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创业学习研究综述与展望

2021-07-21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创业者农民研究

管 琳

(湖南农业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0 引言

农民创业是实现扶贫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推动力。尽管经济增长、政策支持、“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以及社会稳定为农民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农民创业者仍面临着资源约束和认知缺陷等诸多难题[1][2]。为突破重重困境,农民创业者应通过创业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整合资源和提高更好识别机会的能力,从而应对创业过程中的风险与机遇,实现创业成功[3]。

目前学术界对农民创业学习概念的界定视角多变,涉及农民创业学习前因后果的研究碎片化,未能打开农民创业学习作用过程的“黑箱”。鉴于农民创业学习是农民创业领域的前瞻性课题,本文聚焦“农民创业学习”主题,通过回顾国内外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农民创业学习的内涵、动因、类别、影响因素和影响效应,构建农民创业学习的整合模型,为指导农民创业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1 农民创业学习内涵

农民创业就是创办非农企业或以新的形式开拓原有的农业事业,创业者要学会化解创业过程中机会开发和资源获取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农民创业过程本质是一种学习过程[4]。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农民创业者如何通过学习取得创业成功,但对农民学习的重要概念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学者们主要从经验学习观、认知学习观、网络学习观、个人能力观等视角界定农民创业学习。

基于经验学习观,创业学习是农民创业者将先前经验和知识转化为功能性学习成果,培养识别机会的能力[5][6];基于认知学习观,农民创业学习是创业者通过直观地学习,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创业者特质和学习主动性[7];基于网络学习观,农民创业学习是创业者在具体网络背景下的学习活动[8],农民通过社会网络互动,培养开展商业活动的倾向、知识和技能[6];基于个人能力观,Sampedro-Hernández[9]和Vera-Cruz[10]提出创业学习是理解农民创业者培养多维创业能力的核心,强调创业者的行动和行动结果;基于动态发展观,农民创业学习是创业者相互竞争的信念或行为之间一系列选择的结果,农民创业者仅仅利用以生产为导向的农业知识体系,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突出主体优势。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农民创业学习是特殊的行为主体即农民创业者,在利用社会网络关系、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提升自身知识和能力而进行的系列学习过程。

2 农民创业学习动因与类别

2.1 农民创业学习的动因

农民创业学习作为影响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农民创业成功。通过血缘和地缘关系互动交流所积累的默会知识,对于建立和发展现代化农业企业和非农企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3][11]。因此,为了弥补认知缺陷,农民创业者必须进行创业学习。通过回顾相关研究,农民创业学习的动因包括:①来自满足生存型创业的需求;②来自满足追求机会型创业的需求;③来自满足成就型创业的需求[2][12]。

首先,农民创业学习动因来自满足生存型创业需求。农业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农村家庭维持生计的核心[13],创业者为维持农业生产活动而学习知识和技术。因此,生存型创业者进行创业学习的动机来源于实现脱贫增收和保证生活需要,但缺少向非农业企业或多功能企业转型的积极性。

其次,农民创业学习动因来自满足机会型创业需求。农民创业者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或者亲身实践发现商机,由此产生系列主动学习的行为以实现机会型创业。国外学者指出,要发展多功能农场、开展非农业活动需要在新的角色中跨越农业领域的边界[13-14]。边界跨越(Boundary Spanning)要求跨边界管理者拥有跨界能力、制定跨界战略[10]。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要求农民创业者不能固步自封,应融合多种知识、跨越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第三,农民创业学习动因来自满足成就型创业需求。农民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逐渐形成创业认同[10],创业者更加渴望创业成功。但多数农民创业者既是企业领导者又是管理者,囿于资源限制。因此,学者们将创业学习研究对象扩展到创业团队,创业团队中高质量人才的引进激发了农民创业者的学习危机感和紧迫感,知识异质性使得创业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这种环境的变化要求农民重新定义自己在组织中的角色和地位[10,15],为农民创业者不断进行学习提供动力。

2.2 农民创业学习类别

关于农民创业学习的分类,学者们普遍认同将农民创业学习放在某一特定情景中研究,按照不同的研究目的将学习方式划分为不同类别(见表1)。根据创业者在学习小组的不同表现,Senge将学习分为建设性学习、情境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16];从农民创业教育角度,张新民将创业学习分为3种学习方式:干中学、非正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其中干中学包括实践学习和经验学习、非正式学习包括社会学习和认知学习[17];针对农民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张敬伟和裴雪婷[18]通过扎根理论,将农民创业学习的方式分为6类,即试验学习、试错学习、即兴学习、观察学习、替代学习和外部建议学习。

