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宋文人士大夫们和其砚屏的故事(二)

2021-07-20南安秦人byNananqinren

宝藏 2021年6期
关键词:梅尧臣文玩司马光

文/南安秦人 by Nananqinren

第四回喜闲放石昌言养猿鹤 和圣俞司马光咏五物

随着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三人咏月石砚屏的唱和诗文在汴京文人士大夫圈中的流传,欧阳修的月石砚屏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对象,纷纷仿制,“砚屏”骤然流行开来,成为北宋文人士大夫案头的必备文玩清供。赏玩砚屏成为当时流行的文人风尚。

我们先介绍一下这则故事的主人公:石扬休,字昌言,眉州眉山人。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和司马光一起中的进士。宋史载“扬休喜闲放,平居养猿鹤,玩图书,吟咏自适,与家人言,未尝及朝廷事。平生好殖财。”嘉祐元年(1056年)为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出使北国前往契丹,庆贺契丹国母生辰。苏洵曾为石昌言作一篇赠序《送石昌言使北引》。石苏两家均为眉州大户,世代有通家之谊。

梅尧臣、石昌言与司马光三人的交游,始于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在同州。当时,司马光任同州判官,其父知同州,梅尧臣已大有诗名。司马光邀请梅尧臣到同州游玩,并一起拜访了石扬休。期间,多有游玩和诗歌唱和。

三人的再次相聚,是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是年,梅尧臣父丧服除,自宜城出发,五月抵汴京,宋庠荐其任馆职,仁宗皇帝召试学士院,赐同进士出身,改太常博士。而此时司马光官殿中丞同知太常礼院,并于是年除集贤校理。石昌言当时供职刑部。三人既同为京官,前又有交游,故往来频繁。

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的夏天,三人聚会在石昌言家,欣赏其收藏的怀素草书、蜀虎图、白鹘画屏和括苍石屏、白石寒树屏,并为之赋诗和唱。

梅尧臣《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一括苍石屏》诗云:

括苍黄石屏,树如浓墨写。

根深称条叶,生意绝萧洒。

或闻造物手,立异先真假。

指是龟溲摹,能同自然者。

天下莫复言,物亦逢知寡。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二白石寒树屏》诗云:

名画不复生,古魂埋地底。

技能无所发,骋巧崭岩里。

纤纤扫苍林,坡岸分迤逦。

近可笔发窥,远若风霾起。

遂令众画师,一点不可毁。

我今会石家,饮酒酒复美。

虽不见绿珠,见此差可喜。

愁逢暴谑人,渍墨书不已。

司马光主动唱和梅尧臣的作品,作《和圣俞咏昌言五物》诗五首,其中《淡树石屏》》诗云:

昔行巩洛间,马瘦天复阴。

寒烟淡不收,一拂横长林。

当时无画工,负此清赏心。

今朝石上迹,历历皆可寻。

轻素已纷泊,老榦仍萧森。

坐令高兴还,野气生衣襟。

丹青不耐久,风日易消侵。

何如造化真,更彼岁月沈。

昌言家素贫,购此糜百金。

请镌好事名,千古无销沈。

《括苍石屏·主人小石屏》诗云:

主人小石屏,得之括苍山。

括苍道里远,致此良变难。

层崖万仞余,胜出浮云端。

吴儿采石时,萝蔓愁攀缘。

石文状松雪,毫发皆天然。

置之坐席旁,清风常在颜。

愿君善藏蓄,永日供余间。

慎勿示要人,坐致求者繁。

将使括苍民,吁嗟山谷间。

南安秦人曰:从史料记载看,“和圣俞咏昌言五物”和“赋石昌言家五题”这一组诗是司马光主动和梅尧臣的作品。两人既是诗友,又是师友,司马光一直是以友生自居的,梅尧臣对司马光在诗艺上的影响不可小觑。这一段时期也是司马光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时期,这其中恐怕与梅尧臣不无关联,前辈的勉励、切磋与指导,对司马光是一个巨大的促进作用。

从诗中可以看出,石昌言收藏的白石寒树屏(淡树石屏)是虢州石制作的,而括苍石屏是黄色质地的括苍山石制作的。可见,由于砚屏的骤然流行,大家纷纷仿制,制作砚屏的材料不仅仅是原先的虢州石了,石质坚硬和纹路奇特的括苍山石也出现了,用括苍山石制作的砚屏和石屏也得到了文人士大夫们的认可和赞许。

同时,诗中也反映出当时砚屏在士大夫阶层的流行程度——“慎勿示要人,坐致求者繁”;当时虢石砚屏的价格已是非常高了——“购此糜百金”。也只有向石昌言这种“平生好殖财”的好事人能够收藏得起,并“永日供余间”了。

