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及建议
2021-07-20李保贵
李保贵
(勐腊县瑶区乡林业服务中心,云南 瑶区666313)
引言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伤害越来越大,这导致退耕还林工作愈发重要。新一轮退耕还林在建设自然生态文明中占据着至关紧要的地位。它不止具有触及范围大和较强的政策性,还具有投入多、群众参与度高。可以有效地处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背景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现存的困境
1.1 高难度的林木管控
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涉及面广与投资多,需要所有农民主动加入项目开发。因此,森林经营管理难度较大,若是不实施专业的森林维护和管控方法,就会降低树木的生长速度,更严重会造成众多森林能源的消耗,起不到扶贫的作用。
1.2 不利于后续产业发展
在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开发中,虽然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提供了补助资金,但补助资金的发放周期相对较长,补助资金较少。因为缺乏对农民的前期资本支撑,导致后续养护治理困难,这对推动本地后续生产水平的进步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农民加入退耕还林建设的主动性持续下降,造成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难以实行。
1.3 经济效益低迷
因为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对提高自然情景、扶贫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一些组织与农民对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前期资本投入和专业知识支撑。同时,由于企业用工不足,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管理效果较差,农民不能从退耕还林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合理解决退耕还林项目存在的问题
2.1 更加侧重宣传工作
顾名思义,退耕还林就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种植不同树木,恢复森林植被,努力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但目前,因为人们冲动损坏树木和在陡坡、沙地上耕作,我国还存在着水土流失、沙尘暴等极端恶劣环境,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针对这种状况,有关部门负责人应该重视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开发的宣导工作。
2.2 侧重林木管理工作
目前,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开启时,时常会发生森林经营能力不足的情况,导致森林的树木成活比例始终偏低。面对这种状况,有关部门需要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森林经营与保护,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内容:一是有关部门必须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森林经营技术,并且选派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的人员到现场,可以做好技术指导工作,确保树木快速成活;二是有关部门在推行退耕还林森林经营保护工作时,需要注意森林经营保护工作,要实现退耕还林的目标,就必须保证树木的生长质量,最终确保可以达到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的建设目标。
2.3 注重对农民后续产业的帮扶工作
众所周知,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对乡村振兴作用重大,对调节产业形式具有重要影响,从而增加区域经济效益。针对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应该在新一轮项目建设中更加重视对农业的后续产业帮扶工作。应该注意的是:从一个角度来讲,有关部门要为所有农民开展种植技术的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的使用种植技术,使种植技术的培训工作实现信息化,确保后续产业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有关部门应该注意及时发放国家退耕还林补助资金,保证每一位农民都能拿到补助资金,基于这种状态,就能够很好地实现提高后续产业的经济收入,确保农民可以变成退耕还林的最终受益人群,合理获取经济收入,有效提高农民的主动性,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2.4 侧重创建长效机制
所有工作均需要进行长期的努力,不可能一举成功,退耕还林项目也是一样的。基于这种状态,有关部门若想借助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实现精准扶贫,应该确保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具有长效化,制定长效机制。具体需求是:从一个角度来讲,有关部门要主动学习其他地区制定的退耕还林工作政策,再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合理定制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方案;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创多种形式的森林行业投资与融资体制,搞好行业更新,明确所有权,实施监管护林的责任制,切实保障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顺利实施,使工程真正做到“退、稳、不反弹”。
2.5 主动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我国森林行业发展的模式正在逐渐扩大。基于这种状态,有关部门运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来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应该在实施退耕还林项目时,主动引入农业经营主体。一是有关部门要总结以前实施项目的工作经验,强化退耕还林的工作革新,始终坚持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有关部门在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过程中,要结合资金情况合理进行“三化”改革(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份、农村资源变资产),并基于这种情况,将资金流动形式进行全面完善,以确保可以顺利开展对经营主体实施监管。三是完成以上工作后,有关部门需要做好退耕还林工作,有效做到农民可以就近就业,帮助农民获得资金帮扶,最终摆脱贫困。
2.6 主动争取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
目前,由于地区差异的存在,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面对这种情况,有关部门要想让农民脱贫致富,就需要主动争取新一轮的退耕还林项目,切实完成贫困地区农民的退耕还林需求,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助,切实提高退耕还林效益解决农民贫困问题。
3.新一轮退耕还林与脱贫攻坚的联系及其作用
3.1 规模化形势下农民参与度显著提升
2014年起,中国逐渐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结合之前的退耕还林经历和新思路的引导,具有专业性与规模化演变成本轮退耕还林项目的显著特征。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使用率偏低,农民耕地比较分散,实施退耕还林后无法有效地采取规模化经营,导致经营成本高;与此同时,实施退耕还林后,树木失去合理管护,也导致经济效益下降。以上问题无法得到根治对农民的早期扶贫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土地权益分离”策略很好地处理了土地分权矛盾。同时,有关部门应该更加注重对退耕还林项目的支持程度,减少了退耕还林资金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居民参与退耕还林工程。
3.2 使用经济林木产业链帮助脱贫
中国已开始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与上一轮脱贫相比,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重要的是经济林产业链已经形成,经济效益非常明显。部分退耕还林地区降水偏少。过去农业种植受气候因素影响,农民收入低。不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时,为解决这种问题,一般采用种植经济价值较高林木的方式,并且利用一些方法进行深度加工,从而延伸产业链,很好地帮助当地农民创收。例如,近年来,银杏的药用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在气候适宜的地区,银杏种植比例明显提高。与柳树等树种相比,银杏树拥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部分城市公园等地需求量较大,因此银杏树的销售价值明显高于柳树。同时,银杏作为银杏树的果实,可以作为药材出售,这也可以增加一部分收入。此外,在秋季,整个银杏树还能够发展旅游资源,从而形成一个高价值的中国道路产业链。
3.3 劳动力供给和工资性收入明显增加
退耕还林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偏低,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越来越少。这些农民将以外出务工的形式增加劳动力的供给。三大产业中,农业增加值很低,农民通过各种方式在不同地区转化为劳动力,可以增加劳动力供给,同时获得较高收入。为了摆脱贫困,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退耕还林后,从事其他行业的农民工资收入大幅增加,有利于脱贫。以勐腊县10个乡镇150户退耕还林农户进行调查统计,总人口516人,劳动力357人,常年在外务工的有78人,临时务工的62人,调查150户退耕农户的收支情况及各项收支比例(图1)。
图1150 户退耕农户的收支情况及各项收支比例图
4.结语
退耕还林工程是治理土地流失和荒漠化的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它对城市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需要加强宣传,做好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扶贫,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后续产业支撑,优化农业主业,加强现场科技服务,构建利益机制联动,充分发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扶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