表1 代表性学者的观点

通常情况下,外部因素诱发农民创业者学习,这些非常规事件代表着一种关键的创业学习机制[19]。March提出组织双元论(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20],逐渐被应用到创业领域。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将农民创业学习进一步划分为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实践学习和社会学习4个类别(见表2)。

表2 农民创业学习的类别

2.3 农民创业学习类别与动因组合

组合不同的创业学习方式,既可以克服认知偏差,也可以降低新技术带来的未知风险。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生存型创业者主要采用经验学习和认知学习方式,而机会型创业者和成就型创业者运用4种创业学习方式进行创业实践。结合已有研究,归纳出不同创业学习动机与农民创业学习方式的组合,如图1所示。

图1 农民创业学习方式与动因组合

生存型创业者的创业学习激情不强,蒋剑勇[21-22]等指出,为了规避风险和不确定性,农民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通常采用模仿型或者复制型学习方式。以涉农生产为主的创业者通常以满足温饱为主要目的[2],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先前经验,依赖经验学习和认知学习转化创业知识,深化创业实践。

机会导向的农民创业者注重在实践学习和社会学习中重构创业认知。刘伟[22]等指出机会型创业者对资金、人才等社会资源需求高于生存型创业者。通过实践学习,创业者考虑现有资源与新业务的匹配度,思考如何更新资源[14]。此外,实践学习的重要体现是FFS(农民田间学校)的成立,FFS能够促进农民间的社会学习。由此可见不同的学习方式之间又是相互渗透的。

与生存型创业者迫于无奈的推动型创业相比,机会型和成就型创业者更多体现为拉动型创业。虽然同为拉动型创业,成就型创业者的价值实现需求明显高于机会型创业者。因此,成就型创业者更加注重外部资源的获取。一方面,社会网络是创业者社会学习的重要场所和载体,通过社会学习所学到的经验是共享的,降低了农民创业者的个人成本。另一方面,成就型创业者需要掌握全面的资源信息,构建异质性团队可以改善个体学习效果。董静[2]和赵策[23]发现,亲友创业数量和家庭社会地位对成就型创业动机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新技术、新知识等方面,农民创业者更依赖于与同行、朋友、专业人士等互动,而不是信息共享的正式渠道。

总之,学者们更加重视从网络视角讨论农民创业者社会学习的形成与发展过程[25],从网络嵌入角度阐述创业知识获取渠道(李后建和刘维维)[24]。从实践上看,农民创业者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扩大知识来源的广度与深度,掌握企业创新技术,降低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

3 农民创业学习的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学者们的广泛研究,可将影响农民创业学习的因素归为3类:个体特征、创业网络、创业环境。已被证实的农民创业学习的主体特征的因素主要包括农民创业者的人口特征和人格特质;创业网络包括网络规模、创业榜样;创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和一般环境。

3.1 个体特征

人口特征。第一是性别差异,罗明忠[26-27]通过对广东部分地区调查分析,得出女性创业者的农业创业意愿更低,更多的是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在传统农业中,男性创业者的比例较大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男性创业者与女性创业者在创业动机中本身存在不同,由此,国外研究将关注点逐渐转移到性别因素对农民创业学习的影响。由于承担的角色任务不同,女性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实现多样化发展策略需要创业者具有发散性思维模式,Seuneke特别指出妇女在家庭农场多功能创业中的作用。Seuneke[14]认为女性的非农业背景至关重要,由于不太扎根于农业,她们可以更加灵活的在新的情景和新的网络中建立联系并从中学习。第二是教育水平差异,学者们普遍认为教育背景的差异是影响农民创业学习的重要因素,受教育水平高的创业者对创业信息的接收、利用和转化程度更高。

