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构筑生命“安全阀”
2021-07-20倪海波
倪海波
2019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224期双清论坛“重大疾病疫苗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上,有专家指出:疫苗研制应以社会需求为第一导向,要突破疫苗研究的传统认识,形成疫苗创新研制新的科学假说,开发新型的技术,让疫苗研究的成果“既要上书架又要上货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教授张靖一直行走在生物信息学与重大疾病和疫苗前沿,为正在发生基于免疫学前沿理论和技术的第三次疫苗革命添砖加瓦。
勇攀峰 且歌且行
作为一名80后,张靖取得了很多荣耀。“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卓越青年科学家人才计划”,各种头衔不胜枚举。回顾过往,张靖的人生并非如有神助,而是靠着一路不停歇的学习,才成功攀上科研高峰。
1980年,张靖出生于重庆的一个工薪家庭,像很多小伙伴一样,直到读大学才真正离开家乡。从本科到硕士,张靖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度过了近7年,主攻自动控制与计算机,并在专业技能、英文水平各个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而能够流利地同国外同行交流的英文水平,也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张靖来到北京,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攻读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真正进入医工交叉领域,开始将工学和医学相结合研究肿瘤等重大疾病作为一生的事业。博士毕业之后,他加入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院和副研究员,与生物学家们一起努力,在胚胎早期发育方面取得了比较重要的发现。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在脑肿瘤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张靖把目光投向了国外的顶尖实验室。在一番悉心准备后,他顺利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在享誉世界的脑肿瘤专家安东尼奥·亚瓦罗内博士手下工作。春去秋来,在纽约的4年时光眨眼间就过去了,就在很多人都以为他会留在美国找教职的时候,张靖选择回到北京,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于生物信息学这个专业而言,国外的机会的确很多,但我更想用自己的学识,在国内带领专业领域向前走一小步。如果有更多人参与进来,那么未来,我们国家的科研成果就能向前走一大步。”不惑之年,带着美好的希冀,張靖回国,开始一路前行一路传承的科研生活。
看未来 攻坚克难
新冠肺炎疫情侵袭之前,张靖的工作主要是聚焦于肿瘤机制和肿瘤疫苗的研发。但随着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染和攻击,新冠疫苗的研发成了全世界科研人员的当务之急,多肽疫苗就是张靖的工作重点。
什么是多肽疫苗?这是很多人都疑惑的问题。张靖解释说:“像mRNA疫苗一样,多肽疫苗也是第三代疫苗,是来自病毒上的一小段氨基酸序列,只是更短。”
但现在已经有安全的灭活疫苗可以使用了,为什么还要研究多肽疫苗呢?针对这个问题,张靖耐心地解释道:“多肽疫苗的致命弱点是免疫原性弱,这也是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多肽疫苗不是首选的原因。但多肽疫苗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一来多肽疫苗的生产、保存、运输都非常容易,可以弥补传统疫苗的不足;二来多肽疫苗安全性高、应用范围广。如果开发出强免疫原性的多肽疫苗,无疑将是巨大贡献。”在全世界都在追赶的赛道上,张靖铆足了劲儿奔跑,希望可以利用一些手段,增强免疫原性,推进以多肽疫苗为基础的药物,能够在重大疾病和疫苗领域做出贡献,真真切切地让多肽疫苗从书架走向货架。
路很长,但人才济济。“未来我也会将自己掌握的技能教给学生,让他们开花结果,繁荣起来。”张靖满怀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