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踏遍青山人未老 扶贫路上“点子王”
2021-07-20撰文沈晓芳摄影闫斌赵鹏飞
撰文/沈晓芳 摄影/闫斌 赵鹏飞
20多年来,他先后在56个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通过种树固沙、修路建房、兴建人畜饮水工程等,改善贫困村生存环境,培植脱贫致富产业,帮助1.2万名群众实现了脱贫。20年如一日的扶贫帮困,他被群众称为扶贫“老黄牛”、扶贫“点子王”,他就是“三秦楷模”——张雷威。
把村里当家,群众就是亲人
2000年,国网陕西榆林供电公司党员干部张雷威主动请缨,响应党中央号召到榆林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工作。
初到神木县芹菜沟村驻村扶贫,张雷威早上进村,晚上返城。3天过去,张雷威只认得几个村干部,村民的眼神满是不信任。
于是,张雷威决定把家安在村头废弃的小学校。村支书解兰兰、村主任解礼兴极力反对:这么个环境怎么能住人?张雷威说:“我可不能‘水上漂’,得沉下去、扎下根,把村里当家,群众就是亲人。”他除杂草,刷房子,安玻璃,盘土炕……两天后,炊烟升起。之后,他白天到地头和村民拉家常;晚上灯开亮,引来三三两两的村民谈天说地。
△在米脂县沙家店镇李家站村走访贫困户李增高家
一周后,村民大会召开,谁家几口人几亩地几头牲口,谁家娃在上学或在哪里打工,他张嘴就说得上来。这让村民刮目相看:这个老张不简单哩!
紧接着,张雷威采取了驻村后的第一个行动——把在外打工的劳力叫回来栽树。可当200棵枣树苗从外地拉回时,遮天蔽日的沙尘暴来了。“不就是一点风沙嘛,栽!”张雷威带头扛起一捆树苗走进风沙。飞沙走石,打得人脸上生疼,一张口满嘴都是沙子。乡亲们没有一个掉队,跟着张雷威把树栽完了。
三秦楷模—张雷威
“把村里当家,群众就是亲人。”张雷威着手扶贫,组织村民修整进村道路,联系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改造老旧农电线路,引进新品种牛羊,带领村民搞适度养殖。三年后,仅靠适度养殖一项,村里户均增收1.5万元。
△在沙家店镇李家站村了解贫困户冯生战种养殖情况
2007年夏天,薛下村、寺沟村、岔上村水利工程同时开工,张雷威去工地查看。山高坡陡,他一不小心摔倒在地,险些滚下悬崖,左脚疼得钻心。去医院检查后,确定张雷威脚部三处骨折,医生为他打上石膏。但张雷威心里着急,在家只休息了27天,就拄上双拐,坐车行驶了100多里山路回到村里工地上。
张雷威的努力没白费,三项水利工程当年年底全部投入使用,解决了50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扶志又扶智,勤劳致富很重要
张雷威从一开始参与扶贫就注重扶志。张雷威的办法是树典型,让其他人看到希望,树起志向,激起致富愿望。史家村村民冯学胜48岁,光棍一人。看到其他村民养牛增加了收入,他也想养牛,又下不了决心。张雷威和村支书冯生成就唱了一出双簧,激励他的斗志。冯学胜表示立志要养好牛,在全村人面前争一回气!张雷威资助他买了柴油三轮车、微耕机、碎草机。对于冯学胜的进步,张雷威逢人就表扬。冯学胜勤劳致富的劲头更足了,过上了好日子。
2017年,张雷威牵头成立陕西省第一个“金点子”劳模扶贫帮困服务队。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热爱精准扶贫的劳动模范、第一书记、农牧业专家自发义务为脱贫攻坚出主意、想办法。“金点子”服务队组建以来,指导脱贫攻坚,建设光伏发电站、肉牛养殖场、白绒山羊养殖场、小米杂粮加工厂、粉条加工厂、养鸡专业村、香菇大棚、千亩山地有机苹果园等,深受驻村工作队和贫困村民的欢迎,已帮助100多个村子脱贫致富。
▷在米脂县沙家店镇李家站村,带领驻村工作队查看合作社生产情况
▷帮助无劳动能力村民搬运玉米
懂农经的扶贫专家,村民们特别佩服
“老张跟我们说,玉米从根部向上数,到第三片叶子发黄的时候就可以收割了。这个时候玉米粒成熟了,玉米秸秆的水分也多,是玉米的最佳青贮期。”已经脱贫的米脂县沙家店镇李站村村民冯有飞佩服地说,他自己当了一辈子农民,还没有张雷威专业。
玉米秆是养牛的好饲料,但村民传统做法是掰走玉米棒子,把玉米杆在野外焚烧。为了转变村民观念,张雷威给大家算了算经济账。
村民们一算,还真是这个理,把玉米秆卖给牛场,增加了收入,也解决了野外焚烧的环境问题。
从 2014年开始,张雷威走村进户加大调研力度,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他将贫困人口按照年龄和劳动能力分类施策,实现了年初实施、年底见效、次年脱贫、三年致富。他紧跟国家的扶贫政策,在扶贫路上从最开始的“一村一品、一户一策”、适度养殖,发展到产业扶贫、成立合作社、打造富硒生态村,夯实精准扶贫的根基。
2018年,张雷威带领村民成立米脂县和富顺养殖专业合作社,以“贫困户+非贫困户+村集体经济”入股的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合作社增多,可能会出现牛肉降价或滞销的问题。”张雷威又开始思考新的致富方法。一次偶然的机会,张雷威了解到富硒农产品这一概念,萌生了新的想法——将李家站村打造成榆林首个“富硒生态村”。
为了进一步了解富硒农产品,张雷威选择距离比较近的山西晋中考察,富硒茶叶、苹果、果醋、黑小米……一系列成熟的富硒产品让张雷威大开眼界。如何因地制宜在米脂也发展富硒农业,张雷威有了自己的思考,种植富硒玉米,让牛肉含硒,增加产品附加值。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村民增寿成了他的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