人格特质。第一,创业者特质影响创业行为主动性,具有积极探索、敢于冒险、自信等特点的创业者,创业学习意愿强烈;而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自卑的创业者的创业学习意愿较低。罗明忠和陈明[7]根据大五人格特质论,发现具有外倾性和经验开放的创业者与探索式学习匹配度高,外倾性、情绪稳定性、尽责性和经验开放特质对利用式学习有显著影响,两类匹配均对农民创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先前经验提升创业学习效果。王巧然和陶小龙[28-29]指出先前经验是创业学习的重要来源,因此先前工作经验、创业经验、职业经验等成为农民创业者进行创业时机选择和创业决策的信息源泉。只有当创业者凭借先前经验改变个体认知,进而将之转化成机会能力、管理能力时,先前经验才能成为真正的竞争优势,从而有助于创业绩效的提高。

3.2 创业网络

创业网络规模。从创业网络的结构维度看,规模决定创业学习知识、信息来源的广度。实践网络和实践社区是农民创业者社会学习发生的场所和载体[30]。在创业网络的影响下,拥有共同追求、活动或者关注的群体的个体经验被联系和比较,通过非正式学习的方式、利用默会知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新技术。通过在社会网络中的互动,创业者培养了开展新的企业活动的所需的知识和技能[6]。

创业榜样。从创业网络的关系维度看,创业榜样是最具有价值的创业学习观察对象[31],创业榜样强化了创业者的认知学习。McGehee[27]等指出,创业榜样是女性农业创业者发展农业旅游的第二大动机,通过观察到来自于其他人的创业成功,自身的创业效能感得到极大的提升。Wyrwich[32-33]发现,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学习,增加了农民创业者观察和学习他人的强度。在农村地区,模仿型创业和复制型创业占比较大,创业榜样的示范因素给予创业者进行模仿学习较大的便利,创业者可以进行低成本的学习活动。

3.3 创业环境

家庭环境。张环宙[34]等指出,农民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成员大多是农民,形成的信息资源同质性很高,这种“强连带”关系给创业学习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创业者在家庭环境嵌入多样化程度高的环境中获得的异质性知识越多,越能加强群体学习效应、创新商业模式[24]。

一般环境。农民创业的一般环境主要包括文化教育、政策支持、创业氛围等。其一,教育培训帮助构建农民创业者的知识体系。张益丰和郑秀芝[35]研究指出,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增加了农民创业软实力。其二,政策支持促进农民创业学习方式的转变。“双创”、“互联网+”的政策红利,为中国农村创业带来了新的契机。王金杰和李启航[36]对CFPS 中农村居民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电子商务降低了创业者对互联网学习的依赖,增强了利用农村电子商务获取知识。最后,创业氛围提高农民创业学习的积极性。Julia[25]等调查了加拿大农民的农业生态学习过程,证明建立学习型社区是解决知识获取障碍、扩大农业知识的重要方式。

4 农民创业学习的影响效应

作为推进农民创业活动的重要创业行为,农民创业学习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综合文献研究,农民创业学习既可以通过直接效应对创业警觉、创业机会识别、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创业绩效产生影响,还可以间接作用于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警觉影响创业行为[3][8][13][30][37][38][39]。

4.1 直接效应分析

农民创业学习能够提升创业者的创业警觉性[3][13]。创业者对外部信息的敏感度影响其对战略环境的合理判断[29],而创业者的知识禀赋影响其对外部环境的警觉性[3]。创业者可以通过阅读政策文件,指导企业做出下一步规划,但是并非所有创业者都具有时政敏感度;在行业的增长阶段新产品的研究工作应占据工作的核心,在行业发展成熟阶段要提升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农民创业者是否具备这种战略敏感度,决定了创业企业的长远发展。

农民创业学习能够促进商业模式创新[37]。商业模式是企业发展、盈利的核心部件,农民创业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张敬伟和刘田田[38]实证研究发现,对资源吸收能力较高的农民参与社会互动的动机更强,主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也就越强。

农民创业学习能够提高创业机会识别概率[30]。机会识别能力是创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农民往往缺乏足够的财力和组织能力来识别市场环境[39]。创业学习促使农民创业者将创业信息与先前经验进行结合,从而更容易识别出创业机会[3]。创业者通常选择正式教育以外的途径沉淀知识、提高认知水平,进而提高识别机会的概率。

