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红色基因焕发青春色彩

2021-07-19李志超

中国共青团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共青团党史湖南

李志超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时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发展关键时期提出的谆谆嘱托和方向性要求,是对湖南共青团工作的科学把脉和定向领航。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今年恰逢建党百年,湖南共青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重要讲话精神,讲好湖南红色故事,探索出红色教育的湖南样本,让红色基因焕发青春色彩,为“实现中国梦·建设新湖南”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注入红色基因,擦亮青春底色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在党的百年波澜壮阔历史进程中,红色基因以其独特魅力滋养党的发展,它形成于血与火的革命年代,传承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必将在新时代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弘扬。2021年4月 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期盼,为青年一代成长成才指明了道路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是最靓丽的青春底色,体现了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指明了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注入红色基因,就是擦亮青春底色,让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注入红色基因,撒播“红色种子”,从小抓起,从家庭、从学校、从社会抓起。广撒深播“红色种子”,使红色基因能深深印在青少年脑海、时时落到行动之中。家庭是撒播“红色种子”、注入红色基因的第一阵地,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从小就要把红色基因植入青少年心灵。在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家长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学校是撒播“红色种子”、注入红色基因的主阵地。湖南共青团以“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为主题,结合青联、学联、学生会、少先队实际,制定《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分类学习指引》;并针对青少年的思想特点,挖掘红色资源,科学设计红色研学内容,合理运用红色研学形式,通过场馆展示、模拟感受、人文体验等产品开发,分类别、分阶段地注入红色基因。

撒播“紅色种子”,还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积聚力量、营造氛围、创造条件。今年以来,湖南共青团通过深化青年讲师团、青联大讲堂、红领巾巡讲团、团干部上讲台等工作品牌,全面铺开湖南共青团“万人万场”党史主题宣讲。目前,全省已开展宣讲6300余场,线上线下覆盖青少年269万余人次,让湖湘大地十步芳草,沁人心脾。

只有注入红色基因,新时代青年才能不忘初心,锚定目标,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只有注入红色基因,新时代青年才能正确处理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自觉担负时代使命。

传承红色基因,永葆青春本色

红色基因植根于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是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制胜的密码,也是当代青年时代精神的“DNA”。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红色基因依然不失其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新征程上,新时代湖湘青年要传承红色基因,唤醒青年的爱国爱民、锤炼品德、勇于创新、实学实干等本色力量,主动投身于“实现中国梦·建设新湖南”的主题主线之中,自觉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之中。

传承红色基因,让青春不变色。红色基因可以有效防范和抵御“颜色革命”,让青春不变色。传承红色基因,要摸清红色家底,积极打造红色地标等,开展现场教学和体验,实地深学细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湖南共青团联合其他部门发布了《湖南红色旅游手绘电子地图(青少年版)》,在湖南21.18万平方公里红色热土上,全景展现了湖南重要党史人物、重要党史事件和各类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让青春不失色。红色基因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在于它能紧跟时代步伐,高度契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奋斗目标。传承红色基因是一项灵魂工程和战略工程,让传承红色基因与湖南共青团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让红色基因植入青少年头脑、融入青少年血脉,进而彰显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

传承红色基因,让青春不褪色。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变成党史学习教育课堂,让红色故地成为学习打卡点,在三湘大地掀起一股红色热潮。让青春不褪色,就要将红色基因与青年具体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近年来,湖南共青团打造“青年工匠”,覆盖5.39万名青年工人,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组织青年突击队建功立业,力争实现哪里有重大项目,哪里就有青年突击队,哪里就有团旗高高飘扬;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20家“河小青”生态环保实践基地、50支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开展“生态文明百城千校千区”宣讲。助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135家省市县三级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带动近6万名农村青年致富“领头雁”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湖南共青团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主战场、改革开放最前沿、脱贫攻坚第一线、战“疫”抗洪最险处,培育选树了杨淑亭、邹彬等国家级、省级“青年五四奖章”“两红两优”“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先进个人376名、集体242个。

