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长大的孩子
2021-07-21蒋蔚东
蒋蔚东
《彼得·潘》是一本忧伤的书。
孩童时代,有无尽的梦想,永无岛就是寄托着孩子们美好愿望与梦想的地方,那里有自由自在的小仙人、人魚,有神秘的印第安人,有传说中凶残的船长,有英勇的小飞侠。许多的孩子们住在地下的屋子里,没有压力没有大人的约束。可是成长是一件无奈的事,一件必然的事。除了彼得·潘,所有的孩子都不得不从梦幻般的童话世界里回到现实世界。
彼得·潘
彼得·潘是自由的,他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他有着毛躁、粗心、捣蛋的毛病,但是又勇敢、机灵、善良、有魄力。彼得·潘不愿意长大,因为长大了意味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和责任,有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的约束,所以他愿意一直做个孩子,在永无岛无忧无虑地过下去。从某方面来说,这也是对现实的逃避。
孩子都会有一个放不下的情结,那就是对母亲的依恋。“我以为我母亲会一直敞开窗户等着我,于是,我到处玩耍,飘荡了很长时间。可是,在我想要回家时,却发现有一个小男孩躺在我的床上,窗户也被关严实了,我母亲早就把我忘了。”我想,说这话的时候,彼得·潘一定是十分悲伤的。他渴望母爱,所以每到春季,彼得·潘会带着温蒂的女儿、温蒂女儿的女儿飞往永无岛,寻求这份母爱。
对于温蒂,彼得·潘一定是爱慕的,有着恋母情结的。这种情结,不只是彼得·潘有,所有的男孩都有,甚至胡克船长也有。不然,胡克船长不会因为彼得·潘和永无岛所有的孩子们拥有“母亲”温蒂而大发雷霆。我想这可以说明,所有的人(孩子和成人)都渴望母爱,都希望被呵护,希望在母亲的怀抱里找到安全与宁静。
胡克
胡克狡诈、矜持、贪婪、邪恶、狠毒却很忧伤,彬彬有礼地说话,却充满杀机。
胡克在成为海盗前,他是一所有着良好风气并且很著名的学校的学生。所谓“良好的教养”存在于一个海盗的身上,对这样的学校和教育实在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胡克船长后来遭遇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想见,正是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社会,让胡克由一个天真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可怕的海盗船长。
作为成人,胡克选择的这条路并不一定是自愿的。因为失去了童年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所以他特别仇恨仍拥有单纯快乐的彼得·潘。然而他也会时不时露出点仁慈,不忍心杀掉那个很有“风度”的斯密,内心深处仍然提醒自己要保持风度,所以始终追杀他的鳄鱼,代表的是胡克内心深处的柔弱。他以为自己再也不会有任何的软弱和同情,然而鳄鱼的存在让他发现自己还是害怕孤独,渴望爱与关怀。那么从这一个方面来说,也许胡克就是彼得·潘一直拒绝长大的将来的那个形象。两者之间,只是梦想与现实的区别。
而温蒂介于彼得·潘和胡克船长之间,既不耽于幻想电仍心存善良与美好。与彼得·潘分别时,温蒂给了他真实的一个吻,这代表着与美好童年的告别,走向成长。毕竟逃避不是办法,理性面对,才会让自己成熟。
彼得·潘症候群——拒绝长大
当今的孩子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很多都是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有些家长保护得密不透风,要什么有什么。这样过分的保护,导致有些孩子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责任心不强,且以自我为中心,敏感而软弱,没有担当。特别是长大后,感情用事,很不成熟,不能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有些人“闪婚”又“闪离”,在事业上也是好高骛远,当现实与理想有很大差距的时候,不是勇敢面对,而是自暴自弃,酗酒、吸毒、犯罪甚至自杀,走上不归路。失败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导致了这一“彼得·潘症候群”。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如何给孩子健康心理的指导,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失意与痛苦,增强孩子们的耐挫能力,树立自信并增强与外界的沟通能力,这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