第五回吴沖卿喜得鸦树屏 众学士唱和咏诗赋

我们还是先介绍一下这则故事的主人公: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北宋名臣吴育之弟。景祐五年进士,颇工诗文。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除集贤校理。其子虽是王安石的女婿,但其认为新法不便于民,不支持王安石变法。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吴充继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大学士吴充得到一块有月、鸦、树等图纹的虢石砚屏。吴沖卿得到此砚屏后很喜欢,就约了欧阳修、梅尧臣等人聚会赏石,希望与欧阳修以前所“曩获”的那块比较一下。席间,欧阳修为此石屏写了《吴学士石屏歌》,诗云:

晨光入林众鸟惊,腷膊羣飞鸦乱鸣。

穿林四散投空去,黄口巢中饥待哺。

雌者下啄雄高盘,雄雌相唿飞復还。

空林无人鸟声乐,古木参天枝屈蟠。

下有怪石横树间,烟埋草没苔藓斑。

借问此景谁图写,乃是吴家石屏者。

虢工刳山取山骨,朝鑱暮斵非一日,万象皆从石中出。

吾嗟人愚不见天地造化之初难,乃云万物生自然。

岂知鎸鑱刻画丑与妍,千状万态不可殚。

神愁鬼泣昼夜不得闲,不然安得巧工妙手惫精竭思不可到,若无若有缥缈生云烟。

鬼神功成天地惜,藏在虢山深处石。

惟人有心无不获,天地虽神藏不得。

又疑鬼神好胜憎吾侪,欲极奇怪穷吾才,乃传张生自西来。

吴家学士见且咍,醉点紫毫淋墨煤。

君才自与鬼神鬭,嗟我老矣安能陪。

梅尧臣作唱和诗《和吴沖卿学士石屏》云:

吴夫子,佩银龟。

乘天马,索怪奇。

忽得虢略一片石,其中白色圆如规。

又有树与乌,画手虽妙何能爲。

吴乃持问欧阳公,比公曩获尤可疑。

疑不爲辨赋以诗,诗辞粲粲明星垂。

復遣赍来使我和,坐上鉅公傍睨之。

范侯实有杨雄学,咸云此理难究推。

我归涤虑反覆思,义虽不经聊解颐。

月与太阳合朔时,阳乌飞上桂树枝。

枝上作窠生羣儿,人不知天公。

天公欲俾世间见,影着石面如黏黐。

乌既不得去,月亦不可移。

留爲千古作好玩,慎勿倾扑同玉碑。

这次酬唱王安石也参与了,作《和吴冲卿鸦鸣树石屏》诗:

寒林昏鸦相与还,下有跂石苍孱颜。

曾於古图见彷佛,已怪刀笔非人间。

君家石屏谁为写,古图所传无似者。

鸦飞历乱止且鸣,林叶惨惨风烟生。

高斋日午坐中见,意以落日空上行。

君诗雄盛付君手,云此非人乃天巧。

嗟哉浑沌死,乾坤至,造作万物丑妍巨细各有理。

问此谁主何其精,恢奇谲诡多可喜。

人於其间乃复雕鑱刻画出智力,欲与造代追相倾。

拙者婆烫尚欲奋,工者固已穷夸矜。

吾观鬼神独人意异,虽有至巧无所争。

所以虢山间,埋没此宝千万岁,不为见者惊。

吾又以此知妙伟之入在百世後,造始乃与元气并。

画工粉墨非不好,岁久剥烂空留名。

能从太古到今日,独此不朽由天成。

世人尚奇轻货力,山珍海怪采掇今欲索。

此屏後出为君得,胡贾欲价著不识。

吾知金帛不足论,当与君诗两相直。

吴充自己也是有诗作唱和的。这次围绕鸦树砚屏的唱和,由于当时文坛巨匠们的广泛参与,更加提升了砚屏的知名度,推广了砚屏的流行。

南安秦人曰: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北宋当时,文人士大夫中常有聚会,他们常常在官舍郡斋中聚会,享受闲适生活中的高趣。琴棋书画、焚香插花、赏鉴古玩、品茶论道是他们闲适聚会生活的主要内容。这帮文人朋友相互观赏、赠送观赏古玩、书画、砚石、石屏等书斋文玩物品,并相互做诗唱和,因而审美趣味也相互影响,形成了人文旨趣极浓的书斋文玩器物爱好者的圈子。

他们具备引领时代风尚、物质文化、审美潮流的魅力,是那个时代引领风尚的人物;他们根据自身的文化生活需要和情趣品味设计与创造新的文玩器物,又用他们擅长的诗文等形式赋予文玩器物以精神气质,使得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结合起来,为单纯的物质承载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沉淀作出了巨大贡献。

北宋文人士大夫的好尚与创造力、想像力又促进了书斋文玩器物的改进和流行,进而影响和直接拉动了与书斋文玩器物有关的生产制造、运输贸易等相关行业的商业繁荣。

第六回永叔赠友寒林石砚屏 王令咏诗垂泪叹苍生

前篇中我们就提到过,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欧阳修把用一块虢石做成的寒林石砚屏赠给好友梅尧臣,以回馈好友赠砚之礼。