激活红色基因,演绎青春亮色

红色基因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有力的政治保障和政治依靠,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和精神源泉,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红色基因注入后,要让其“动”起来、“火”起来、“强”起来,用红色基因引领广大青少年崇文、崇武、崇德、崇实。因为只有激活红色基因,才能让红色信仰扎根于新时代青年心中,才能让红色人物、红色精神成为新时代青年前进征程上的精神坐标,才能让新时代青年尽情演绎青春亮色。

让红色基因“动”起来,走进青春,给青春添色。做好红色教育,使之成为激活红色基因的主要渠道。湖南共青团根据青少年群体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走进青春,让青少年打下红色烙印。比如,深挖红色资源内涵,建立大中小学校红色教育一体化工作机制。加强和创新红色课程体系建设,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之中。又比如,为了探寻红色足迹,湖南共青团联动12省、30所高校开展“闪光的足迹”青少年教育基地打卡活动;引导5.6万名青少年参与“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等实践教育;团省委下发《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分类学习指引》,推出优秀微党、团、队课视频400余个,网络点击量突破1.03亿;组织13.1万余个基层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开展“与信仰对话”“红领巾心向党”“清明祭英烈”等主题团队日活动。湖南共青团创新红色教育方式方法,及时归纳提升湖南红色教育的经验模式,在全省进行宣传推广,把激活红色基因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持续化。

让红色基因“火”起来,激发青春,给青春添彩。挖掘湖南红色资源,打造湖南红色产品,使之成为激活红色基因重要载体。湖南红色资源丰富,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热土,拥有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70余处,其中省级以上158处,国家级29处,数量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湖南共青团积极用好湖南红色资源,讲好湖南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强起来,给青春添彩。比如,建设105家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其中十八洞村成功创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推出红色歌曲《星火》《谁是雷锋》等文化产品;在“青年湖南”新媒体平台开设专题专栏,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推出的《百年党史“潮”青年》湖南红色革命人物短视频,累计点赞量超5000万;微博发起话题“闪光的记忆”“我的2035”等,阅读量超1.6亿,讨论量达300余万次;推出“青声说党史”特辑,在线上为青年学生搭建了“微讲台”,并制作《信仰的力量》《那些90后、00后红色革命家》等党史主题视频40余部,播放量破亿;创作《2035,你在哪里》等红色主题文化作品;联合省演艺集团等单位推动《热血当歌》红色舞剧走进青少年。这些浸透红色文化内核的文化产品,让历史与现实“共振”,让红色文化润物无声。

让红色基因“强”起来,给力青春,给青春添光。打造红色基因工程,让红色基因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落实到“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中。打造红色基因工程,要紧扣青少年的思想脉搏,遵循青少年的成长规律,科学设计传承红色基因工程的内容和程序,推进红色基因工程有效传承。比如,把传承红色基因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湖南共青团线上线下梳理青少年身心健康、學业教育、职业技能等10类青少年“急难愁盼”事项,牵头打造“青春湘伴”湖南共青团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十个一”行动,联合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成立“青春湘伴”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专项公益基金,在全省建设1000个“青年之家·情暖港湾”、109所“希望小屋”及希望小学等一批新阵地,组织青年志愿者常态化帮扶关爱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累计帮扶7840人次,不断深化“我的大学梦”公益助学、“12355与你同行”中高考减压、“就业吧,青年”等项目。又比如,将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纳入湖南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之中,将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与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工程结合起来,省青联组织开展“青春同心·永跟党走”读党史分享会、高校团委组织“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沉浸式主题团日、中学团委组织入团仪式等,在实践活动之中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面展开对红色基因的解读,让红色基因切实转化为信仰和精神动力,切实演绎青春亮色。

猜你喜欢

共青团党史湖南
为什么久坐久站腿会发麻?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湖南童谣
在湖南