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运用: 言之有据,以理取胜
2021-07-22王代福
王代福
技法点拨
论据,是证明观点的材料。论点要让人信服,就不能只是空洞地说教,需要有充分的论据来证明。论据为论点服务,要能够符合论点的需要,充分地说明论点,要能自圆其说,不能自相矛盾。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一般包括生活见闻、历史事件、新闻报道、艺术作品、科学知识等;理论论据一般包括原理、规律、哲理、名言、俗语等。要做到“言之有据,以理取胜”,论据的运用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一、 论据要典型
所谓典型,即要求所选的材料(论据)具有代表性,而不是单纯的个别事例。典型材料是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事例或理论,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力地表现主题。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以一当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为了证明“困境出人才”的观点,文章开始一连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六个虽出身贫贱但饱经磨难后终成大业的典型事例,让人信服。
二、论据要真实
真实是对论据的基本要求,只有真实的论据才具有说服力。所以事实论据应确有其事,不能杜撰,不能浮夸;理论论据不能编造,不能篡改,不能断章取义。而且,那些违背社会道德、违背法律法规的事也不能作为论据。还有的同学由于材料记忆不准,又懒得再去核实,把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事情安到了爱因斯坦身上;把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拿给孩子玩的奖章,说成是金表……这些胡编乱造的材料,自然会令你的论证失去可信性。
三、论据要充分
一篇议论文,想要有说服力,没有足够的论据是不行的。有些同学在一篇文章里只举了一个论据,而且在叙述論据时写得多,分析议论的部分却很少,这样的议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而有些同学,堆砌了许多论据,却缺少有效的分析议论,这样的论据也不能算是充分。因此,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三至四个典型的论据,并且作出有效的分析议论。如果你用对比议论或列举论证法,那么七八个论据也不算多,但在叙述论据时要简洁一些,重点放在分析议论。总之,一篇议论文没有足够的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是不会令人信服的。
四、论据要新鲜
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必然难以驾驭。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事例,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是文章也没有一点新鲜感了。有的同学一谈奉献就写雷锋,一谈勤奋就写陈景润,一谈毅力就写保尔……这些论据因被人反复使用而失去了新鲜感,我们应尽量选择那些新鲜的事例、新颖的名言,才能给人以新的启示。
佳作工坊
舍与得
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庙前中学 易建来
《吕氏春秋》里有这样一句:“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可见,要想获得,就必须学会舍得。
陶渊明是魏晋时期以写田园诗闻名的诗人,他本不喜欢做官,但因生活所迫,先后出任参军等小官职,41岁时任彭泽令。因陶渊明实在不适合官场,因此他只做了不到三个月就放弃了,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虽然生活贫困,可乡村的美景使他获得了心灵的释放,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割舍了仕途,他却得到了丰富的精神收获,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最愚蠢的行为,就是太执着于自己得到的东西,把什么都捏着不放,不愿放弃。小时候,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耍,当你拥有三个香蕉并拿出其中两个与伙伴们分享,表面上你失去了一部分香蕉,但实际上你所获得的友谊的价值远远高于那两个香蕉。如果别的小朋友有好吃的,也会与你分享,你将获得好多种不同滋味的享受,还有孩子之间最纯真的快乐。
还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印度的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那就是在地上安装一个小木盒,把猴子爱吃的坚果装在里面。木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把爪子伸进去,但是抓住坚果后,猴爪就抽不出来了。人们之所以能够用这种简单的方法捕到猴子,是因为猴子有一种顽性,那就是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学会舍弃,不但不能得到收获,严重的可能会危及到自己的生命。
失去了一缕阳光,也许你将会得到满天的星光。因此,我们不能鼠目寸光,应该往长远一点想,不能让目前的所获所得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障碍。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彻的议论文。小作者例证的覆盖面很广,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示例举证:文章首先列举历史文化名人陶渊明弃官归隐的典型论据,说明只有舍弃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东西,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接着列举小孩子与伙伴们分享香蕉会得到纯真快乐的普通小事,来阐述舍与得在日常生活中的辩证关系;最后从猴子想得到坚果却危及到自己生命的事例,佐证舍与得在动物界也具有普适性的道理。文章短小精悍,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使人们在饶有趣味的阅读中,接受比较抽象的辩证关系和人生哲理。材料具有生活气息,举证从特殊事例到一般事例,都耐读易悟。
佳作工坊
完美阅读我做主
一考生
著名的思想家孔子云:“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来细细品味这些话时,会惊奇地发现,选择性阅读的道理,也是如此。
读一本好书,就如拜见了一位良师;读一本坏书,就如同结交了一位损友。因此,选择阅读物是关键。
其实,读书如同饮食,饭菜越精致越好,颜色不好看的东西不吃,变质变味的东西不吃。作为我们学生来说,对学习无益的书不读,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书也不能读,要做到完美阅读全在于自己的把握。
读一本好书,如交一位良友。灰心丧气时,书教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是你又找回了重新奋斗的勇气;与朋友惜别时,书告诉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于是你坚强地擦干了惜别的眼泪。正是因为我们选择了好书来阅读,才使我们学会了坚强勇敢,学会了思索未来,懂得了新世纪的青年应该积极向上,勇于承担使命。
不能看的书,我们坚决不看。例如市场上一些文化快餐类的小说,许多中学生朋友抵挡不住诱惑,看了这些书籍,于是沉迷于玄幻或暴力的情境中,无法自拔。要是从一开始,他们就欣赏那些有意义的文学作品,也不会落得如此地步。
好书是为我们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坏书则是将我们推向罪恶深渊的魔掌,而这一切的一切,全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和把握。
孔子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谈论的不仅是饮食,更适用于阅读的品位、人生的追求。让我们面对未来,一起倡议:完美的阅读,由我做主!
名师点评
本文采用了“引—议—联—结” 的行文方式,文首引用孔子关于选择饮食的话,直接提出“选择性阅读”的论题;接着展开论述,阐述了读一本好书的种种益处,并联系实际,列举了许多中学生由于看了市场上一些文化快餐形式的小说,荒废了学业,不能自拔的事例,指出了阅读不良书籍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最后得出结论——我们青少年应把握好自己,追求完美阅读。文章类比联想自然,立意与材料丝丝入扣。文章以孔子的话为生发点,运用列举事例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选择性阅读的必要性,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说理透辟,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