但复杂地质环境下需根据地质构造确定关联性技术要素,及时引进高科技术辅助作业,以便完成复杂的操作。另外,部分施工过程的组织设计及计划要点不完善,可能会导致施工管理计划不科学的情况。
1.3 施工勘测信息不准确
在施工现场勘测管理期间,施工人员应当筛选、测试、整合出与隧道工程相关的数据指标,在必要的勘测管理期间确定地质设计要点和施工现场实践要点。但是,若现场勘测期间施工人员没有给予必要的指导建议,为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未对关键区域的隧道进行加固,极易致使公路隧道出现坍塌的情况。
2.复杂地质状况下公路隧道施工重点及关键技术
2.1 软弱围岩
软弱围岩区域具有一定松散力特征,特别围岩会受到长期风化、抗水软化方面的影响,致使隧道的支撑力相对较差。因此,施工人员应当重视软弱围岩区域的加固,探讨岩体结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岩体安全性相关的控制要点,以便提升岩体的安全性功能。另外,应当测试出软弱围岩的承载力及岩体强度特征,从多个角度确定提高岩体承载力的技术指标,可消除施工运行期间岩体坍塌的发生概率[2]。具体而言,应当重视以下要点:第一,应当勘测出公路隧道的施工、地质、生态条件,了解到围岩隧道的荷载指标,再给予必要的预测统计,以期提高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功能。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确定衬砌、开挖、爆破等过程的要求,以动态评估的方法测试出围岩隧道的消耗状态。第二,应当确保整体施工运行在如图1所示的流程下进行。通过明确开挖、排烟、锚杆支护等方面的要求,依据隧道的特点选择全过程锚杆支护、超前锚杆支护模式,可提升整体软弱围岩区域的稳定性功能。
图1 复杂地区软弱围岩的开挖流程
2.2 浅埋偏压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作业期间,施工人员应当做好对关键区域的浅埋偏压设计,了解不同施工区域的承载力及变形效果,测试出造成隧道变形及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可提升隧道工程的质量。因此,施工人员应当总结浅埋偏压低段的施工要点,确立科学的施工计划及管理计划,对关键隧道区域的稳定性进行测试,进而提升整体工程的质量标准。其中,应当注意以下要点:第一,应测试出施工区域土壤、隧道的生态环境,采用科学的控制思路,确定造成隧道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第二,了解隧道工程中施工区域的生态地质,利用规范的控制、管理思路分析作业区域变形特征,再使用相关控制数据确定影响浅埋偏压的操作模式。第三,现场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及时调整各项操作规范,依据现有的隧道工程要点确定影响要素,以期降低地质灾害对施工的不利影响。
3.复杂地质状况下公路隧道施工要点
3.1 建立施工设计方案
完善施工设计方案,了解施工区域的工程隧道施工的难点及重点,可确保主体施工模式更为合理。具体而言,应当注意以下要点:第一,施工人员应当完善设计内容、衔接要点、施工运行期限及操作进度,作出周全的设计计划,以便第一时间预测出公路隧道施工的突发事件及安全隐患。第二,确定预加固技术,分析出公路隧道中稳定性较差区域,再给予必要的加固及优化,可消除公路隧道坍塌的情况发生[3]。第三,支护作业期间,施工人员应当采用动态监控的方案测试出特种车、运输用车的使用要点,利用钻孔排放的模式控制隧道内的压力指标,可满足公路隧道作业期间整体工程的安全性功能。第四,复杂地质影响下,公路隧道区域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风险,故需要施工人员确立安全保障措施,选择科学的施工技术方案,以期提高整体工程的综合质量。
3.2 强化二次衬砌施工技术
二次衬砌施工作业期间,应当注意不同地貌的衬砌要求,确定好施工准备要点,以便提升二次衬砌施工的合理性。其中,应当注意在关键的区域铺设防水板,选择自动化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车组,确定出混凝土的泵送要点、灌注要点及运行要点,确定好材料的搅拌、生产、运输要点,再给予必要的监测设计,防止输送泵灌注、振捣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利用完善的二次衬砌模式进行固定,可消除车组偏移的情况发生概率。总之,完善施工主体方案后,应当测试出制作、设计、钢筋模板的安装要求,在提升浇筑作业质量的过程中及时清理作业面的杂质及垃圾,可为工程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完成浇筑作业后,应当对作业面进行洒水养护,控制养护周期为2周,期间应注意防水材料、混凝土材料之间的贴合性功能,同时,完成注浆操作后,应当进行动态测试,待确定混凝土强度参数后可进行回填操作。
3.3 超前小导管使用要点
超前小导管使用期间,应当测试水泥浆的水灰比参数,选择适合工程需求浓度的水泥浆材料,确保其水灰比的粘稠度在额定标准内(1.5:1→0.8:1)。另外,完成灌注作业后,应当注意控制注浆停顿所需时间,采用含水量较少的水泥进行作业,并在过程中适量添加一定体积参数的减水剂材料。
4.结语
在复杂地质环境下公路隧道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应当总结隧道施工的难点及重点,了解作业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再给予必要的优化与协调,以期提升公路隧道工程的综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