农民创业学习能够改善创业绩效。创业绩效是衡量创业成功的重要指标,农民创业学习在社会网络和人格体质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7][22][28]。企业初创阶段普遍存在资源约束的情况,因此创业网络中蕴含的隐性资源对农民创业者十分重要。竞争对手、机构等正式创业网络可以刺激创业者进行探索式学习,而由亲人、朋友等情感关系构成的非正式网络有利于创业者进行利用式学习,实现信息融合,促进企业发展[33]。创业者特质论强调不同的人格特质适合采用不同的创业学习方式[7]。因此,农民创业者应依托社会网络,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实现高效创新,进而实现创业绩效的提高。

4.2 间接效应分析

农民创业学习通过调节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事件的关系,间接促进创业事件的发生[31]。农民创业者想改善社会地位,因此有着更强的自我实现的需求。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同等自我效能感的农民获得了创业信息、提升了自我认知,更容易引发创业行为。

农民创业学习通过创业警觉的中介作用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间接效应[3]。农民创业者的知识禀赋和接受的教育培训相对薄弱,能够直接识别出的创业机会较少。但是通过实践学习可以提升农民创业者的创业警觉性,发掘新的机遇,进而提高创业机会识别的质量和数量[3]。

5 总结与未来展望

5.1 整合模型

纵观现有研究,国内学者主要集中于探索创业学习与农民创业行为的关系,研究的变量是人格特质、创业网络、创业机会识别等。由于不同的经济体制,国外学者关注家庭农场主的创业学习动机与过程,并且细化到人口特征研究。本文从创业学习的角度,整合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民创业的研究结论,从“创业学习动机(认知)——创业方式匹配(行为)”角度揭示农民创业学习过程,并按照“影响因素——农民创业学习过程——影响效应”这一逻辑,构建农民创业学习研究框架如图2所示。在农民创业学习过程中,4类创业学习方式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创业者必须结合四种学习方式,才能更高效地获取创业知识,实现不同创业目标。

注:实线表示已有研究,虚线表示未来研究方向

该模型强调了农民创业学习与创业行为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第一,创业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行为能够产生高水平的学习效果,而高水平的学习效果又可以对未来行为产生认知变化,农民创业者想要实现创业绩效的提升,必须进行创业学习。第二,个体特征、创业网络和外在创业环境会影响农民创业学习的效果。根据现有研究结论,个体特征和创业网络对农民创业学习起基础性推动作用,农民创业者应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来总结经验和利用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创业者想要获得企业持续性成长,需重视实践学习和社会学习。第三,在影响效应研究中,学者们关注的变量主要分为3类,分别是创业行为(活动)、创业能力、创业绩效;其中重点探讨对创业能力中机会识别的作用过程。农民创业学习不但能直接作用于商业模式创新和创业绩效,还能通过提高创业者创业警觉性、创业机会识别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先前经验转化,间接致使创业绩效提升;而且在同等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农民中,进行创业学习的农民更有可能触发关键的创业行为。

5.2 未来展望

通过梳理,总结未来农民创业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1)丰富农民创业形式和创业群体研究。首先,以前国内农民创业学习的研究关注的大多是非农领域创业,尚未形成对某一固定农业创业群体研究,例如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创业者,未形成一般性农民创业学习理论。其次,国内对女性农民创业群体的创业学习研究尚未深入展开,例如女性创业学习动机尚待挖掘。今后可以对农业创业领域不同形式的创业活动以及不同创业群体进行比较研究。

(2)开发农民创业学习测量量表。目前农民创业学习的实证研究主要使用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量表,由于创业情景的不同,非农领域的量表可能难以准确概况和判断创业者的创业学习方式。用定性方法研究农民创业学习停留在使用二手资料阶段,在提炼维度时需要注意创业者非语言行为表达出的信息。农民创业学习是动态过程,应该采取长期追踪研究,揭示不同创业阶段的创业学习内容。因此,今后需要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建立信息库,开发农民创业情景下的创业学习量表。

(3)探索农民创业学习作用机理。农民创业学习作为前因变量的实证较少,现有研究对农民创业学习作用机理探讨尚待完善。例如,失败学习是创业学习研究的一个新方向,但是在农民创业领域,尚未对此展开深入研究。创业研究正向反思创业者认知和决策过程深化,因此创业学习对农民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否有正向影响可能是未来研究的一个主题。另外,农民创业学习对创业绩效影响路径尚不明晰,未来研究可以加入其他变量进行探析,例如商业模式创新。

猜你喜欢

创业者农民研究
耕牛和农民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桑梓情深的创业者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农民
互联网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