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阳光下,芬兰按了“快进”键
2021-07-20宋燕波
本报驻芬兰特约记者 宋燕波
7月中下旬,芬兰最北端的城镇乌茨约基结束了长达两个多月的极昼,太阳终于短暂落在了地平线之下。现在轮到白夜登场,已经落下的太阳通过大气散射使天空仍然保持明亮,直至不久后朝阳升起。芬兰的夏夜永不“熄灯”。想晒午夜阳光,就来芬兰吧,它让人们彻夜狂欢,它让动物和植物加班加点繁衍生息,让世界仿佛进入了快车道。
午夜太阳的50种色调
北极圈以内,人们可以体验真正的“无夜之夜”,也就是极昼,太阳24小时不落。北极圈的极昼出现在夏至日,越往北开始得越早、天数越多,芬兰最北端的城镇乌茨约基极昼从5月中旬就开始了,长达两个多月。极昼到来时,乌茨约基的气温仍低于冰点,积雪尚未融化,但夏天的温暖已触手可及,午夜阳光已在头顶照耀。这时,太阳不再落下,而是在地平线上方倾斜一段时间,也许会躲在一两棵树后面,然后又开始升起。所以,芬兰又被称为“午夜太阳的国度”。
有人说,随着在空中位置的变化,极昼中的太阳至少有50种不同的色调。尤其当它慢慢向地平线移动,最后停留在地平线上方时最为绚丽。这时,午夜太阳向大地投射燃烧的火焰般的橙色光芒,万物都沐浴在温暖明亮的光辉中。在湖泊、河流或海边,水面映照着浑圆的红日和漫天云彩,美不胜收。当太阳稍做停留又开始缓慢升起,阳光开始改变色调,云霞随之变幻,新的一天已然到来。在拉普兰地区的夏季,白天与黑夜的区别不在于亮度,而在于走在街上的人数。如果你看不到任何人,那就是晚上;如果你能看到几个人,那就是白天。
芬兰夏夜不熄“灯”
极昼仅属于北极圈以内,而整个芬兰,无论北极圈内外都会经历白夜,也就是太阳落山后到第二天日出前,天空依然明亮,人们可以像白天一样活动而不必借助灯光。在芬兰南部的赫尔辛基的白夜里,记者曾试着在凌晨一两点在窗边读书,字迹清晰可辨。难怪赫尔辛基也被称为“白夜之城”。在北极圈内,白夜在极昼到来之前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北极圈以外的白夜一般是夏至前后开始,纬度越高,亮度越高,白夜持续的时间也越长。为了表达对白夜的喜爱,芬兰还专门制作了一个描绘白夜的表情符号,作为56个国家主题表情符号之一。
比起热情似火的极昼,白夜更为清新可人。太阳短暂落下的这段时间里,天空先是由橙色变成柔和的粉红或浅紫,再慢慢变成朦胧的白。空气变得凉爽,混合着草木、泥土和海水的味道。天鹅和大雁睡着了,不知名的小鸟还在不知疲倦地啁啾,偶有海鸥飞过篝火上腾起的烟雾。四野寂静,却又生机勃勃。如果你曾好奇夜晚的世界和白天有何不同,现在就可以四处漫步去看一看。芬兰的夏夜,不熄“灯”。
大自然装上加速器
极昼与白夜使芬兰夏季的每一天好像都变成了两天,大自然似乎装上了加速器,四处生机勃发。仿佛为了补偿冬季无尽的黑暗与沉寂,太阳把它的温暖和能量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北极地区的植物、动物和人们,让所有经受了漫长冬季考验的生命尽情享受阳光、尽情绽放。
成片的野花突然间流光溢彩,点亮四野;黑麦抽穗、灌浆;果实使枝头渐渐低垂,根茎在泥土里快速膨胀。一年的收获,就抢在这短暂的夏季里长成。覆盆子、云莓、越橘被称作“超级食物”,这些富含维生素和类黄酮的浆果也在夏季的极昼和白夜里成熟。在院子里发现鸟巢中躺着几枚蛋,过几天再去看,却只剩几片蛋壳,雏鸟已长大离巢。天鹅、大雁、野鸭等秋去春来的野禽更是不敢懈怠,它们充分利用这超长的日照时间产卵、育雏。雏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不但要赶在秋季迁徙之前长全飞羽,还要接受飞行训练,才能和成鸟一起远行。幸好,芬兰的夏天为它们提供了不止双倍的阳光和能量。
午夜太阳电影节
极昼和白夜,也使芬兰的人们能够充分享受短暂而宝贵的夏天。没有了寒冷和黑暗,再加上愈夜愈美丽的天色,“按时回家”“早睡早起”的戒律在午夜阳光下早就蒸发不见。桑拿、游泳、远足、划船、钓鱼、打高尔夫,或独处或聚会,想玩到多晚就玩到多晚,反正无论什么时候睡觉,太阳总挂在天上,一觉醒来天还会亮着。饿了,点上一堆篝火,烤几根香肠,看着太阳又在缓缓升起,谁还想回家睡觉呢?就如当地人所说:“拉普兰的夏天就像生命般短暂,这两样你都应该充分利用!”
芬兰在夏天集中举办各种体育、音乐活动,尤其是北部地区。其中,在北极圈以北约120公里的索丹屈莱举办的“午夜太阳电影节”颇为独特。1986年,芬兰著名电影制作人考里斯迈基兄弟创办了这个节日。此后的每年夏天,许多国际电影界人士和观众都会来到这里,和当地人一起,在午夜阳光下尽情享受“永不落幕”的电影佳作。在为期5天的电影节里,每天24小时在4个场地不间断地放映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