从史料记载可以看出,欧阳修与梅尧臣不仅同朝为官,政见相同,诗文、辞赋上经常切磋,互相吸引并欣赏,常互相馈赠礼物。如梅尧臣常以家乡之特产宣笔、银杏、鸦山茶赠予欧阳修,欧阳修也曾以澄心堂纸、绸绢等回赠梅尧臣。两位好友夏日送冰,病时馈药,生活中相互关怀备至,一生结交。

收到寒林石砚屏,居丧宣城的梅尧臣很是高兴,写下了《广陵欧阳永叔赠寒林石砚屏》诗:

磷磷石岸上,浓淡树林分。

隔水见寒岛,暗枝藏宿云。

贤哉吾益友,持以赠离群。

琥珀不须问,中心多化蚊。

可见这也是一块有山水、树林图纹的虢石制作成的砚屏。得到此砚屏,梅尧臣很是喜欢,并对好友的赠砚屏之情,流露出深深的谢意。

宋仁宗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梅尧臣客居扬州,当时扬、润一带的文人以诗请教者甚众。诗人王令就是其中的一位。对王令,梅尧臣早就有耳闻。王令,原籍元城,幼丧父母,随其叔祖居广陵,聪慧好学;长大后以教学为生,有诗名,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

在扬州拜会梅尧臣时,王令有幸见到了其收藏的寒林石砚屏,并作《寒林石》诗和《寒林石屏》诗。其《寒林石》诗云:

尝闻千岁松为石,岂意今逢林出屏。

苟非木根久自化,岂此石理能有灵。

世间万怪浩莫问,枉哉山海徒有经。

舒山虢水固险异,疑有神手藏幽冥。

其《寒林石屏》诗云:

虢山之远数千里,虢石之重难将持。

舟车虢来每苦重,釜盎尚弃不肯携。

苟非世尚且奇怪,孰肯甚远载以来。

何况虢人自珍秘,得一不换千琼瑰。

流传中州盛称赏,主以诧客客见祈。

世人贱真珍贵假,见者喜色留肤皮。

强材美干立修荫,罗列满野谁复窥。

我尝客坐例一见,实亦可爱小且奇。

初疑秋波莹明净,鱼子变怪成蛟螭。

鳞须爪角尚小碎,但见蜿蜓相参差。

又如开张一尺素,醉笔倒画胡髯髭。

如何石上非自然,犹是软弱从风枝。

高楼晓凭秋色老,烟容雨气相蒙垂。

乔林隐约出天际,醉目远暝分茫微。

不然谁家老图书,破碎偶此一片遗。

借令人手弄点画,尚恐巧拙成瑕疵。

如何石理自生长,安得当世无猜疑。

高堆黄金募辩说,万口利锐如磨锥。

或云南山产巨怪,意欲手把乾坤移。

先偷日月送岩底,次取草木阴栽培。

天公怒恐寖成就,六丁桃斧摩云挥。

世人乘此得分裂,锻琢片段贸财赀。

至今风雨虢山夜,树石号作鬼神悲。

又云春气入山骨,欲自石里生蒿藜。

根株芽枿未及出,卒遇匠手相鑱隳。

多称老松已变石,此固剪截根须离。

又云鬼手亦能画,多向石室成屏帷。

固知物怪浩难尽,谁能向此明是非。

城狐老能男女变,海蜃口或楼台吹。

世间自是有此类,何必诘曲穷所归。

细思此屏竟无用,石不中礩木莫支。

徒将文理有小异,招聚瞽说成笼欺。

咄哉闭口不复论,为语爱者无我讥。

南安秦人曰:和前面我们讲的其他故事不同之处,王令这两首诗并不是唱和之作,也不是赠与诗,是他见到了寒林石砚屏后作的咏物诗。王令一生不应举,不做官,生活在社会底层,接近贫苦大众而远离统治阶级。他的诗文,从社会底层贫苦大众的角度来反映虢石砚屏的流行引起的虢石开采对社会的影响。从其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虢石砚屏在当时社会中的流行和追捧——“何况虢人自珍秘,得一不换千琼瑰。流传中州盛称赏,主以诧客客见祈。世人贱真珍贵假,见者喜色留肤皮”;以及当时虢石的开采、贸易情况——“强材美干立修荫,罗列满野谁复窥”,“高堆黄金募辩说,万口利锐如磨锥”,“世人乘此得分裂,锻琢片段贸财赀”。更可贵的是,诗篇中提出了对上层士大夫统治者玩乐生活的质疑和反感——“细思此屏竟无用,石不中礩木莫支。徒将文理有小异,招聚瞽说成笼欺”;还深刻反映了压迫剥削给民众带来的疾苦——“至今风雨虢山夜,树石号作鬼神悲”。难怪当年王安石阅读了王令的诗后,曾一再称赞说王令“诗有叹苍生而泪垂之说”。

猜你喜欢

梅尧臣文玩司马光
永不说假话
文玩界里的四大家
司马光说谎受责
文玩收藏进入“冰川时代”了吗
司马光“警枕”夜读
浮生若梦,无你何欢
文玩是什么?
司马光砸缸之后
东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