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情留武安
2021-07-21叶小秋
叶小秋
长泰红军亭位于武安镇武德公园,背靠县治所倚罗侯山,面朝奔腾不息的母亲河龙津溪,有如潇洒俊郎临江吟风。这里常年林木苍翠,花红柳绿,绿草茵茵,红军亭就伫立在春风绿意之间。
长泰红军亭,始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俗称驳岸凉亭,原址在古县城下米市、东门外驳岸。红军亭典雅别致,八棱,八柱,顶上八角各有导水,龙头藻身,繁复精致,凌空而起,飞扬灵动,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亭子内外涂白,雨坡饰窗为格花纹,上有西洋风格的花草浮雕,民国风十足。从漳厦入泰必经的溪东大桥望去,红军亭棱锥形的亭顶又尖又高,好似纤巧的白鹭从绿树间展翅欲飞。
红军亭见证了红军进漳入泰的一段峥嵘岁月。由于1932年驻漳红军兵入泰时在此休整,后人便将此亭更名为“红军亭”。2000年长泰城区重新规划建设,将武德园进行扩建,巧妙的工人想办法将红军亭在原地基上抬高了3米,而且整体结构保持不变,还在红军亭边立了一块“红军进泰路线”碑石。既不仅彰显了工人们的智慧,也表达了人们对红军亭的爱护和对红军的思念之情。
据了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逐渐高涨,为中央苏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1932年3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长汀成立之后,毛泽东与林彪、聂荣臻等一道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一路东征,红旗直指闽南。在漳州人民大力支持下,4月19日打响了漳州战役。4月20日,红军胜利攻克了漳州城,红军威镇八闽。随后,毛泽东在漳州芝山红楼召开军事会议,要求各军按总部布置分兵各县发动群众,宣传抗日主张,扩大红军和筹集经费。
谷雨时节,百谷生长,闽南大地一派生机勃勃。4月24日清晨,驻漳红军兵分两路开入长泰。一路由十三师罗营长率两个连,从芗城浦南镇方向横渡九龙江,沿民国时期修建的泰浦公路长驱直入,攻打国民党留守县城的便衣队后入长泰县城;另一路由十一师政治部黄励主任率一个连和宣传队,从龙海角美方向翻越天成山朝天岭挺进长泰。两路红军成铁钳之势,对长泰县城左右开弓。驻防的国民党叶文龙部基本未做抵抗,仓惶逃向枋洋。红军胜利解放长泰,红旗在城区高高飘扬!
春风拂面,清溪濯足,红旗之下的长泰一片欢欣鼓舞。3月25日上午,进城后的红军在县城市场召开千人群众大会。罗营长在会上宣传中国工农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蒋介石卖国投降和镇压革命的一支战斗队伍。罗营长结合长泰县情,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揭露了国民党祸国殃民的十大罪行,号召工农团结起来闹革命。由于罗营长是长汀人,语言不通,就临时延请在市场边开药店的西医张祖黄为其翻译(普通话转为闽南语)。事后,为表达对张医师的谢意,罗营长特地送给他一只白瓷小茶壶,上题“红杏村中酒,蒙山顶上茶”。红军撤离后,土匪卷土重来,扬言要严惩敢于给红军营长当翻译的张医师。张医师全家被迫连夜出逃,在外流亡八九年,直到土匪覆灭后,才搬回长泰继续办馆行医。在那颠沛流离的岁月里,张医师一直把罗营长赠送的小茶壶珍藏身边。解放后,张祖黄曾被选为长泰第一、二届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委员,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张医师一生行医数十年,恪守医德,助人为乐,经常免收穷人医药费。1980年去世后,由他的老伴80多岁的卢淑英担当起接管小茶壶的重任。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革命文物,卢氏毅然将这件珍藏了半个世纪的小茶壶捐献给国家,现藏于县博物馆。礼轻情义重,小小茶壶玲珑古朴,这是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在艰苦时期留给长泰人民的一份珍贵礼物,也是军民鱼水深情的历史见证。
当时红军把营地驻扎在县城武安。红军的指挥部设在县城制高点罗侯山与水晶山交界的北门大埕美。这里左揽龙津风光,右望梁冈气势,后有革命烈士陵园,前拥繁华的武安城景。红军在这里设岗放哨,可以监控全城。红军部队的一支驻扎城隍庙,主要担负通往浦南、漳州要道和城区的警戒任务;另一支驻扎在溪边的驳岸凉亭,主要担负通往龙海、厦门方向的警戒任务。夜晚降临,闽南的燕尾翘脊之下,红军战士互倚而眠,秋毫不犯,秩序井然。东门后巷、城隍庙、红军井、北门刘厝、林厝等一带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和身影。
