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及成因
2021-07-20王新霞周美霞王文钦
王新霞 周美霞 王文钦
摘要: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以及生活方式的变革等因素,离婚率急剧上升。据来自民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从离婚对数看,位居前十的省份是河南、四川、江苏、广东、山东、安徽、河北、湖南、湖北和辽宁。其中,河南省27万对位居第一,离异家庭越多,离异的子女就越多。离异的同时,对儿童的成长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而家庭离异小学生群体往往不容易被引起关注。
关键词: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以及生活方式的变革等因素,离婚率急剧上升。据来自民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从离婚对数看,位居前十的省份是河南、四川、江苏、广东、山东、安徽、河北、湖南、湖北和辽宁。其中,河南省27万对位居第一,离异家庭越多,离异的子女就越多。家庭离异的儿童有的跟随父母一方生活,有的跟随祖辈生活,这样的生活对儿童的成长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而家庭离异小学生群体往往不容易被引起关注。本文就离异家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进行浅析,希望离异家庭儿童能够得到更多关注。
一、离异家庭小学生极易出现如下心理问题
(1)产生强烈的怨恨感、失落感、叛逆心理等消极情绪。离异家庭的儿童由于父母的离异,总是感觉自己的家庭是不完整的,是一种耻辱,当听见别人谈论爸爸妈妈等话语时,都会产生莫名失落感。由于这种失落感就会怨恨父母为什么要离异,造成自己现在的状态,于是开始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不满,不想再听父母的话,觉得这一切都是父或母造成的,所以产生了叛逆心理。
(2)孤独自卑心理。在父母没有离异后,由于父母离异后家庭的负担变重,原来两个人一起支撑的家需要一个人支撑,父母陪伴儿童的时间和获得父母的关爱相对减少,这个时候部分儿童就会觉得没人关心自己,遇事就会觉得自己孤立无援,还会不自觉的和别人作比较,会感到没有别的同学幸福,什么都不如别人会产生自卑心理。这种孤独自卑心理会伴随离异家庭儿童的成长。
暴躁脾气和爱出风头。由于儿童对父母离婚不理解,心中的怨恨越来越深。会因为生活中的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就会“一触即发”,渐渐养成了暴躁的脾气,经常摔东西,也不愿意和别人交往,亲子冲突加剧。部分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自我效能感弱,自我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认可和肯定,潜意识里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上课表现爱出风头。
(4)人际交往障碍,嫉妒心强。儿童由于家庭不再完整,看到同伴得到父母的關爱,父母对同伴行为的赞赏,再想到自己什么也没有,就产生嫉妒心理,由于嫉妒同伴,想要消除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差距,便采取一些不友好的方式对待同伴。因为这种不友好的方式,同伴自然不愿意与之交往。长期下去,离异家庭的儿童就容易被孤立,与同伴关系不好,他们会觉得世人都是冷漠的,更不愿与别人交往,出现交往障碍。
二、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①离异后的溺爱。在农村父母离异后,很多孩子会跟随爷爷、奶奶觉生活在一起。孩子在经历父母离异的打击后需要正确的方法去安慰。祖辈们很多是没文化的,加上父母为了赚更多的钱,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给不了安慰,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就会过度的溺爱和迁就孩子,促进了儿童不良心理发展。②父母之间的冲突影响。离异父母双方,大多数都是一方伤害了另一方而离婚。父母为了能够得到孩子的谅解,便在孩子面前美化自己,诋毁对方。这样,儿童就会在一种怨恨的环境。这时的儿童受环境影响有较大,极易形成怨恨、敌视他人的生活态度。
(2)学校教育的影响。由于离异家庭子女的自卑和逆反心理非常难融入班级体中,常常被孤立。再加上大多数的离异家庭儿童无人辅导,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活动中也没有突出的表现,农村学校也不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所以在离异家庭儿童做错事的时候,不是正面教育而是挖苦这个群体。加深了儿童的自卑心理。对儿童的成长形成了不良影响。
(3)个人因素。离异家庭的儿童,由于年龄较小,会无法承受父母离异这一“突然”的变化,再加上父母离异后自己在家中、在学校的变化。小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还很弱,整天心情沉闷,在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平复,长期得不到疏导,郁闷性格便终身伴随儿童。
如何降低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影响,为小学生的正常健康的成长提供一个稳定和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会昌.离异家庭子女的社会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4).
(2)刘萍.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的比较研究[D]:[硕士论文]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