红军在长泰期间,开展了打土豪劣绅,开粮仓、分浮财、分米谷、赈济贫民等工作。指战员不辞劳苦,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军纪严明,买卖公平,不取民众一分针线,不要民众一碗米粥,借了东西就还,打击恶霸,善待群众,严明的军纪赢得了长泰百姓的拥护和信任。城关知识青年积极配合红军组织的几个小分队到县城周边的溪东、南坂、京元、珠坂、欧山、银塘、官山等村,开展宣传和刷写革命标语等工作。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县城解放路后巷一号的红砖墙上看到当时留下的标语:“白军弟兄是工农出身,要拿枪为工农。欢迎白军来当红军。”县城中山路西侧的一堵青砖墙上也留有标语:“消灭地方武装,光大红军,打倒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看着这些穿越89年风雨的斑驳而珍贵的革命标语,缅怀先烈之情令人油然生发。据《黄炜华将军》回忆录记载,长泰百姓向入泰红军踊跃捐资数万银元及大批粮食、衣物、药品等物资,还有一大批贫苦的热血青年报名参军,红军顺利完成筹款筹粮、扩大红军、抗日宣传和发展地方武装等任务。1932年5月中旬,红军队伍离开了长泰,赶赴石码参加红四军整编大会。
从此,革命的种子被红军播撒在了长泰龙津大地。除县城武安之外,全县各地百姓纷纷参与革命活动和解放活动。长泰梁冈山、林墩贝乌、坂里乡等地至今留存有多处革命遗址。比如,1944年初至1948年9月期间,闽西支队、闽西南游击队长泰总队以梁冈山一带为活动中心,在龙溪角美、安溪龙涓、龙岩永定等地开展游击活动,队伍鼎盛时发展到一百多人。游击队克服粮食短缺、医药匮乏、特务监视等困难,驻扎在梁冈山石猴峒、博龙峒、山羊峒等天然石洞,在山麓的石铭村隆兴宫秘密召开革命会议。后来,队长吴三地不幸被国民党诱杀,时年32岁。
长泰林墩贝乌烈士纪念亭,建于1994年,是为纪念在贝乌剿匪战斗中牺牲的曲孟义、汪凤昌、迟保起、陈世昌、韩南松、林安金六名烈士。解放初期,原国民党长泰县自卫团的政治土匪盘踞在林墩与同安的交界山区,经常烧杀抢掠,残害农民积极分子,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对其发起凌厉的军事攻势和政治攻势。走投无路的土匪狗急跳墙,纠集150多号残匪在贝乌设下埋伏,妄图阴谋报复。12月25日,担任剿匪部队副班长的曲孟义带领6人战斗小组前往追剿。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贝乌事件既是长泰匪特的最后挣扎,也是长泰最终结束匪患的前奏。之后,我方剿匪部队根据土匪活動特点,结合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运动,在全县掀起群众性清剿活动,1951年3月取得彻底胜利,巩固了新生政权。
长泰坂里乡侯虎江纪念亭,建于2002年,是为纪念在征粮运粮战斗中牺牲的侯虎江烈士。1950年4月,为支援人民解放军解放沿海岛屿,长泰县工委人民政府抓紧开展征粮运粮工作。时三区(今之岩溪、坂里)区长侯虎江带领护粮武装班和三区甘寨村民工组成的征粮队,到坂里乡正达村征粮,不料遭遇盘踞在此的土匪突袭。4月27日凌晨,征粮队将粮食运往浦仔脚船运码头,只留下少数人员保护待运粮食。消息被土匪知道了。征粮队刚出发不久,200多个土匪团团围住征粮队驻地。情况十分危急,侯虎江连忙指挥大家分头撤退。他率先冲出大门,边打边撤,以吸引敌人火力。最后,因寡不敌众,侯虎江不幸连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4岁。
花开荼蘼,万物清明。长泰,作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它是绿色的、生态的;作为福建革命老区县,它也是红色的、辉煌的。从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走来,历经激情燃烧的建设时期,走进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时代,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长泰同祖国一道经历了苦难而辉煌的历程。为了缔造新中国,建设富美家乡,无数拥有高贵灵魂和坚定信仰的革命烈士和共产党人前仆后继,鞠躬尽瘁。让我们牢记历史,铭记先辈,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